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神经心理评估培训精品班”圆满闭幕

韩璎教授团队 主观认知下降 2022-04-16




背景介绍

神经心理量表在认知能力的定量分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诊断价值,是认知障碍疾病定位定性诊断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除了能协助疾病诊断外,还可用于帮助制定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及预测疾病进展,因此已成为神经内外科、精神科、老年科和康复运动医学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然而,当前的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种类繁多,且其评估过程专业性强,如何就认知障碍选择针对性强的量表、如何系统全面掌握各量表的规范操作、如何根据众多量表评分辅助定位定性诊断,是各科医生面临的困惑。


基于此现状,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磁共振学组联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神经心理评估培训精品班》于2017年7月7日在北京商务会馆隆重开幕!


接下来小编就为您带来精彩的现场报道!


隆重开幕

7日活动当天,学员们早早地来到了北京商务会馆的会场,按照工作人员安排好的座位就座,现场座无虚席,济济一堂。学员们对即将到来的学术盛宴满怀期待。

培训班现场座无虚席


活动一开始,韩璎教授首先为学员们带来了简洁务实的开场白,为本次培训班的成功召开顺利地拉开了帷幕。

韩璎教授热烈欢迎来自祖国各地的学员


精彩内容呈现

应邀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声情并茂的为学员们传授知识与经验,上课现场气氛活跃,精彩纷呈。


王华丽教授

本次量表培训班的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的王华丽教授,以“神经心理评估在脑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首先,王华丽教授从临床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认知的定义,并提醒大家量表只是一种结构化工具,用于量化大脑功能状况及演变,对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个体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背景,希望学员们可以在使用神经心理评估时可以少走弯路。


接下来王教授从定义,认知的脑结构基础,认知减退的临床表现,常用认知测试方法及认知障碍的典型案例几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注意、记忆、执行、语言、知觉及运用几个认知域的知识,使大家对神经心理评估在脑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会进行初步的综合分析。


最后,王华丽教授再一次强调了对于神经心理评估结果的解读要谨慎,另外大脑各脑区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并且目前我们对人脑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于脑网络与认知功能的探索任重道远,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揭开人脑的奥秘。


王教授精彩的报告和耐心地答疑为本次的神经心理评估培训精品班开了个好头。

李轩宇报道

王华丽教授出彩的演讲为本次活动开了个好头

汪凯教授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汪凯教授为我们讲授了脑科学时代下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汪教授指出现代神经心理学包括从行为到影像到基因的研究路径。在行为学研究上,可用于认知定位、疗效检测、鉴别诊断,并通过列举丰富的例子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情绪,注意,决策三方面的机制假说和实验范式,及神经心理学方法对药物疗效的观察,并提到了如风险决策障碍和双眼竞争等在精神疾病中的鉴别作用。


接下来汪教授讲述了脑电生理的作用,如研究发现反馈相关负波是强迫症特质表现。神经影像方面,汪教授着重介绍了功能MRI,及其在抑郁症、情绪环路和记忆环路中的研究发现,并进一步介绍了利用经颅磁刺激对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最后,汪教授向我们讲述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烟雾病、自闭症等疾病的相关基因及不同基因型与影像之间的关系。


通过汪教授的课,我们从行为学、脑电、影像和基因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了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王晓妮报道

汪凯教授讲解绘声绘色

刘帅老师

来自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护师、神经心理评价员刘帅老师对痴呆及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近万次,建立了痴呆患者及照料者数据库,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


刘老师就自己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经验,结合典型案例,为大家讲述了神经心理量表使用技巧。影响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结果的因素包括:患者、评估人员、环境、评分及结果解释、测验本身。正规的培训有利于一致性标准化实施,可以减少评估员误差及评估偏倚,提高受试者良好配合程度。一项评估的顺利完成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所需环境,对患者及照料者进行病史采集;按照评估实施原则进行规范操作(如,让患者充分理解、评价员需持中立信息反馈态度、按照指导语进行检查等)。神经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需要根据所检测内容、检查疾病及疾病不同阶段、研究人群及研究目的进行。刘老师从痴呆三大临床表现(认知cognition、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日常生活能力ADL)入手,为大家介绍了相应评估量表及鉴别量表。


最后,刘老师结合病例病史、心理测评、影像学检查带领大家进行了案例的临床诊断,展示了神经心理量表在诊治中的作用。

杨柳报道

刘帅老师娓娓而谈

武力勇教授

下午的第一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科副主任武力勇教授


武教授就神经心理学量表进行了广泛而不失深度的讲解,讲解神经心理学评估的概念,意义,强调了实施条件的重要性,重点讲解了神经心理学评估内容,从认知领域至非认知领域,从语言,记忆,执行再到精神行为症状,对不同认知域进行了简略的描述,对于检查不同认知域的量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量表适用范围,对于不同认知域敏感性指标的选择等亦做出了详细的报告。


在提问环节中,大家争相提问,就MoCA这一量表在国内使用情况,常模建立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来自德国科隆大学记忆障碍中心的胡笑晨博士也参与了讨论,目前已知的常模均来自于国外,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而建立属于我国,适应国情的常模是一个工程浩大的项目,多中心的合作为建立常模提出了一种可能,因此希望更多的中心加入进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杜文莹报道

武力勇教授热情演讲

王红星教授

第一天最后一位讲者也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身心疾病专业组组长王红星教授。虽然大家经历了一天的知识风暴,但疲劳感立即被王教授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一扫而光,他依然能紧紧抓住学员的注意力。


首先,王教授为大家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发展史及其3种版本的不同常模与意义,并逐条分析了如何询问患者才能得到最接近事实的结果;然后从评分标准、结果解读、专业术语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接着,王教授又为大家讲解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患者健康问卷焦虑及抑郁量表(PHQ-4)、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使大家对精神科几种常见症状的评估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员们都不愿意错过和王教授交流的机会,踊跃提问,在答疑解惑过程中,他的解答客观且实际,令大家受益匪浅。王红星教授极具亲和力,讲课内容紧贴临床实际,与大家无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迎来阵阵的热烈掌声。

穆斌报道

王红星教授生动幽默的讲话带动全场气氛

胡笑晨博士

第二天的课程依然精彩纷呈,首位讲者是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记忆障碍中心研究员胡笑晨博士,胡博士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知名专家Frank Jessen教授研究团队骨干,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神经心理学与磁共振成像研究,此次她不远万里受邀回国,为学员们带来了《神经心理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的精彩课程。


胡老师先从神经心理评估发展历史、神经心理学理念的演变为我们介绍了神经心理学的发展背景,调动起大家的学习兴趣。然后进一步讲解人的行为与认知的维度,前者包含认知、情绪和执行功能,后者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则可划分为学习与记忆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社会认知能力、感知运动能力、定向和注意力。胡老师强调目前一些临床筛查量表并不对这些特定的认知域作出专门的评估,而只作出一个总体认知情况的评估,所以为对一个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估,需使用多认知域的成套测试。胡老师通过一个个小实验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有趣的认知测试,与学员们进行充分的互动,课堂气氛热烈。


为了更好地临床应用神经心理学测试,胡老师进一步介绍了如何解读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主要探讨了常模、界值的边界问题、参考测试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测试结果的模式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科隆大学医院记忆障碍中心神经心理评估流程和德国主观认知下降(SCD)研究中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的举例介绍,强调了发展新的对SCD敏感的神经心理测试的重要性和目前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空间。


通过胡老师的精彩讲解,不仅帮助我们学习了神经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通过介绍德国关于SCD的研究现状而开阔了学员们的眼界。胡老师表示,希望未来可以通过联合德国多中心研究DELCODE与中国多中心SCD筛查项目,进一步加强SCD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合作,推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SCD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达成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阶段发生的最终目标。

孙宇报道

胡笑晨博士精彩报告开始

陈观群讲者

上午第二个讲者是来自韩璎教授认知团队的研究生陈观群。观群同学代表韩璎教授为大家系统介绍了目前中国AD临床前期SCD人群筛查的成套量表。


陈观群从4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神经心理量表已经成为认知障碍及痴呆诊疗中非常重要的评估工具,但对于从事非认知专业的临床医生或初学者而言,在选择量表的具体实践中存在较大困惑,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认知障碍疾病的权威诊断标准主要目的是极力追求完美描述疾病的特征,并不具有实践性。陈观群通过介绍美国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Alzheimer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和阿尔茨海默病联合登记处(Consortium to Establish a Registry for Alzheimer’s Disease,CERAD)两大国际知名队列研究所使用的量表,认为不同的研究中心可根据研究目的及利用自身资源选择并组合一套神经心理量表,此外,一套研究用量表应包括两个方面:诊断用量表和研究用量表。


接着,陈观群就AD临床前期SCD人群的诊断量表的选择作了详细说明。当前,SCD是个除外性诊断,即通过在非痴呆人群中除外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再依据同时符合SCD 叠加标准的第1条和第4条而作出。因此,精确排除MCI是诊断SCD的关键。传统MCI诊断标准下的MCI假阳性大,而Bondi提出的MCI神经心理学标准平衡了敏感性和特异性,已经证实可以降低MCI诊断的假阳性率。该标准综合评估了被试的记忆、语言、执行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韩璎教授借鉴该标准,联合德国科隆大学的Frank Jessen教授、胡笑晨博士及上海华山医院郭起浩教授制定了目前所用的AD临床前期SCD人群筛查成套量表。


随后,陈观群具体介绍该套量表每个部分的目的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他向大家汇报了这套量表在北京市顺义地区和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的进展情况及结合真实案例为大家讲解如何诊断NC、SCD、MCI.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观群的介绍为学员在未来制定自己所关注疾病的成套量表筛选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陈观群报道

陈观群条理分明层层递进的报告

郭起浩教授

下午的第一个讲者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负责人郭起浩教授。郭老师长期致力于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与临床基础研究,特别是在认知障碍疾病的神经心理评估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演讲题目是《认知评估的临床应用》。


在正式讲课前,郭老师跟大家讲述了他从事老年痴呆神经心理评估20余年的工作感悟。接着他为大家讲解在临床诊疗中如何选择量表。


首先,郭老师认为在评估各种认知障碍疾病的认知功能时可以查阅各个疾病的临床指南和共识。因为认知障碍疾病的认知功能的标准化评估有大量的国际共识与指南推荐。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多种疾病认知功能评估的国际共识与指南推荐,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艾滋病、抑郁症、多发性硬化、糖尿病、脑血管病等。郭老师指出虽然每个脑疾病推荐的认知检查有差异,但记忆、语言、空间、注意/执行功能是必查领域,而且每个认知域推荐的测验基本相同。


随后,郭老师以评估记忆功能为例讲述在选择适合评估某个认知域的量表时需要考虑作哪些方面的考量。郭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研究的成果,发现语言记忆测验在评估记忆功能方面优于视觉空间记忆测验,特别是在评估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的记忆功能时应该优先选择语言记忆测验,如AVLT-H。因为测验指标的确定需要多方面考虑,如生态效度、随访、生物标志物相关性。


最后,郭老师通过介绍具体临床病例,包括AD源性MCI、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胼胝体发育不全、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语义性痴呆,为大家讲解了如何依据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合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作出疾病的诊断。


郭老师在总结的时候强调,为了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该做不同认知域组合的全套测验以了解认知损害廓图;此外,神经心理评估不仅是临床诊疗的基础,也是临床脑科学研究的基础,希望大家学习并利用好神经心理评估这一工具为中国脑计划贡献力量。

陈观群报道

郭起浩教授讲课现场

王晓怡博士

王晓怡老师是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的认知科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科学博士后,先后在耶鲁大学医学院&Hopkins实验室,哈佛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麻省理工Martinos中心学习,现在为我爱脑科学网的主编,六六脑的联合创始人。


他为我们带来的是在线化认知评估与康复理论的应用与实践探索。王老师从在线化认知评估与康复的重要性;神经可塑性及脑重构的认知体系;电子化在线化测评与训练的临床应用;六六脑科学网的健脑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科技的发展,在线化的评估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量表的组合,更好的应用于脑网络的研究中。


王晓怡老师还介绍了六六脑平台,实现了临床与科研的同步。通过一体两翼的中国脑计划为脑科学研究以及在未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如今已引起科学界乃至大众的广泛关注。脑的结构网络,功能网络与认知的关系研究的发展使脑的研究由单机时代进入了网络时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证实,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可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改善及增强。脑结构具有可塑性,通过在线化的测评与训练、实时反馈指导治疗,将会使患者和潜在的患者获得更多的受益。

赵维纳报道




王晓怡博士讲课现场

林晶霞老师 

来自香港大学的林晶霞老师,就认知功能的非药物干预进行了讲解,常见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生理治疗、心理治疗、运动治疗,林老师重点就运动治疗进行了报告。对于运动改善认知功能这一观点,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潜在机制:运动可以增加神经突触的数量,增强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在随访研究中亦发现有氧运动和心身运动都能提高早期思觉失调患者的记忆力;而瑜伽甚至还能提高注意力;十式FitMind有氧运动以及静观干预亦有改善认知的功能。不仅如此,运动对于大脑的作用是一种持久性的影响,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以及增加促神经细胞生长因子来改变大脑的可塑性。此外,运动除了对认知功能有利外,还能改善抑郁情绪。在随后的课后提问环节,学员们争相提问,就随访实验的依从性保证以及具体运动的设计等内容进行提问,林老师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一一做出解答。

杜文莹报道

林晶霞老师讲课现场

答疑现场

本次《神经心理评估培训精品班》以“理论结合实践”为特色,既有多年从事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评估研究的教授和学者,也有实战经验丰富的青年学者,他们现场手把手教会学员正确使用相关神经心理量表,每位老师授课后还安排了20分钟的答疑时间供学员答疑解惑,以求及时理解与消化。


现场更有多位讲者即兴参与其他讲者的答疑环节,或提问学习,或答疑解惑,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王华丽教授讲课结束后还在学员席上认真聆听其他教授的讲课及答疑


郭起浩教授认真听完其他讲者的报告后即兴替讲者为学员答疑


胡笑晨博士在其他讲者课堂上进行提问

本次《神经心理评估培训精品班》的成功召开,将为神经内外科、精神科、老年科和康复运动医学科等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正确使用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提供帮助。


短暂的学习时间迅速地过去了,学员们意犹未尽,分分表示希望下届的学习班尽快召开,特别是由于北京的雷雨天气导致北京机场临时关闭,受影响不能成行的学员们,更是殷切地期盼下一次的量表培训精品班尽快召开。应学员的强烈要求,我们将在11月的北京举办“神经心理评估实际操作培训班”,本届培训班的重点将在于实际操作,以弥补本次培训班实际操作之不足。

全体合影


本次《神经心理评估培训精品班》由以下单位主办


中国病专业委员会共振学组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新技术研发”项目组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神经精神疾病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下面节选两段学员对话:


读完本文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


学习班通知

亲,你来了吗?----北京见!

培训班通知

祝贺“痴呆及神经影像新进展学习班”圆满闭幕


老年痴呆科普教育

预防老年痴呆,应该吃什么?

这些人容易得老年痴呆,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如果你的父母不幸患有AD,不要不知所措,他们只是成为了你的“孩子”



前沿的人脑科学研究,实用的医学影像常识,

真诚的预防老年痴呆科普教育,新颖的成功老化理念

来自中国官方公众号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本网站,关注成功老化

优雅地老去,从预防老年痴呆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