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盾: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人格”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

烟萝学姐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青年2020年暑期“现当代作家专题研习”活动正在会员群火热进行中,本专题研习活动选取了10位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兼顾其生平背景、创作风格、艺术成就、重要作品、思想观念、文学史意义等,结合今年各大中文名校的代表性真题进行梳理与讲解,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攻克重难点、冲刺高分段。

暑期福利会员独享:400分高分学姐带你披荆斩棘,深度研讨现当代文学10个作家专题!


本次研习活动由重庆大学高研院现当代硕士烟萝学姐主持带领会员进行深度探讨,讨论氛围热烈,成果显著。与此同时,文研青年将陆续在公众号上推出会员们讨论的部分重要议题以及讨论中激发的思想火花,以供大家复习、参考。本篇推文关注的是现代重要文学家、理论家茅盾。


茅盾之一瞥


(1)茅盾与“矛盾”: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 1927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暗含作者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彷徨苦闷心情。


(2)第二个十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体现了第一个十年文学发展的主要成就;以茅盾为代表的都市文学则成为第二个十年的生长点。此外,茅盾还创造了都市文学的新模式。


(3)具有“世界眼光”的作家:借鉴、译介外国文学范围十分广泛,始终坚持“中国文艺形式一定也得循着世界文艺形式发展的道路而向前发展”,不割断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4)长篇小说艺术家:适应1930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做了新的拓展,向中长篇延伸,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和人的心灵深广度的可能性。



考情分析



1、茅盾说:吴荪甫的性格中具有悲剧性。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试论述理由。(北京大学2001)

2、对茅盾小说的“史诗性”,做出你的评判。(北京大学2011)

3、你怎样评价茅盾的《子夜》。(中国人民大学2002)

4、简论茅盾的小说成就。(华中师范大学2010)

5、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的特色。(华东师范大学2019)


考察角度主要为具体作品分析,或放在整个现代文学背景上谈茅盾的开创与贡献,以及与其他作家进行对比。


复习建议:在熟读重要作品,以及熟悉文学史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著论文适当拓展即可。


茅盾的小说



01


《子夜》的史诗性。

茅盾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1)出于“史”的功能自觉地、直接地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解释了19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

 

(2)兼顾“抒情言志”的“诗”的功能,将个人化、感性化的历史经验编织在对具体人物的塑造中,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判、人性悲悯处处可见。展示了人性的变异与人情的恶化,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形态。


(3)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茅盾对于进入他的艺术视野的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保持着持久的热情与关注,这些人物在他的写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形成了形象系列,各自构成了某一类型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历史。在茅盾的作品中,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尤其是吴荪甫形象弥补了中国民族资本家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薄弱的缺陷。


(4)体现了经典社会分析小说所达到的深度:着重从经济生活的变动反映都市社会的演变,用阶级及阶级斗争的观念来观察、分析、表现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物典型,并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从而将小说艺术与社会科学结合,创生了“社会剖析小说”模式。


02


《子夜》的缺憾。

以《子夜》为标志的“社会剖析小说”模式体现了茅盾的“双重人格”,其灵魂深处是政治家与文学家各半的结合,


(1)茅盾舍弃了自己擅长情感经验,而遵循“主题的先行化创作原则”,“人物观念化的塑造方法”,“斗争化的情节结构法”结构文章并把小说当作了表达社会判断的工具:他自己说写《子夜》的动机,就是要用形象指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构思的灵感是从判断时事的抽象命题出发;为了写作要广泛去调查研究,搜集材料,否则就简直写不下去;常常是为了写小说而去熟悉人生了……


①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必然显示出题材的强烈政治性,使作品沦为有论者称之的一部笨重而使人生畏、可读性较差、缺乏艺术魅力的“高级社会文件”。


②出于再现社会“整体面貌”的总体考虑,茅盾保留了作品中关于工厂租棚户区生活的描写,那表现双桥镇农民暴动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第四章明显游离于主要情节,导致文章结构的总体不协调。


(2)由于自觉地将系统的社会理论运用于小说创作,一味追求作品政治倾向的明晰性,茅盾比其他作家更具自觉的理性思考,这阻碍了作家的想象力,使主体失落:强烈的社会意识支配着作家的创作情绪,使他们常超出自己特定的生活经验,把目光投向自己不熟悉的题材,依赖理性进行逻辑演绎,于是,将审美价值等同于实用功利,这就容易导致作品公式化、概念化,出现某种程度的失落创作主体性的缺陷。所持的是社会化、集体化的立足点。


可以说,在茅盾的创作中,政治理性和艺术天性之间既交缠又抵牾、既依托又背离,这种矛盾时时浮现在他的创作之中。使他的作品留下了某些拼贴的痕迹。但是在民族解放高于一切的年代,政治强烈要求着文学,改变着文学的品格,因此,文学对于政治的偏执有其历史的理由,对于这种“理由”之下某些文学的弊病与不足,要作出有历史同情的解析,对于那些极大地伸展自己的社会视野、担当历史使命的作家,我们同样应该给予尊重。



03


何为《子夜》的延长线?

创作《子夜》的同一时期, 茅盾还写了一些与《子夜》内容有关联的中短篇小说。可以把这些涉及民族资本、农村问题的作品,如《林家铺子》、《多角关系》及《春蚕》、《秋收》、《残冬》(“农村三部曲”)、《小巫》等,视为“《子夜》的延长线上”,这些作品是对《子夜》的补充和拓展。


(1)它们在空间上让作家的视野从大都市伸向了小城、乡镇和农村:《林家铺子》描写了乡镇小商人林老板的小百货铺的倒闭过程,这乡镇临近上海。《多角关系》则写了县城里中等民族资本家唐子嘉在“欠人”、“人欠”的关系中走向破产的命运,可谓《子夜》的续篇。《春蚕》等写了老-一代农民老通宝发家梦的破产和新一代农民多多头等的反抗,是《子夜》未及展开的农村“小结构”的延伸。


(2)在时间上则从1930年延长至30年代上半期(《林家铺子》、《春蚕》皆以1932年“一·二八战争”为背景,《多角关系》写到了1934年年关时的金融恐慌)。


(3)同时,它们还有许多类似的艺术特质,如都是社会分析小说,分析了林老板的店铺倒闭、老通宝的“丰收灾”的政治、经济方面诸多社会原因,也通过一家一店的遭遇透示大时代、大社会的面貌;它们都将主人公塑造成一种矛盾复杂的形象。林老板是个新旧并举的小商人,具有既精明又软爽既欺人又被人欺等特征。老通宝是老一代农民,但其一举动也体现了两重性:在养蚕问题上,他既有冷静的预见,义有愚味的卜算;在与人相处时,他既有厚道做人的美德,又有不把荷花当人的缺德。


总之,《子夜》与其“延长线上”的作品有机关联,共同构成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全景图画,它们作为社会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其叙事方式 影响了吴组缃、沙汀等不少现实主义作家,以至形成了所谓“社会分析小说”的流派或模式。



04


其他讨论

(1)分析比较茅盾、老舍和1930年代现代派作家笔下的三种都市文学形态。





会员群讨论热烈,颇有成效




理论贡献





茅盾对于文艺理论的特殊兴趣是与他高度重视理论对于创作的指导作用密切相关的,他总是结合着中国的文艺运动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来从事理论批评工作。他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及左翼文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初,他写了《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势力》等文章,借用并发挥了泰纳的文艺思想,提倡文学表现人生并指导人生,批评鸳鸯蝴蝶派唯美派的文学观。


(2)922年,他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中称颂左拉的创作,主张借鉴自然主义的两大法宝——实地观察和客观描写,以纠正中国文坛描写不真实之偏。


(3)1925年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修正了早期的为人生的艺术观,探讨了无产阶级艺术的取材范围、艺术形式等问题。


(4)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他写了《从牯岭到东京》等文,回应太阳社、创造社。


(5)“左联”时期,他所写的《“五四”运动的检讨》等,划清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界限,将现实主义置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


茅盾的理论主张,主要集中在对本世纪以来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的积极建设方面。茅盾始终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与中国的革命取同一步调,可以说他为我国现代文学中革命现实主义主导地位的形成,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他同时长期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探索,积累了关于选材构思、谋篇布局、提炼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等一系列的成熟经验。茅盾一贯主张学习世界文学中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革命文学领域内重视艺术规律,促进现代文学内容与形式的不断进步,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延伸思考及参考文献




延伸思考:


(1)茅盾说:吴荪甫的性格中具有悲剧性。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试论述理由。

(2)简论茅盾的小说成就。

(3)试着叙述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的特色。


参考文献


书目(以下书目以最新版本为主):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国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光炜主编,《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


论文:

汪晖:《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

王晓明:《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论茅盾的小说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第1期。





学姐及时反馈




第一次研讨,会员反响良好


1

END

1


“现当代作家”研习活动火热进行中!听得不过瘾?备考困惑未解?复习策略想改进?你的一切不解都能在会员群内破解!点击下图查看会员策略详解,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全程班详情


(文研青年会员服务体系)



学姐学长寄语

因为走过 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 所以陪伴


这一年 从定下目标到走上考场

文研青年将始终与你同行

为未来再奋力拼搏一次

在考卷上 书写一份无悔的青春!


加入文研青年会员

你的考研之路不再迷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