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直面中美高科技之争,我们想说这些
关注“知政事”(ID: zzs_366)观变局精妙,知不变精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日的记者会上称,中国已经放弃了2025计划。
随后,美国媒体在报道总统的这一讲话时,纷纷表示不相信中国会放弃这一“高科技上的野心”。
美国之音还翻出纽约时报今年7月份的一篇报道,称推动“中国制造2025”愿景的不止是中国政府,“这些力量也来自基层,即那些知道不现代化就会灭亡的企业和城市”。
美国对华贸易战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不满“中国制造2025”计划,认为中国为推动制造业升级而对国企进行大量补贴会损害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并且怀疑这期间中国政府会鼓励盗窃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最终形成中国在技术上“接管全球”。
美国的这些不满和担心在其他发达国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美国对华贸易战全面拉开后,人们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这个词在中国官方文件和媒体上逐渐消失了。
我们认为,这首先是中国不希望刺激美国的表现,是我们照顾外部世界感受的一份善意。
说实话,“中国制造2025”引起美国和西方的这么强烈的反应,是整个中国社会始料不及的。
我们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而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企又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主力军,我们制定一个规划何错之有!
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中国必然与外部世界存在各种摩擦,这些摩擦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
今年以来的贸易战带给很多中国人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中国继续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提高国民生产效率的基础,是增加人均收入和建设美好生活的不二之途,因此这是中国人的天赋人权。
与此同时,美国等希望通过一种他们认可的方式维持自己在高端技术领域的优势,应当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美恐怕要在我们的权利和他们的愿望之间寻找一个双赢、多赢的平衡点。
为此,我们认为,美国应当走出技术上唯我独尊的心态,真正平等地看待中国发展技术的权利,尊重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不要一看到中国实现某项重大技术进步就跳脚,认为中国只有用“偷”或其他非正当方式才能把高新技术搞出来。
从中国这方面,我们大概有必要更加认真地对待美方的抱怨,在实现科技进步的方式上听取外界意见,做出必要调整。
比如,对国企的补贴问题,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些通行做法我们是可以、也应当更多采纳的。
中央刚刚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中国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必将采取一些措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正在召开,它们与外部的期待恰恰是不矛盾的。
中美能都像上文所说的那样相向而行,做出各自的调整吗?
这对双方恐怕都是挑战。
美方一些人就是霸道惯了,他们不接受的不是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方式,而是根本就不接受中国科技进步的基本事实。
他们偏执地认为,只要对华采取遏制战略,阻止中国科技进步就能够做到。
中国一些人也会想:我们凭什么要按照美方的要求做调整?
需要看到,中国是高度融入全球化的国家,美国和西方又是全球最大知识产权的创造群体和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仍处于相对劣势,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发展计划与那些国家进行协调,否则,我们就会面对更多困难,效率高不了。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科技进步需要一步一步干出来。
中国人要有一个大的思想准备,那就是由于内外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国不太可能短期内在高科技领域全面强势崛起,即使到了2025年,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将很大。
在未来几十年甚至直到本世纪末,美国的高科技能力有很高概率仍将总体上强于中国。
中国既不能懈怠,也不应急躁。
坚决走全球化之路是中国的最佳选择。
本文只是环球时报编辑部的一家分析。
中美是否能够不让经济对抗无限扩大下去,防止走向更为严重的战略较量,既取决于两国围绕基本战略态度的沟通,也会受双方当下互动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但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讲的道理是成立的,而且如果两国社会能这样相互靠近,对最终解开双方围绕发展的疙瘩将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