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用500年前的中国工艺,设计出横扫日韩的东方美器

2017-09-29 最美收藏


“九爷爷看了一辈子的店,

临走时还不忘台湾好友订的那批壶。”


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全国百废待兴,古陶都宜兴丁蜀因地制宜,准备重振紫砂陶瓷行业,但紫砂作为传统手工行业,虽然造型别致,但当时人的温饱都没解决,市面上根本没人要,手工制作产能特别低。后来政府创办紫砂工艺一厂、二厂,让老一辈的紫砂高手,教学生学制壶,经过系统学习的学生,生产力、制壶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九爷爷从小有手疾,不能学制壶,只能在供销社跑业务、帮着一厂、二厂卖紫砂。那时九爷爷每天经手的紫砂壶少则1-2框,忙碌时近10框(旧时用竹篮子装壶),每框20多把壶,看的壶越多,与那些一厂的老艺人、学生也特别熟络,一来二去请教多了,虽然不会做壶,但也学会「看壶识泥料」「看壶识款型」的本事。

爷爷时期的运壶车

一直到80年代末,改革开放,供销社私有化,彻底解散,九爷爷干了一辈子行当,眼看要失业了,一咬牙把供销社的一个门店承包了下来。改名「蜀工坊陶器店」。再后来海口通行台湾、香港一批侨胞富商返乡回大陆。茶文化特别发达的港澳台,对这项紫砂技艺特别钟爱。紫砂也渐渐走出国门,走向艺术品舞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慢慢的紫砂壶得到了海内外市场的一致认可,九爷爷的陶器店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

爷爷旧时的陶器店

如今的陶器店


当初不想失传这项技艺…………

如今似乎遇到了瓶颈。”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当初不想失传这项技艺,如今紫砂走向商业繁荣,当地政府做了许多努力,一批顶尖紫砂艺人做出了许多贡献,市场是越来越开阔。可如今似乎遇到了瓶颈。市场化、工业化、流水化成就了如今的商业繁荣,紫砂却有所不同,从工艺品、艺术品的小众市场走向大众人群,紫砂壶也在利益的面前展现出了另一面「过度商业化」。本不该诋毁同行生意,但“代工壶、化工壶、假壶等”矛盾已经成为紫砂市场不可避免的负面话题。

紫砂一厂老厂房(现存)

「代工壶」是指有认证职称的工艺师个人生产力有限,只能找没有名气,但手艺不错的制壶人做壶,然后以自己职称卖壶,也就是本地人常说“找工手敲章的壶”,这个现象市场也比较普遍。

茶水未泡养,色泽艳丽无比

「化工壶」是市场趋势所致,朱泥、大红袍紫砂壶色泽艳美,市场需求量大,但矿料稀少,加上限制开采后,就更少了。不少泥料厂只能利用其它原矿泥,添加各种化学原料着色实现。这类化学着色剂以锰、铁红粉为主,烧制完成后便实现朱泥大红袍的色泽,如果按比例调配,对人其实无害的。但却破坏了紫砂原本的养壶特性与透气结构,得不偿失。

某电商平台号称徐汉棠大师制作,价格却不足1000元

「假壶」分两类,一类是以紫砂名义,卖普通陶土黏土壶,主要是以“注浆壶、拉胚壶”为主,这类壶主要是制作工艺简单,批量生产。一个普通工人一天能做几百个。完全没有任何紫砂的功能性与艺术性,却冠以紫砂之名赚取暴利。另一类是“以顾景舟、陈曼生、民国老壶、回流壶”等泰斗、名壶的称号,以皮鞋油、蜡油、泥土等作旧的方式制成的假壶,这类壶制作粗糙,价格低廉、使用甚至含有毒素,却以古董价售卖。


“好泥,就该是自然无添加”


九爷爷信佛一生,临终前,也把陶器店转让给了信佛的郁永良师傅,也就是我现在的师父。九爷爷用转让的钱一部分留着做后事,另一部分钱都捐给了白塔山大觉寺。郁师傅,家中三代制壶为生,又以佛禅理念融入制壶中。他的父亲也是九爷爷一生的挚友,陶器店院子里还留下一处他们一起搬来的紫砂矿堆。

宜兴制壶的大都以个人工作室为主,黄龙山又在镇中心位置,所以以前的制壶人都是自给自足,每天山挖一点、搬一点,九爷爷听说要限制开采后,便开始乐此不疲的从山上把紫砂石搬回家。后来家里紫砂石多了,索性在院内盖了一间茅草屋存放。

一块市面上标准的成品紫砂泥,大概能制作10把以上紫砂壶,爷爷的茅草屋里的紫砂矿,估计够几代人制壶了。索性到现在,供应九爷爷陶器店紫砂壶的匠人,都用我家的紫砂泥,泥料纯正、烧制温度稳定,次品率也低。这个习惯也延续到了我师父。


好泥,就该是自然无添加,地壳把紫砂岩层压成什么特性,做出的壶就是保留这种天然的特性,如果什么都往里加,那叫工业品。手工艺品不该丢了味道,失了魂。


蜀工坊非遗技艺交流微信

(或搜索微信号:xybj-x )

与壶娘一起品茶、玩壶


蜀工坊签约老艺人· 庄永忠老师制壶第一现场





蜀工坊非遗技艺交流微信

(或搜索微信号:xybj-x )

与壶娘一起品茶、玩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13215ai5o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