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现在的写作能力虽然还不至于写出世界名著,但足以掩藏住机器的痕迹,混淆普通人的视线。最重要的是,AI可以批量生产文本,炮制假新闻、快速刷评论。该如何揪出冒充人类的AI呢?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IBM沃森人工智能实验室(MIT-IBM Watson AI Lab)的研究人员想到了用AI识别AI。
他们开发了一种叫做“巨型语言模型测试器”(GLTR)的新工具,用于识别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其辨别原理基于:人工智能是利用文本中的统计模式来自动生成文本的,而不考虑单词和句子的实际含义。也就是说,如果一篇文章中的用词都是可预测的,该文章就极可能是由人工智能写的,而GLTR可以标注出文章用词是否可预测。
开发最厚的盾,就要用最强的矛来测试。前一阵子,埃隆·马斯克参与创立的AI研究机构Open AI推出了一种算法,可以自动生成真实度极高的段落。只要在该算法的“学习模式”中输入海量数据,该算法就可以统计词频,组合高频词,生成新的段落。而哈佛大学的团队正是用Open AI公开发布的代码为基础,发明了GLTR。GLTR可以根据词频,标明最可能出现的单词搭配。最易预测的单词是绿色的,较难预测的是黄色和红色的,最难预测的是紫色的。当对Open AI编写的算法所生成的文字进行测试后,发现大部分单词都可预测;而人类写出的新闻和科学摘要文字搭配更多样。
那么,什么样的用词才是AI无法模仿的“人来之笔”呢?澎湃新闻记者将《哈姆雷特》中脍炙人口的段落放进该工具中检索。可以看到,莎翁的手笔确实不是AI能轻易揣摩的,短短的片段中就出现了20多处标紫。第一处标紫的“暴虐”虽非多么生僻的词汇,但用来修饰“命运”却并不常见。在AI眼中,这种搭配犹能体现出“人性之光”。
GLTR的研究人员让哈佛的学生分别在不使用GLTR和使用GLTR的时候,判断文本是否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使用GLTR时,学生们只能识别出一半的虚假文本;而看到GLTR所做的标注后,他们可以识别出72%的虚假文本。Sebastian Gehrmanns是一位参与GLTR发明的博士生,他表明:“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类和人工智能协作的体系。”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此评价道:现在自动生成的假消息越来越多,这种AI工具或许能有效打击机器制造的假新闻、假视频和灌水评论。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f/614021/a-new-tool-uses-ai-to-spot-text-written-by-ai/)来源:澎湃新闻、MIT Technology Review
延伸阅读:
媒意见视点 | 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 不妨先用起来
媒意见编辑:李捷思
媒意见美编:严汉钦
南方电视学刊公众微信号 | 媒意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投稿邮箱:nfdsx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