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孩子一起玩的学问| 美国幼儿园积极引导案例(四)

2015-10-08 常润 夏天的陈小舒


点击上方“夏天的陈小舒”可订阅哦!
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学博士,一直从事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她也是一位新晋妈妈,有很多养儿育女的话题与你分享。

公共微信号:Shu_DrChen发布以科研论文为参考的原创科普,内容将包括母乳喂养,奶瓶喂养,辅食添加,健康食谱,儿童健康护理,中西方育儿方式,早教益智,婴幼儿绘本推荐,备孕和孕期健康等话题。让我们一起在养儿育女的道路上共同进步吧!


和孩子一起玩的学问美国幼儿园积极引导案例(四)

作者:常润

本文作者常润是美国范德堡大学附属的全融幼儿园Susan Gray School (SGS)幼儿园的老师。


SGS是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附属的全融幼儿园(每个班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进行一日活动),园内老师尤其擅长教授和支持孩子正面行为,并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孩子的问题行为。


今天作者分享的是如何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里面可是有很多学问的哦。




当孩子画画、搭积木的时候老师在做什么?

答案就是——老师在和孩子“一起”画画、搭积木。不要小看“一起”这两个字,如果你尝试过和孩子“一起”画画、玩车、搭积木、看画展等等,就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

1. 不确定怎么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能说什么,做什么,可以教什么?有时候觉得站在孩子旁边,气氛略尴尬…

2. 在孩子身边的时候,Ta习惯依赖我,比如拉着我的手做Ta想做的事,我希望Ta更多自己动手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怎么做?

3. 孩子有时候会抗拒我的帮助,我帮他做了的事情他不仅不感激,还会坚持自己重新做一遍,对我的建议也爱说“不”,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就以我们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的实例,分享预防和应对上述问题的干货~


一、每天清醒的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在玩。要延长孩子投入游戏的时间(engagement)、推动游戏水平的发展(play levels),加入孩子的游戏是第一步,怎么做比较好呢?


具体策略

模仿行为并加入对应语言(Mirror & Map):在我们班,老师会跟随孩子的脚步,在旁边模仿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行为,并加入相对应语言。


这样做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同他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是“一起玩”的第一步。


案例1

Nina在专注地搭积木,老师想加入游戏,于是也找来几块积木,坐在Nina旁边,模仿她的积木搭了起来。边搭边说:“我也来搭积木,我要搭一个高楼”,指着积木数:“1、2、3 、4、5,我搭得楼变高了”。这些语言与孩子正在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密切相关,因此孩子最容易理解、记住、模仿和自发地使用。而两个人相对独立地搭建,避免了老师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的作品上,同时也为接下来示范和扩展孩子现有的游戏水平做好了准备(见第2点)。


不建议做法1

成人走过去直接问:“你在玩什么呢?” 因为如果孩子很投入的话,应该不会回答。而且即便孩子回答了,这个问题除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提问的人已经看到Ta在搭积木了。


不建议做法2

走过去拿起一块积木,放在孩子搭好的积木上,帮着Ta搭高,或者直接帮孩子在楼旁边用积木围个圈,从搭高扩展到围拢搭建。这样做是把成人的喜好和游戏水平附加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和孩子交流想法,便直接代替孩子思考和选择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下面就分享两个小故事,看我们班老师如何“教”孩子的同时,给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机会:)


二、如何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教孩子新的、更复杂的玩法?怎样做可以预防孩子抗拒我的介入,或者越来越依赖我?

坦白说,我来Vanderbilt之前,也会不由自主地直接加入孩子的活动,帮孩子搭建、出主意等,我觉得这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因为和孩子关系还不错,虽然有的孩子不喜欢我的想法但是也不生气,推倒了重新来。有的孩子很喜欢和我这样“一起玩”,越来越习惯和依赖我。如果我拼了一个房子给他们看,他们会以为我是给他们拼的,伸手过来拿走,有时候还会抢起来。


可是在SGS,当我又不由自主和孩子在一张纸上画画,一起搭一个作品时,孩子们却是这样做的:他们会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是我正在玩的!This is mine! I am playing with this.”或者“不,我不喜欢这个。No. I don't like that!” 我开始注意到我们班的孩子的不同。他们似乎更自信,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喜欢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感觉。可是他们并不孤僻,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主动寻求同学或老师帮助。他们会因为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画笔颜色而请老师帮忙,以完成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却不期待老师替他们想今天来艺术区要做什么。那么平时我们班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具体策略

当老师想到一个主意,会在他旁边做,给他Ta观察借鉴和决定是否模仿的机会。 ——意识到孩子是独立于我们的一个人格,我们不是Ta的大脑,无法控制Ta想什么,也不是Ta的另一双手,不该随时为Ta提供无条件的帮助。


案例1

Nina注意到老师也搭了一个高楼,饶有兴趣地看着老师。老师从玩具柜上找来另外几个积木,围了个方块,说:“这是我的房子,我还需要一个停车场。” Nina听了说:“停车场?我也要搭一个停车场!” 说着找了几块积木也围了起来,完成后指着自己的停车场好像有了新发现:“I have a triangle garage! 我的停车场是三角形的!”


你可能会问,如果不是自由活动而是准备好的活动怎么办呢?听孩子的不会乱了吗?我们班老师也会备课——按孩子的活动水平准备好适合他们的工具和材料,和孩子一起创作。因为老师期待每个人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做出不一样的作品,示范活动的时候会说“我今天要做……”,而不是“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


案例2

感知活动(Sensory)开始前,Sunny老师(化名)举着玩橡皮泥的工具到活动区域邀请孩子们:“Hi friends! I am gonna make some yummy cookies and cakes with playdough, who want to come play with me? Hi朋友们,现在我要用橡皮泥做一些好吃的饼干和蛋糕,谁想来和我一起玩?”4个孩子从各个区域跑了过来。接着,老师没有说“今天我们大家要一起做香喷喷的饼干之类的”,而是指了指桌上的工具盒,拿起一个星型饼干模具说:“Look, we have a box of tools! I want to use the cookie cutter to make a star cookie。看,我们有一盒工具!我要用这个饼干模具做一个星星饼干。” 选好工具后,老师又看了看橡皮泥桶说,“我还需要一些黄色的橡皮泥!我想要做黄色的饼干。”


孩子们边听着老师的话,边开始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工具和橡皮泥,有的孩子告诉老师,他也要做黄色的星星饼干,有的孩子则选择用有方格图案的擀面杖做一个华夫饼,还有的孩子想做一个甜甜圈。这样相对独立和开放的“一起玩”,给孩子更多思考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无论孩子是选择和老师做一样的,或是不一样的,都是他们经过独立思考的结果。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在我们班就是这么简单的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在这里没有人讲大道理,只有遇到问题时候的不断反思、讨论和实践。儿童发展测评中体现的孩子的变化,就是最好的反馈。



温馨提示
本文已获得作者常润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changrun1,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夏天的陈小舒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以科研论文和权威资料为参考的原创科普
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Shu_DrC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