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全的草莓虫害图谱!值得收藏!

2016-11-11 张光华 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一、粉虱

1、分布为害

草莓粉虱是华北及豫西局部地区为害草莓的重要害虫。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使叶片生长受阻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成虫和若虫还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叶片萎蔫,甚至植株枯死。

2、形态特征

学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属同翅目,粉虱科。

成虫:体长约1毫米,身被白粉,具翅2对。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尾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卵:长椭圆形约0.2毫米,黏附于叶背。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若虫:体扁圆,分节不清,淡黄色。 

3、发生规律

在豫西主要为害草莓,成虫为集聚性,一片叶背常可见到数十头成虫集聚、交尾、产卵。在北京、河北1年可发生10代以上,7、8月份虫口密度增长最快,为害最严重。

4、防治方法

(1)清除前茬作物和残株和杂草,对温室要进行熏蒸灭虫。(2)药剂防治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20%啶虫脒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喷洒,均有较好效果。

二、二斑叶螨

1、分布为害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螨,是温室和大棚栽培的重要害虫,为害草莓、棉花、玉米、高粱、苹果、梨、西瓜、甜瓜、榆、梅等,主要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若干针眼般枯白小点,以后小点增多,以致整个叶片枯白。

2、形态特征

学名Tetranychus urticae,亦名棉叶螨,棉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3、发生规律

南方年发生20代以上,北方12-15代,但在草莓上定居的,一般只有3-4代。二斑叶螨以雌螨滞育越冬,早春气温均温达5-6℃时越冬雌螨开始活动,6-7℃时开始产卵繁殖,卵期10余天,成虫开始产卵至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需20-30天,以后世代重叠。随气温升高繁殖加快。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10月陆续越冬。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繁殖快,行两性生殖,亦可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孵出均为雌螨,每雌可产卵50-100粒,能在叶背拉丝躲藏。喜群集叶背主脉附近并吐丝结网于网下为害,有吐丝下垂借风力扩散传播的习性。

4、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清除越冬寄主杂草。(2)药剂防治用5%阿维菌素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喷雾。采前半月停止用药,并注意经常更换农药品种防止产生抗性。

三、朱砂叶螨

1、分布为害

朱砂叶螨是世界性分布的叶螨,是温室和大棚栽培的重要害虫。朱砂叶螨主要为害草莓、棉花、玉米、西瓜、向日葵、枣、桑、槐、枸杞、山桃、月季、金银花等。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发生多时叶片苍白,生长萎顿,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田块如火烧状。

2、形态特征

学名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亦名红叶螨、棉红蜘蛛。

3、发生规律

东北1年可发生12代,在南方20代以上,在华北以滞育态雌成螨在枯枝、落叶、土缝或树皮中越冬,在华中以各虫态在杂草丛中或树皮缝越冬,在华南冬季气温高时继续繁殖活动。早春气温达10℃以上时越冬成螨即开始大量繁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杂草等越冬寄主迁入草莓田,首先在田边点片发生,再向周围植株扩散。在植株上则先为害下部叶片,再向上部叶片蔓延。以两性生殖为主,1头雌螨可产卵50~100粒,有孤雌生殖现象。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9-31℃,相对湿度35%-55%,高温低湿则发生严重,露地草莓以6-8月受害最重。朱砂叶螨在北方温室可全年繁殖为害。

4、防治方法

参见二斑叶螨。

四、茸毒蛾

1、分布为害

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等地。茸毒蛾主要为害叶片,食量较大。除草莓外,还可为害山楂、李、苹果、梨、樱桃、桃、杏、蔷薇、泡桐、杨、柳、榆、悬钩子、紫藤以及各种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

学名Dasychira pudibunda (Linnnaeus ),别名苹叶纵纹毒蛾、苹毒蛾、苹红毛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

3、发生规律

茸毒蛾在东北每年发生1代,少数2代,以幼虫越冬。在陇海线至长江中下游每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于5月至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6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幼虫8月中旬至11月下旬,越冬代蛹期半年左右。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配产卵,每块卵20-300粒,多的可达500~1000粒。一二代卵可产于叶面上,越冬代卵多产在树枝干上。

4、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舞毒蛾黑瘤姬蜂、蚂蚁、食虫蝽类等天敌。(2)消灭越冬虫源。(3)大发生时用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喷洒防治。

五、古毒蛾

1、分布为害

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都有分布。主要为害草莓、苹果、梨、山楂、李、榛、杨、柳、桦、松、花生、大豆等。幼龄幼虫主要食害嫩芽、幼叶和叶肉,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把叶片食光。

2、形态特征

学名Crgyia artiqua Linnaeus,别名落叶松毒蛾,缨尾毛虫、褐纹毒蛾、桦纹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

3、发生规律

在北方年发生1~3代,以卵在茧内越冬。雌虫将卵产在茧内、茧上或茧附近,每雌产卵150-300粒。初孵幼虫2天后开始取食,群集于幼芽、嫩叶上取食、能吐丝下垂,能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稍大分散为害,多在夜间取食,常将叶片吃光,幼虫共5~6龄。老熟后结茧化蛹,8月前后蛹羽化出成虫经交尾后产卵越冬。

4、防治方法

(1)冬春人工摘除卵块灭杀。(2)保护天敌,主要有小茧蜂、细蜂、姬蜂及寄生蝇等寄生性天敌50余种。(3)幼虫期药剂防治,发生初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

六、肾纹毒蛾

1、分布为害

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江苏、安徽、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是草莓最主要毛虫之一。除草莓外,还为害豆类、花生、樱桃、苹果、山楂、醋栗、海棠、柿、紫藤、花卉、柳、榆、麦类、十字花科蔬菜等。田间发生为害期长,食量大,为害重。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剥食叶肉,吃光一片后再群集于它叶剥食。2龄后将叶片吃成孔洞与缺刻,大龄幼虫可将全叶吃光。

2、形态特征

学名Cifuna locuples Walker,又名大豆毒蛾,豆毒蛾、肾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

3、发生规律

江淮与黄淮间1年3代,江南4-5代,均以3龄幼虫在枯枝落叶或树皮缝隙等处越冬,南方重于北方。各个世代通常在不同种植物转移完成,但在两年一栽的草莓地里,由于草莓生育期长,可以完成周年生活史。幼虫3龄前群聚叶背剥食叶肉,吃成罗网或孔洞状,4龄食量大增,5-6龄暴食期每天可吃1-3片单叶。越冬代幼虫春季暴食期与草莓蕾花期相遇,可以为害花和果实,对结果量和果形有明显影响,以后各代影响育苗质量。 

4、防治方法

(1)重点是捕杀低龄期在叶背集中为害的幼虫团,压低越冬基数和各代为害基数。(2)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或用杀螟杆菌(Bt)每克含菌100亿个的制剂700-8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喷洒。

七、小白纹毒蛾

1、分布为害

分布在广东、云南、台湾等地。主要为害草莓、丝瓜、芦笋、萝卜、桃、葡萄、柑橘、梨、杧果、茶、棉等70多种作物。初孵幼虫群集集吉上,后逐渐分菜散,取食花蕊及叶片,叶片被食成缺刻或孔洞。

2、形成特征

学名Notolophus australis posticus Walker,别名毛毛虫,刺毛虫,棉古毒蛾等。属鳞翅目,毒蛾科。

3、发生规律

台湾年发生8-9代,3-5月发生多,成虫羽化后因不善飞行,雌蛾常攀附在茧上,等待雄蛾飞来交尾,并把卵产在茧上,卵块上常覆有雄蛾体毛,初孵幼虫有群栖性,虫龄长大后开始分散,有时可见10余头幼虫聚在一起,老熟幼虫在叶或枝间吐丝作茧化蛹。茧上常覆有幼虫体毛。雄虫茧常小于雌虫茧。

4、防治方法

参见古毒蛾。

八、红棕灰夜蛾

1、分布为害

主要分布在河北、黑龙江、江西、江苏等地。主要于春秋两季食害草莓嫩心、嫩蕾、花序和幼果,春季为害严重。除为害草莓外,寄主还有枸杞、桑、黑莓等浆果作物,以及豆科作物、棉花、荞麦、苜蓿、十字花科蔬菜和榆、刺槐、蔷薇、石竹等植物。

2、形态特征

学名Polia illoba Butler,又名桑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行军虫亚科。

3、发生规律

一般为1年1代,以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夏,至8-9月间羽化,成虫交尾产卵后再以3龄大小的幼虫越冬。

4、防治方法

(1)摘除病老残叶捕杀幼虫。(2)用2.5%功夫菊酯3000倍液喷雾或用40%毒死蜱制成毒土撒于株间,或用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喷施。

九、斜纹夜蛾

1、分布为害

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为害草莓、葡萄、苹果、梨、蔬菜及作物等290多种植物。幼虫食叶、花蕾、花及果实,初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严重时可将叶吃光。

2、形态特征

学名Prodenia litura (Fabricious ),属鳞翅目,夜蛾科。异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别名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

3、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4-5代,长江流域5-6代,福建6-9代。在两广、福建、台湾可终年繁殖,无越冬问题,长江流域多在7~8月大发生,黄河流域多在8-9月大发生。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一次可以飞数十米远,高达10米以上,成虫有趋光性,并对糖醋酒液有趋性。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边际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初孵幼虫群集取食。3龄前仅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白纱状后转黄,易于识别。4龄后进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来为害。老熟幼虫在1-3厘米表土内做土室化蛹 ,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注意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灭卵及初孵化幼虫。(2)利用对黑光灯和性引诱剂的趋性,进行诱集杀灭。(3)人工采卵或捕捉低龄幼虫。(4)药剂防治掌握在3龄前局部发生阶段挑治。用2.5%功夫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喷施。用药时间最好选在傍晚效果好。

十、棉双斜卷蛾

1、分布为害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部分省区,沿海地区更重些。幼虫孵化后居草莓嫩心间,缀疏丝连成松散虫包,食害嫩叶嫩心和幼蕾嫩花序,也可食害幼果。嫩叶展开后呈不规则圆形洞孔,蕾、花及幼果上吃成洞孔或半残,并可食毁幼嫩花穗梗。

2、形态特征

学名Clepsis (Sicobola ) strigana Hubner,属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

3、发生规律

江苏1年4代,以幼虫或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出现,4月中旬幼虫盛发,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二代幼虫盛发,以后各代重叠发生。在草莓上以春季第一代发生为害最重,幼虫吐丝将嫩头卷缀一起,潜居其间,取食时将头伸出咬食,可以咬断蕾、花、果梗及嫩叶柄,蛀食嫩果等,在成长叶片结成饺形虫包。幼虫一生要转包1-3次,为害2-3株草莓,破坏性极大,局部损失严重,有年度间猖獗发生现象。

4、防治方法

(1)结合田间管理捏杀虫包中幼虫。(2)保护利用天敌。(3)用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毒死蜱15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2000倍液喷雾。

十一、丽木冬夜蛾

1、分布为害

主要分布在江苏、台湾等地。主要为害草莓、黑莓、牛蒡、豌豆、果树、烟草等。初孵幼虫专食嫩头、嫩心、咬断嫩梢,迟发的幼虫直接为害嫩蕾。虫口密度大时每头幼虫每天毁掉数个嫩头和叶片。

2、形态特征

学名Xylena Formosa But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冬夜蛾亚科。别名台湾木冬夜蛾。 

3、发生规律

江苏年生1年,以完全成长的成虫在土下的蛹壳中越冬。翌年3-4月间羽化出土。幼虫于4月下旬始见,5-6月老熟,入土后吐丝结茧蛰伏越夏,9-10月间化蛹。

4、防治方法

(1)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天敌有螳螂、蜘蛛和鸟类。(2)药剂防治见斜纹夜蛾。

十二、梨剑纹夜蛾

1、分布为害

国内主要分布在除西藏和西北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幼虫是为害草莓的主要毛虫之一。除大量为害叶片外,在春季还食害幼嫩蕾、花序和幼果,可造成明显损失。

2、形态特征

学名Acronicta rumicis Linnaeus ,属鳞翅目夜蛾科。

3、发生规律

自北向南1年2-5代。北方以蛹,南方以蛹及幼虫越冬。江苏3月下旬始蛾,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醋液,黑光灯有较强趋性,羽化后2-3天产卵,卵产于叶背等处,数十粒至数百粒成块,幼虫一般6个龄期,初孵幼虫喜群集叶背剥食叶肉,3龄时分散。在草莓上,5-6龄幼虫暴食期间1头幼虫1天可食毁1-3个叶片。幼虫尤喜食蕾、花、花枝、果梗和嫩果,破坏性很大。 

4、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2)结合摘除老叶等田间管理,根据被害情况摘除初孵幼虫团。(3)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喷洒防治。

十三、棉褐带卷蛾

1、分布为害

分布在除西北、云南、西藏之外的全国各地。主要为害草莓、豆类、棉花、黑莓、悬钩子、荔枝、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柑橘等。幼龄食害嫩叶、新芽、花和果实,食叶肉纱状和孔洞,多雨时常腐烂脱落。

2、形态特征

学名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属鳞翅目,卷蛾科。别名苹小黄卷蛾、远东褐带卷蛾、茶小卷蛾、棉小卷蛾、橘(小黄)卷蛾、斜纹卷蛾。

3、发生规律

黄河故道年生4代,辽宁、华北3代,以幼龄幼虫在缝内结白色薄茧越冬。发芽时开始出蛰,出蛰幼虫为害幼芽,花蕾和嫩叶,老熟后卷叶内化蛹,蛹期6-9天。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对果汁果醋和糖醋液趋性强。羽化后1-2天便可以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面,亦有产在果面和叶背者,每雌可产卵百余粒。卵期6-10天,初孵幼虫多分散在卵块附近的叶背和前代幼虫的卷叶内为害,稍大各有卷叶并可为害果实。幼虫很活泼,震动卷叶急剧扭动身体吐丝下垂。秋后以末代幼龄幼虫越冬。


4、防治方法

(1)释放天敌,卵有松毛虫赤眼蜂,幼虫有甲腹茧蜂、狼蛛、白僵菌等。卵和幼虫发生期放蜂,每代放蜂3-4次,间隔5天。辽南地区第1次放蜂在6月15日前后,山东为6月5日左右。平均每次放蜂约2万头,总放蜂量约7万-8万头。(2)及时摘除卷叶。(3)药剂防治,越冬幼虫出蜇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后是施药的关键时期,可用2.5%功夫或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杀虫剂或菊酯与有机磷复配剂。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

十四、大蓑蛾

1、分布为害

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幼虫是多种果树和林木的重要害虫。在草莓上严重为害年份可把地上部分全部吃光。

2、形态特征

学名Clania voriegata Snellen。又名大袋蛾等,属鳞翅目,蓑蛾科。

3、发生规律

国内自北往南1年1代,长江流域1-1.5代。一代区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翌年4~5月间羽化。初孵幼虫可随风鸟传播。当飘落到寄主上后,立即吐丝造囊,然后取食,寄主种类多达100多种。在草莓上不断咬下大块叶片黏附在蓑囊外,加重了对草莓的危害。

4、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袋囊捕杀。(2)保护利用天敌。(3)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或每毫升含1亿个孢子的青虫菌液喷雾防治。(4)用性诱剂诱杀雄蛾。

十五、花弄蝶

1、分布为害

日本、朝鲜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草莓、醋栗、绣线菊、黑莓等。幼虫以白色粗丝缀连1至数叶呈开放式虫包,头伸出包外取食叶片,幼虫食叶呈缺刻或孔洞,严重的仅残留叶柄,影响开花结实及幼苗繁育。

2、形态特征

学名Pyrgus maculates Bremer et Grey,属鳞翅目,蝶亚目,弄蝶科,又名山茶斑弄蝶。

3、发生规律

江苏1年3代,以蛹越冬。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中旬盛蛹,6月下旬盛羽化;二代幼虫发生于7、8月间,8月中旬盛羽,三代幼虫发生于8~10月间,11月下旬化蛹越冬。卵散产于草莓嫩头、嫩叶及嫩叶柄上。初龄幼虫卷嫩叶边做成小虫包,在内剥食叶肉,叶片老硬卷不动时便在老叶叶面吐白色粗丝做成半球形网罩,躲在其间取食叶肉。老熟幼虫以白色粗丝缀合多个叶片组成疏松不规则大虫包,将头伸出取食。3龄幼虫每天可取食1片单叶,一生转包多次。幼虫行动迟缓,除取食和转包外,很少活动。

4、防治方法

(1)利用幼虫结包和不活泼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2)保护蜘蛛、蓝蝽和寄生蜂等天敌,以增强天敌调控作用。(3)药剂防治,喷洒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十六、大造桥虫

1、分布为害

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草莓上主要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剥食正面叶肉,2龄后即吃成缺刻和孔洞,中老龄幼虫可将全叶吃光,严重时仅剩主脉,也可食害蕾、花和幼果。除草莓外,还可为害柑橘、树莓、柿、梨、桑、栗、棉花、大豆、蚕豆、花生、向日葵、麻、多种蔬菜、石刁柏、水杉等果树及农林作物。

2、形态特征

学名Ascotis selenaria (Denis & Schif),又名棉大造桥虫等,属鳞翅目,尺蛾科。

3、发生规律

大造桥虫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4代,末代幼虫于9月底至10月下旬入土化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飞翔力弱,白天静伏树干等处,夜间活动交配,趋光性强。羽化后1-3天产卵,数十粒至一二百粒成堆产于树皮缝、土壤缝隙、作物秸秆叶鞘及屋檐瓦缝等处。雌蛾产卵量越冬代约200粒,以后各代1000-2000粒。卵可随水流传播。夏季40天完成1代,卵期约5-8天,初孵幼虫吐丝随风飘移传播扩散,幼虫期18-20天。蛹期9-10天,成虫寿命6-8天。天敌有悬茧姬蜂、蜘蛛、食虫蝽、鸟类等。

4、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2)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雾防治。

十七、镰翅小卷蛾

1、分布为害

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国内东北、江西、江苏等地有分布。除主要为害草莓外,还为害黑莓和月季等植物。

2、形态特征

学名Anclis (Ancylis ) comptana (Frolich ),属鳞翅目,卷蛾科。

3、发生规律

此虫在江苏1年4-5代,10-11月以老龄幼虫在老叶上结封闭式虫包中结茧越冬。春季3、4月化蛹,4-5月羽化,后为一代幼虫期,二代幼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盛发,7月中下旬二代蛾盛发,8月上旬三代蛾盛发,8月底四代蛾盛发,8-10月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夏季成虫产卵前期2-3天,每雌产卵20-30粒。卵期3-5天,幼虫历期约20天。

4、防治方法

(1)实施检疫,防止此虫传播蔓延。(2)秋冬清洁田园,摘除虫包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3)选用美国6号、新明星等耐虫品种。(4)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既利增产,又有提高抗虫耐虫能力。(5)于盛蛾盛孵期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雾防治。

十八、大青叶蝉

1、分布为害

大青叶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草莓叶、叶柄及花序的汁液,一般造成轻度损失。但大青叶蝉在木本寄主枝条产卵造成幼树抽条死亡现象则很严重。

2、形态特征

学名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又称大绿浮尘子,尿皮虎。属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

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走进商城或进入淘宝网搜索店铺【嘉美水溶肥】进行选购
3、发生规律

长江以北1年发生3代,长江以南1年发生4-6代,以卵在苗木、幼树枝干表皮下越冬。次年春天树液流动时卵开始发育,展叶时孵化,向阳枝条先孵。5-6月间出现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二代成虫出现期。9-11月出现第三代成虫。第一二代成虫多在草莓和禾本科植物上产卵,第三代成虫则迁往林木果树和蔬菜上。成虫、若虫行动敏捷、活泼,常横向爬行,善跳跃、飞行,趋光性强。至10月下旬成虫群集于幼树枝干上产卵。天敌有蟾蜍和青蛙类、蜘蛛类、鸟类及寄生蜂等。

4、防治方法

(1)成虫产卵越冬前,在树干上涂白防止成虫产卵。(2)在越冬卵孵化前击、压枝条上的新月形卵伤痕,消灭冬卵。(3)虫口密度大时,每10-15天喷洒1次20%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


本文章由国泰嘉美技术团队创作,有转载者请务必注明!

参考资料: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唐中琼

《草莓常见虫害》三亿文库

中华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百度百科

本期编辑:顾丰、孟令东

欢迎转发和点赞,觉得不错请打赏!

精彩内容

天宝农技平台向您发来红包,接不接~

草莓管理有了这张表,就是有了航海图!

真菌病害各大门派终于分清楚了!

辣椒的斑点病害都在这儿了!

醚菌酯与嘧菌酯是这样的两种药!

实用好文,冷冬如何提高大棚地温?

要想草莓授粉好,这个离不了!

我棚里的土咋都红了呢?

番茄这是灰霉病还是叶霉病?

快来围观:农家肥经典知识问答!

豆角沤根、落花落荚、打钩等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是你认识的钙元素吗?

辣椒棘手问题大汇总!

最全面的西红柿病毒病分析!

草莓苗期难治病害大集合!

猛戳“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商城选购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