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说交通安全
匠心方寸藏 平安万里行
潮州手拉朱泥壶,是岭南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明清时期就成为潮州的标志性产品,承载了数百年历史与艺术精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在他们指尖的轻旋慢揉中,一抔朱泥历经六十多道工序,经受窑火的洗礼,化作别具匠心的艺术品。
在“岭南文化说交通安全”活动中,潮州三位手拉壶艺大师——谢华、张瑞端、吴义永,以及来自江苏宜兴的紫砂壶艺大师——唐朝霞,将交通安全理念融入茶壶的艺术创作中,用一壶一器传达出对生命的敬重、对秩序的赞美、对平安的祈祷。壶,不仅承载着美学意境,也成为交通安全宣传的独特媒介。
01
谢华作品
“虚怀若谷 礼行而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传统手拉壶技艺与交通安全理念融合,创作出寓意深远的“虚怀若谷 礼行而安”壶。
壶型为虚扁,象征心胸开阔、谦逊包容,体现了礼让和包容的精神,传递着对生命与秩序的尊重。谢华认为,这样的壶型在交通安全方面有着深刻的启示——“礼让三分,不抢一秒”,虚怀若谷,方能行稳致远。
壶嘴的设计更具巧思,被塑造成喇叭的形状,仿佛在无声地传播着交通安全的讯息,提醒人们保持耐心、互相礼让。谢华指出,很多交通事故源于急躁冒进,抢道、超速等行为常引发冲突,而手拉壶的制作过程本身就寓意着耐心与克制。“手拉壶虽无声,却润物无形。”正如礼让在交通中的强大力量,护佑生命、平安出行。
谢华希望这个作品能唤起人们的礼让之心,减少冲突和事故,让每个人天天都能平安回家。他笑着说:“愿我们的技艺能传递出礼让的力量,让道路更顺畅,百姓出入平安。”
02
张瑞端作品
“经纬·提梁”
张瑞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交通的宏观联系出发,以“经纬·提梁”茶壶形象地展现了交通秩序的和谐之美。
在他的设计中,茶壶的造型融入了车轮、红绿灯的元素,车轮象征交通的流动性,红绿灯则静静守护在车轮上方,象征着交通秩序,而桥梁形的提梁仿佛跨越山海的连结,寄托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说:“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村镇城乡通过道路相连,在壶中加入提梁的设计,象征这种连接的力量。”
在创作过程中,张瑞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此壶形的设计,令制作难度大增。他说:“我尝试了无数次,再加以精心雕琢。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成品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张瑞端以壶传意,期望通过作品让人们更关注交通安全,共同营造顺畅的交通秩序。他说:“如果每个人都注意一点,交通就会更顺畅,安全也就更有保障。交通安全是大家的责任,多多少少让人记住一点规则,每个人都更好的去遵守,生活就会更和谐。”他的壶,不仅是一件茶器,更是一份深情的交通安全倡议。
03
吴义永作品
“渡”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吴义永的作品“渡”,灵感来源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渡通天河的故事。作品的造型像一只乌龟,栩栩如生,壶型别致,线条流畅。
吴义永将壶的独特造型与平安寓意相结合,表达出“护己安人”的交通安全理念,我们出行要保护自己的平安,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安全,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他认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平平安安出门,平平安安归来才是美满。”这把壶的壶身是一只龟,龟谐音“归”,寓意平安归来。他期待作品能够提醒人们出行时的责任感,保护自己也让他人安全。
04
唐朝霞作品
“平安是福”
紫砂壶是著名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起源于明朝,因其独特的泥质和手工技艺,在数百年的传承中不断焕发光彩。唐朝霞,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世家第十二代传人,将这种古老的制作技艺带到了广东。
她自幼在紫砂艺术的熏陶中成长,秉承祖训:“让作品说话!”
她说,壶就是福,幸福首先要平安。这把壶形好像金秋丰收的粮仓,象征着收获的喜悦与幸福,壶身上饰以平安之花,表达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提醒人们“交通安全人人有责,共筑平安路,共享幸福果”。
四位壶艺大师用手工艺诠释道路交通安全,将社会责任融于方寸之间,以匠心传递出美好的社会愿景,让交通安全的理念在艺术中生根发芽,用岭南文化的包容与厚重,为每一位出行者带来温暖。
温馨提示
这些作品将于今年12月1日在广州工美港(海珠区新港东路2519号)举办的“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中展出。届时还将有更多反映交通安全的岭南文化作品与大家见面。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广州工美港见!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