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文研青年考研沙龙武汉站03期成功举办,“文研游学”活动即将启动,期待在你的城市与你相约,请有意向的同学文末留言

编辑部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

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客服QQ/wechat↓

2275828911欢迎咨询


“考研沙龙”是文研青年系列活动之一。“文研”,以文学与语言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作为活动主体,以文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以中文考研人为后备力量支撑;“青年”,朝气蓬勃,敢闯敢干,是学术研究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最富有创意和生机的活力群体。他们对国家、社会和学术都有自己的主见,却缺乏与他人沟通和碰撞,阻碍了思想和创意进一步形成的可能性,而“文研”与“青年”的“合体”,就旨在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青年文学研究者交流平台。


文研青年线下考研沙龙武汉站03期于2017年5月21日在武汉大学三环学生公寓教室成功举行。活动预计时间3小时,因考生有很多问题将活动时间从延长到4个半小时,18:30分才圆满结束。来自武大、华师、华科、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汉口学院等我武汉高校的近三十名同学报名参与了本次考研沙龙。此外,还有四五名同学特地从郑州、黄冈等地赶来参与本次活动。第3期考研沙龙也用足够的“含金量”回报给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的各位考生。

本次考研沙龙较之以往两期沙龙,特色在于文研青年邀请到了强悍的讲师阵容,两位分别来自武汉大学文学类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类的研究生在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储备、讲课能力和考研经验上见解独特,独具慧眼,为参与者深度讲授了文学类和语言学类的复习方法。主题讲座结束后,文研青年邀请的武大和华师十多位文学类、语言学类、汉硕类和学科语文类硕博研究生也在现场回答考生的疑问。


REVIEW

活动回顾


1

王老师文学类讲座

武汉大学文学类硕士研究生,文研青年联合创办人,考研初试总分387分,其中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123分,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123分,专业排名第一,复试成绩专业第一。王老师文学类讲座名为“文学考研深度复习探究”,重点强调“深度”,志在帮助大家理清现阶段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下阶段复习的目标及方向。


首先,王老师总结了现阶段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包括四方面,即:阶段性总体任务未达标,科学的知识体系未构建,文学的学科思维未形成,全面的统筹规划未落实。


其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王老师提供了四方面的“法宝”:第一,自查自问,在专业选择、计划进度、心态调试、存在问题等方面,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现在状态的人,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能就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思路。第二,全面清理,先进行剩余存量盘点,还有哪些基础教材和原著没有读过,需要读哪些研究专著,这些需要的多少时间才能完成。然后再进行完成存量研判,看过的书掌握到哪种程度,是否还需要再回看等等。第三,重点整合:将文论与文学史、作家与作品、教材与参考书进行整合,架构起完整混成的知识体系框架。第四,综合安排,做好时间规划、模块规划、效果规划、自我规划,车马未动、计划先行。


再次,王老师以暑假专题授课的外国文学为例,给下阶段的专题研究复习提供了方法和思路。第一,采取点面结合复习思路,架构知识体系,教材轮转使用,根据自己复习需要摘看教材。第二,以文学史为基础,不要每本教材都从头读到尾,要进行专题式的使用。第三,以真题为经纬,多用、活用、妙用。第四,学术专著补充学习,遵循适度取法、观点采撷、分级分类、融会贯通的原则。



最后,王老师赠给同学们一首艾略特的诗歌,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努力,“到达你所在的地方”。



2

李老师语言类讲座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类硕士研究生,考研初试总分397分,其中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137分,中国语言文学基础124分,本科期间连续三年专业第一,培养了扎实的专业能力。毕业于老牌师范院校,曾在文都教育和考研帮担任专业课辅导储备教师,有相当丰富的辅导经验。李老师语言类讲座名为“洗尽铅华尽显本色—语言学全科复习指南”, 意图揭开语言学的神秘面纱,从考情分析到复习策略、答题技巧,以及以后研究的治学之道,进行全科全面分析。


首先,李老师进行了语言学考情分析。如现代汉语中,是语汇、语法、语用为重中之重;古代汉语中,上册重要的有13部分,下册重要的有6部分,重要文选也进行了罗列分析;语言学概论中分类论述重点,并还原到可能考察的题型中进行点拨。


其次,李老师为各位考生提供了复习的策略和建议。第一,是花式玩转真题,如何把真题研究透,前中后期如何使用真题;第二,三轮复习的规划,包括时间、真题、笔记、参考书、答题模板等内容;第三,语言学全科参考书目的列举推荐。


语言学常见思辨方法与答题思路也是李老师讲授的重要“干货”。第一,语言学思辨方法理论有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理论、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理论和社会语言学方法理论。第二,语言学思辨方式有系统与个体、比较与分类、共时与历时、归纳与演绎、调查与实验。第三,语言学思辨具体方法有替换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二分法)、变换分析法。



最后,李老师分享了在研究生学习中感悟到的语言学治学之道,其一,是处理好四种关系,即:中和外(中西方理论相结合),虚和实(理论从实验中来),动和静(口语是文字的根本),通和专(画地为牢不是好办法);其二,是追求严谨、务实的学风,正如李老师所引的吕叔湘先生的话“强调广搜事例,归纳条理,反对掠拾新奇,游谈无根”。


3

现场答疑环节

同学A

对于看书如何抓重点有疑惑。在文学史中,有很多审美价值不高的作家作品,还是会被考察,比如考察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我认为他们不是重点的作家、作品。

学长A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有产生疑惑是很正常、也是很好的事情。产生问题之后,自己尝试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问题,在表述自己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这位同学困惑的问题,其实在表述中已经出现了“文学史”“审美价值”“重点”这类的词汇,文学史的重点所在,不止有审美价值这一个尺度,另一个很重要的尺度是历史价值,也就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比如古代文学中,唐传奇和唐代诗、文相比,成就低很多,但这不代表不重要,因为其在文体发展脉络框架中是重要的一环,历史价值很高。再如现当代文学中的红色经典、郭沫若的诗歌、胡适的诗歌考察的都是这一维度。2017年现当代文学复试中有一个题目是“有人说胡适和徐志摩的诗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考察的就是大家对历史价值这一维度的掌握。

同学B

对于如何记笔记有困惑。现在正在进行一轮复习,计划在二轮做笔记,但是又担心时间不够,到最后笔记做不出来没办法背诵,到最后总不能直接背书。

学长A

关于如何做笔记的问题,在文研青年和答疑中已经多次提过。做笔记的首要原则就是不要为了记笔记而笔记,笔记不是为了证明我看过这本书了,这本书我抄了20页笔记了,不是这样一个心灵安慰的工具。其次,我们推荐的复习方法是一轮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上做勾画,圈出重难点,二轮记录关键词,最后考前记住关键词即可。考专业课毕竟不等于考政治,很难一二三点的背诵下来。最后,文研青年多数老师自己备考的时候并没有记多少笔记、抄多少书,这也只是一个参考,大家最终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


同学C

对于《真题解析》的使用方法有困惑。参考《真题解析》的时候,发现每个题答案很多,感觉自己答不了那么多的答案,考试的时候也不能都写上。

学姐B

对于应试答题来说,像武大有简答和论述两个题型。一般情况下来讲,简答300-400字就可以,论述500-800字就可以。《真题解析》上每个题目真题解析上的内容,并非是完全给大家一个标准答案,让大家把这个背过应对考试。真题解析上的东西,答题中并不是要都写上,而是为了给大家更多的思路和知识,让大家对考题的上下语境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倒逼自己进行复习。


同学D

对于如何看待自己的个人见解有困惑。读作品时候,感觉自己的想法和文学史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缝隙。

学姐C

首先,文学史有很多落后、老旧的看法、观点,学界也会有与教材不一样的讲法,所以大家不要将文学史就奉为绝对的真理。其次,对于看作品的个人见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和想法,和教材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各高校的老师们都很欣赏、认同有自己想法的学生,这种个人见解,即使最后落实到考题答案上,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将自己的个人见解言之有据,不能凭空下一串判断句。再次,建议大家暂时放一下这一类的困惑,先把基础的文学史框架搭建起来,打好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也许你一开始的困惑就会迎刃而解,文学史学习和自我见解两者并不矛盾。最后,比较折中的方法,是在基本的基础框架中融入自己的见解,这可以作为大家高分努力的一个方向。


同学C

对于如何看待自己的个人见解有困惑。读作品时候,感觉自己的想法和文学史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缝隙。

学长B

首先,文学史有很多落后、老旧的看法、观点,学界也会有与教材不一样的讲法,所以大家不要将文学史就奉为绝对的真理。其次,对于看作品的个人见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和想法,和教材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各高校的老师们都很欣赏、认同有自己想法的学生,这种个人见解,即使最后落实到考题答案上,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将自己的个人见解言之有据,不能凭空下一串判断句。再次,建议大家暂时放一下这一类的困惑,先把基础的文学史框架搭建起来,打好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也许你一开始的困惑就会迎刃而解,文学史学习和自我见解两者并不矛盾。最后,比较折中的方法,是在基本的基础框架中融入自己的见解,这可以作为大家高分努力的一个方向。


同学C

对于暑假集训营的咨询。暑假会不会开集训营,今天考研沙龙教室没有开空调,集训营会不会也没有空调。

学长A

今年暑假还是会和前几年一样,开办中文考研全科各专业集训营。老师方面,术业有专攻,本专业的课程由本专业老师上课,老师们六月份开始就会进行集体筹备,各科博士学长进行统筹,合计有5位博士参与进来。课程时间的时间暂定8月份,实行全封闭式集训,每个班8天左右。具体的细节同学们可以等文研青年公众号的通知。至于这位同学询问的空调,可以放心,暑假集训一定会有空调。


同学C

对于读书方法有困惑。怎么才能够高效、有效读书。

学长A

读书方法没有所谓的定理、真理,每个人都有不相同的方法,虽然有很多诀窍性的东西,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的阅读中,慢慢的自己就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才是最适合你的方法。同样,今天老师们讲了很多的问题,大家重点是要把老师们讲得有用的去强化,把自己的疑惑解决掉。就像每位老师所讲的内容不尽相同一样,最终的目的在于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形成自己的兴趣和主体意识。


ABOVE ALL

总结


在答疑环节中,考生首先暴漏出基本复习方法的不足。考生有提出很多基础性问题,比如如何做笔记、如何使用《真题解析》,这些问题在文研青年的公众号中已经多次提及,在《真题解析》的点拨中也有深入介绍。建议大家每复习一段时间后,再去翻看一下文研青年的历史消息,尽管可能前期已经看过推文,但有了自己实际的复习经历,才能真的领会经验。


考生也暴露出复习心态的问题,很多考生都表现出心态上的浮躁、焦虑。现在基本还处于一轮复习的阶段,更多精力还在于基础的夯实,把整体的知识框架搭建起来。重点的部分当然要关注,但是非重点部分却不能完全舍弃,重点和非重点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


最后,再给考生提醒一下时间节点问题,现在已经马上是6月份了,请各位考生抓紧时间过完第一遍,7月份一定要把所有书第一遍看完,尽快进入快速复习和专题复习的状态。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考研沙龙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几十名考生参与了我们的线下活动,与各位老师进行无距离的双向交流。文研青年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聚集一堂,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文研青年线下考研沙龙武汉站03期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各位老师和考生的热情参与,在此文研青年向各位到场老师和考生表示感谢。未到场的同学也不必遗憾,继本次武汉站03期活动之后,文研青年还会组织“文研游学”活动,到全国各地进行文化考察、方言调查,以文会友,结交新的“文研青年”。2017年6月和7月,文研青年将会到黄冈、黄石、恩施、宜昌、荆州等地进行文化考察。2017年9月之后,文研青年将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西安、郑州、长沙、成都等有着著名中文学统的高校和城市进行文化考察,学习前辈文人、学人的优良传统,并与当地文化组织进行交流。如果各地文友有和我们交流的需求,我们可以一起努力创造条件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如条件适合,我们也可在当地举办文学沙龙、经验分享或现场答疑等活动。

如各位文友有意向参与,请在本条图文信息后留言,用你的热情来呼唤文研青年与你相约!


总策划:Colin

排版:见素

内容:编辑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活动简介 || 文研青年读书会简介

  2. 有问必答 || 文研青年中文考研答疑专贴

  3. 参会须知 || 研读伊格尔顿《论邪恶:恐怖行为忧思录》

  4. 问答集锦 || 武大文学类上篇,文研青年独家整理

  5. 问答集锦 || 武大文学类下篇,文研青年独家整理

  6. 听课通知 || 文研专业课文学类导论课

  7. 征稿启示 || 以文会友,我们期待你的故事

  8. 活动回顾 || 文研故事汇01期出国经验交流会实录

  9. 抱团取暖 || 2017级中文专业考后交流会

  10. 研读方方《软埋》|| “文研青年”读书会03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