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的名义行走自然,清澜山学校PreK沙漠生态研学之旅
6月22日-27日,清澜山学校PreK开启了沙漠生态研学之旅。
凌晨5:00集合,我们猜想孩子们肯定还没睡醒,被父母抱着前来集合。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比家长还兴奋:
听说,行程会有广袤美丽的沙漠,神奇的沙漠动植物,夜穿沙漠,诱捕昆虫,沙漠观星,沙漠露营,还有滑沙和沙漠运动会……这些都我们最喜欢的呐!
两个小时的大巴,将近四个小时的飞机,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补充体力。
抵达内蒙,我们直奔当地非常有特色的饭店去品尝正宗的内蒙美食。
肥美的羊肉,地道的焖面,大家的疲劳一扫而光。
伊利牌奶制品可谓是家喻户晓,可你知道我们常喝的“一杯放心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伊利是一个怎样的流水车间?牛奶的生产标准又是什么?
带着种种疑问和好奇,我们来一步步揭开伊利牛奶的神秘面纱。
最让孩子感到惊讶的,是生产车间的机械自动化。偌大的车间,来回走动的人员寥寥无几。几层楼高的机械臂来回作业,孩子们仿佛看到了真人版的变形金刚,个个目不转睛。
现代化科技的奇迹,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家长们也被震惊了,联系最近的世界时事,不禁探讨起“现代科技”、“实业兴邦”等话题。
下午奔往希拉穆仁草原。一排排白色的蒙古包,闲散的牛群,开阔的草原慢慢撞入大家的眼帘。
车未停稳,就早已看见穿着盛装的蒙古民族,给每一个远道而来的清澜山家长和孩子献上代表尊贵和敬意的哈达,敬上一杯下马酒。
晚餐间,好客的主人给每一桌献上一首歌。每一首民歌,都在传递内蒙的文化和特色,最具特色的呼麦将欢迎晚宴推向了高潮。
在乌兰塔拉纪念馆中,我们举行了开营仪式。三宝老师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这次研学的5个目标:
永毅前行,热爱自然,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挑战自我。
老师尤其强调我们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来到草原,我们见不到“风吹草低现牛羊”般丰美的水草,见不到“九曲十八弯”的美景,就是以前人们对自然肆意破坏造成的后果。
李翀校长寄语:我们把孩子从钢筋水泥中带到自然,就是希望更好地建立孩子和自然的链接。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珍惜和孩子的相处,用心和孩子一起完成研学手册,让孩子能够带回一些思考,一些看得见的记忆。
换上传统服饰,体验草原生活。
变身草原小主人
孩子对动物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喂羊驼、挤牛奶,“小小牧羊人”们忙的不亦乐乎。
看着温顺的羊驼和奶牛,他们都舍不得离开。
作为城市人,我们习惯了出门滴车,吃饭外卖,足不出户,尽享所有。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衣食住行,自给自足。
为了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草原生活,趁着下午的太阳,我们学习如何搭蒙古包。几个木栅,几根木棍,绳子缠绕几下,一个蒙古包的雏形就搭好了,可放在马背上随行。家长们还忧心蒙古包如何防潮防风,可熟悉草原的人们早已学会和自然相处,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
还有精彩的马术表演。
研学并不是让孩子走马观花。幼有所游,也要游有所学,研有所思。
下午,亲子猫研学老师带着孩子和家长们进行了一次草原科考样方,让孩子和家长用科学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
虽然家长和孩子们一开始手足无措,但亲子猫希望,家长们能把这种方法带回去,带着孩子,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了解家乡的植物。
“儿童自由发展的奥秘就在于为寻求内部'滋养'所必需的方法和适应自身原始冲动的能力''。
我们敬佩草原民族,敬佩他们的勇敢坚毅,敬佩他们的生存智慧,而草原生活滋养了他们强韧的生命力。
如何让研学滋养清澜学子的生命力,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
告别了美丽的希拉穆仁草原,大家清早集合出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苏日格大草原。
夏天的草原绿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牛、马和羊漫步在草原上,风吹草动,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在这里我们还组织学习了蒙元文化。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家长孩子们学着说蒙语的“你好”、“谢谢”等,还试着写蒙古字。
我们学习的蒙语:
赶羊群入圈比赛,孩子的最爱:
最后的拔河环节我们分为亲子组、家长组还有小朋友组,集体挑战身强体壮的安全员老师!赛况之激烈让家长大呼过瘾:十几年没有拔过河了!
回到蒙古包里孩子们又当起了小小皮画师,老师给每组家庭都配了牛皮画布和烙铁笔。
小朋友先用铅笔在牛皮上临摹出有蒙古特色的图案,家长再用烙铁笔加深颜色,一副属于自己的牛皮画就完成了。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因此得名。
原汁原味的大漠风光,足以激起人们内心的震撼。
晚餐的烤全羊可以说是万众期待了。烤全羊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到烤羊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刚开始烤时什么动静也没有,过了20分钟,油冒出表皮,啪啪的响。烤羊师傅不停的翻转,让它受热均匀。
不知何时,一阵阵迷人的羊肉香飘了出来,孩子们都咽着口水问道:“快好了吗?好想吃呀!” 终于好了,咬一口,皮酥肉嫩,油而不腻!羊肉自然的鲜味加上精心配比的调味料,刺激着每一个味蕾,可谓是舌尖上的沙漠!
晚餐结束该学习如何搭建露宿的“小窝”了。只见亲子猫研学老师把棒子一插,打一个结,套上防雨罩,帐篷就搭好了,给家长做好了示范。
一个个帐篷安稳扎好,挂上小头灯,发着微光的帐篷在星空下好像一颗颗闪亮的绿宝石。
坐在绵软又冰凉的细沙上,看着投射到沙丘上的《冰雪奇缘》电影,这可真是新奇又有趣的体验。
天文老师也架起天文望远镜,带领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寻找木星,一起辨识天蝎座,大角星,一起感受宇宙的神秘和美丽。
清晨集合后,我们前往恩格贝沙漠博物馆参观。
“恩格贝”一词为蒙古语,意味平安、吉祥,历史上这是一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
科学馆就矗立在这里,外表似金子塔似的沙色,里面向我们呈现了沙漠的故事:纪念过去,警醒现在,展望未来。
午饭后稍作休息,我们整理好装备,徒步走进沙漠。
翻越沙丘,踏过沙脊,我们仔细观察沙漠里奇特的环境,寻找沙漠上的丰富足迹,发现了小沙鼠的脚印,发现了小沙甲留下的轨迹,还在沙藤中找到兔子的洞穴。
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了沙鞭的周围有小风车一样的痕迹,原来那是因为风吹动长长的叶子在地上留下划痕,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痕迹来辨识风向。
在亲子猫研学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一路既轻松愉快地习得了自然科学知识,又开心地挑战了高低起伏的沙丘。几乎所有孩子都独立完成了徒步任务,经受了沙漠的第一次挑战。
徒步的间歇时间,我们还为六、七月份生日的小朋友庆祝生日。在沙漠里过生日,真是个特别的经历哦!我们将蛋糕放在越野车的车盖上,围绕着小寿星们,为他们唱生日歌并送上美好的祝福。
夜幕降临,我们夜穿沙漠,细心静听沙漠的静谧。
孩子来到沙漠,就像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游乐场,爬坡、滑沙、抓昆虫,忙的不亦乐乎。
草原的昆虫陷阱,小朋友们诱捕到的昆虫:
研
看到老师们拿出滑沙板,家长们一下子都来劲了,一声令下,孩子们迅速排好队。
腿绷直,手拉紧,身子靠后,老师顺手一推,孩子一溜烟就滑下去了。
当孩子滑下去后,露出惊魂未定又意犹未尽的表情,家长们又不由得欢呼起来。当然也有不小心侧翻的孩子,可他们拍拍沙子,还愿意再来一遍。
有的孩子不敢尝试,我们就找矮一点的坡,让他们试着滑下来,或者让家长怀抱着孩子一起滑下来。成长,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来的。
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欢呼,我们每个人都投身于这天然的游乐场,重回童年的单纯快乐。
游戏结束,科考开始了。在贫瘠荒凉的沙漠,亲子猫研学老师带着家长和孩子们,用科学的眼光深度认识沙漠。
眼前一株毫不起眼的小草,从叶子的形状到根部的生长,它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适应沙漠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在沙漠中生存,它不仅拼命往下扎根,还“团结”起来。表面看分隔很远,互不干扰的几株草,把根都长在一起,共享水份和养分。
除了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还有沙漠特有的动物,沙丘的形状和特点……亲子猫研学老师细细讲来,孩子和家长们认真地听。在风中,在沙里,共同感受这里的生命力。
由于天气凉爽,有不少沙蜥出没。孩子们都很好奇,想认真观察。可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只是沙漠的客人,它们才是沙漠的主人,要尊重它们。这,真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自然教育成果。
上午了解了沙漠的生物,下午我们来学习沙漠的生存之道。
亲子猫研学老师让小朋友们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在沙漠中没有水喝了应该怎么办呢?
紧接着讲解并示范了沙漠取水的方法:挖一个深约10余厘米的沙坑,在坑的中心放一个杯子,然后在坑口铺一张塑料薄膜,薄膜的四周用沙子压住固定,薄膜的中间用少许沙子往下坠压成漏斗状。借助坑内湿沙子的水分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滴落至杯中即可获取干净的水资源。
观察完老师的做法后,孩子们都觉得很神奇: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大家都急不可耐地拿出随身带的塑料袋和水杯开始操作。因为孩子们最爱的刨沙挖坑,大家热情十足,很快就和爸爸妈妈们完成了取水的准备工作,只待水蒸气滴落进坑底的水杯啦!
赶上下雨,水蒸气蒸发得并不快,水杯里收集到的仅是一些小水滴。
在欢笑声中,我们又赶往下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学活动——制作草方格。
草方格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是新中国60年代沙退人进的伟大发明。
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自然坚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坚立在沙地上,网状的草方格如同无生命的沙漠微型防护带环环相扣,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亲子猫研学老师给家长和孩子们详细介绍了草方格的发明历史和巨大作用,并示范了草方格的制作方法。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分成四组,全都专心地完成了自己的草方格,这一份专注里,满满的都是对沙漠生命的爱,是对保护地球环境的一份小贡献。
与沙漠的亲密接触已接近尾声,孩子们都对这个天然的游乐场依依不舍,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和沙漠说再见。有些人抓了满瓶的沙子带回家,有些人把这几天抓到的小动物们全都放生,有些人则是在沙漠里最后再打几个滚,抓住最后的机会感受沙漠的美……
再见的,是沙漠。带走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思维,是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是更为亲密,更为自由的亲子关系。这些,正是我们亲子猫研学旅行和清澜山学校对于这次研学活动的期待。
依依作别中,6天的“大漠踏歌·清澜前行”将在今天画上圆满的句号。亲子猫与清澜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一起领略了草原的辽阔,见识了沙漠的广袤,也感受了北方人民大口喝酒吃肉的豪爽。
结营仪式上,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颁发奖章和证书,恭贺他们首次沙漠徒步任务的挑战成功。家长们纷纷发表感言,分享这一周的心路历程,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研学之旅的最后一天,虽然到家已经很晚了,但是大家都没有埋怨;而是一直在回想我们从第一天集合到,到抵达沙漠,到返程中的快乐点滴。有的家长还追问我们的观星设备是什么,观测的星星都是哪些来着……
这次的研学之旅,收获远超过“学习”本身。
孩子来之前对沙漠是畏惧的,但经过了草原的狂风暴雨,沙漠的辽阔壮观的洗礼后,对“挑战不可能”不再胆怯。
对环境、自然、宇宙与人类关系的理解,从书本上活跃到了实践上,更有了自己的思考。
而对家长来说,除了收获来自草原、沙漠的馈赠外,意义更大的是:经过与孩子6天的“捆绑式”陪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
亲子猫研学旅行
安全 · 有趣 · 有益 · 有爱
亲子猫研学之所以受到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是因为我们配备了专业的研学老师团队,安全有趣有益有爱。
每次进出沙漠时,专业的体能老师带大家做热身运动和拉升运动;
整个行程中有特种兵安全员给大家保卫护航,还有保障车一直跟着队伍,以便应急使用。
孩子遇到了困难,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和辅导;
沙子进眼睛了,身体有任何不适时,有随队医生及时处理;
沙漠研学时,有植物老师带大家观察动物留下的足迹。
我们研究植物生长的特点,我们探讨沙漠植物之所以能够生长在这恶劣环境中的原因。
科学探究,地表结皮:
我们将采集的动物足印做成印章,我们将采集的植物标本做成滴胶,做成手镯,永远保存。
沙漠夜晚观星时,有天文老师教我们如何寻找北极星,如何辨识牛郎织女星,讲银河;给我们讲星空的故事,讲星座,讲西方和中方不同的星座命名方式,讲行星和恒星,讲星星的亮度等级,讲不同季节星星的不同位置……
我们不知道这次沙漠研学孩子们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这次沙漠研学,大家知道了生命不易和顽强,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者无畏。
这,就是此次清澜山研学之旅的最大魅力和价值,期待我们明年的研学之约依旧欢笑不断,研有所思行有所得!
更多精彩
暑假爆款
热门回顾
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小学部毕业研学旅行,近200位师生精彩绽放
教育好文
添加下方任意微信,咨询近期研学活动
· 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