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是门技术活,不会夸不如不夸……只需几步,再也不用担心夸错啦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其实不会夸还不如不夸。
作为家长,特别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常常把“你真乖”、“你真聪明”、“你太好厉害”、“画的真好”等表扬挂在嘴边。然而,我们表扬孩子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不外乎是想强化他们好的行为,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尊自信,最终将好的行为内化并实现深刻的自我认同。
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夸孩子是一门技术活,而且夸奖也并非越多越好,不当的、过多的夸奖只会适得其反。想要轻松掌握夸奖的技能,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帮助到你。
知道大家时间有限,开头就把表扬的招式给出来吧:)
正确表扬的“招式”1、表扬那些真正值得表扬的事情;2、蹲下;3、看着孩子的眼睛,拍拍肩膀,捏捏手臂可以加强这种正面的反馈;4、用孩子的名字开头;5、用诚恳、坚定的语调,陈述事件的过程和具体的细节,而非结果;6、表扬孩子的努力、专注、谦让、忍耐等可由孩子自己控制的行为。
■下次表扬孩子时,记住这几条,再也不用担心表扬错了。
表扬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接受的,被欣赏的,正确的表扬有利于孩子自信心和自我恢复力的培养,而错误的表扬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只能从别人的夸奖中得到自我认同与满足,缺乏快乐与自信的内在源泉,不利于完整自我的建立。
美国儿科学会发言人Michelle Macias建议,当孩子对某件你认为好事物出现一次消极的反应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关于这件事的10个好的方面。这听起来很难,但只要家长认真观察这件事就可以了。比如孩子正在高兴的玩积木,你也很开心他能专心的玩耍,此时大多数家长都会表扬孩子“你的积木堆的好棒”,但专家却不建议家长这样做。学会以下6种表扬方法,不但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能给他们带来更积极的反馈。
你是否常常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经常不懂脑筋脱口而出:
“宝宝真棒”、“好聪明啊”、“真乖”……
但这类夸奖最终只会让孩子对自己失望。不切实际的夸张的表扬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而且会迫使他们不断寻求他人的赞赏才能达到内心的满足。
此前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让两组孩子完成一个相同的实验,研究人员对A组的孩子说“你一定很聪明”,而对B组的孩子说“你一定很努力”;当进行第二轮测试时,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只愿意选择与原来难度一样的题目,因为他们想保持自己的“聪明”,而90%被鼓励的孩子都选择更难的测试,因为他们不害怕失败与风险。第三轮的测试更难,但被鼓励的孩子去乐在其中,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而那些被表扬的孩子却表现的相当痛苦,因为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聪明,结果在最后一轮测试中,难度和第一轮的测试一模一样,但是被表扬的孩子成绩下降20%,而那些被鼓励的孩子,成绩却提高了30%。
显然,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成功与否,空洞的、言之无物的表扬却剥夺了这种可控性。
研究表明,如何表扬孩子会对他的身心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扬孩子在过程中的投入和努力,让孩子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成功与否,而空洞的、言之无物的表扬却剥夺了这种可控性。表扬孩子聪明也会促使他们更加的关注结果,害怕失败,因为聪明与否孩子并不能自己控制,他们认为失败=蠢,所以这让孩子更加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很好地享受过程( Colombia University and Stanford University)。
原则:避免夸奖那些天生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智力、外貌、某方面的天赋。表扬那些孩子可以主导的,比如努力、态度、责任、承诺、自律、专注、决断、热情、慷慨、尊重、爱......
孩子喜欢自己喂家里的宠物,但有时候他会不小心把盘子洒了,弄的一团糟。
首先,家长不应该怕脏而去“帮助”孩子,用成人的方法帮助(干涉)孩子,虽然能保证他们的成功,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自尊自信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的自我满足,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同。
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的这一行为,但又需要让孩子知道把屋子弄脏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把盘子端平,不让水洒出来很难做到,但妈妈知道你非常努力地想要端平。
其实,根本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用心: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夸的敷衍了事,请把你对待他人的情商也用在孩子身上。
事件过程,孩子的“刻意为之”和你的同理心
表扬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件过程
孩子的“刻意为之”
你的同理心
2岁的宝宝试着自己穿袜子,但却怎么也穿不上。
事件:宝宝自己穿袜子。这是好的行为,需要表扬,而非一把拽过来说“让妈妈来”。
强调事件的过程:悠悠,妈妈看到你非常努力的想像大孩子一样自己穿袜子,悠悠渐渐也要长大啦。
提出解决方法:如果你需要的话,妈妈可以帮你穿。
弥补孩子自我满足的机会:然后你就可以自己穿小雨靴啦。
其实不止大人,小孩也会情不自禁的想要和其他孩子比较。为什么薇薇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而我只有稀稀拉拉的一头“黄毛”。为什么小齐能把球踢的那么远,而我却连球都挨不到。如果孩子懊恼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人,记得不要觉得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只是简单敷衍几句。
来看看以下两种常见的回答:
“咱们不羡慕”:没有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理解和回应
“这有什么可羡慕的”:否定他们的感受
正确的回答应该首先肯定他们的感受,然后从另外一个方面告诉他们的长处。
“悠悠,你的头发黄黄细细的也很好看,就像吉赛尔公主是长头发,但白雪公主却是短发,在我们都不知道的城堡里,也许就有公主是细细黄黄的头发呢,而且妈妈昨天发现你的头发在阳光下会闪光,看起来好像精灵。”
“子瑞,虽然你踢的没有小齐准,但是妈妈看到你在球场里跑的可快了。”
其实孩子很多行为和表现都是为了获得大人的关注。如果孩子默默地做了一件事,虽然在成人世界里这件事情微不足道,但是你却注意到了,并对孩子进行了赞扬,这个赞扬的威力绝对可以成为他一生的滋养。
比如在没有大人的提醒下,4岁的孩子今天自己乖乖地洗漱好准备上床。此时一定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内在的自我驱动。
在肯定和赞扬孩子的行为后,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多讲一个睡前故事。其实只要家长用心发现了类似的小事,即使没有任何奖励,只是陈述这个事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比如孩子今天主动刷了牙,此时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妞妞,你今天主动刷牙了,没有让妈妈提醒,谢谢你。
可以把“我为你的成绩感到骄傲!”
变成“你如此努力才有今天的成绩,一定非常自豪吧!”
家长总是轻易的给出表扬,那么表扬的效果就会打折。并且表扬的太多,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研究发现,被过多表扬的孩子在面对问题时会更加胆怯谨慎与不自信,对于有难度的任务,他们更不容易坚持下来,也不大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
孩子被过度表扬的表现:
1、自我为中心
孩子常常很得意,总是把“我....”挂在嘴边,当一件事情成功时,往往会忽略其他人的贡献。
2、表扬依赖症:
孩子在做事之前,可能总是会征求你的意见:“妈妈,你觉得这样好吗?”“妈妈,我这样做,你会高兴吗?”
3、过于好强
很难接受别人比自己好,甚至用言语打击他人来凸显自己的“优秀”。
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方法,第一个当然就是不要滥用。比如孩子今天多吃了一口,或是指对一件物品就不要一直夸“宝宝真棒”,“孩子你真聪明”。他们并不喜欢自己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家长都要追着表扬(可能宝宝心里OS:这也值得表扬,我在他们心目中是有多蠢......)
让孩子知道你表扬他具体的原因,并且要确定这件事确实值得表扬。孩子其实把空泛的夸奖和具体的表扬分的很清,他们并不需要大人时刻在周围当拉拉队长。
表扬孩子的绘画:
你把涂色卡里的每个小角落都涂满了,整体看起来色彩非常饱满。
色彩搭配的太棒了!
对于幼儿来讲,无需用太多表扬的词汇,比如“棒”、“乖”‘、“好样的”....大人只需要重复并强调他做的事即可。比如宝宝第一次爬上了台阶,你只需要说:简简,你今天自己爬上了台阶!然后他们露出骄傲的笑容(孩子心里OS:哈哈,本宝宝太牛了!),此时家长无需再多说其他的话了。
用发问来替代表扬可以明白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的。
你做到了!感觉怎么样?
你这次拿了第一,在比赛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
用发问的方式鼓励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成就进行反思,给他们一个自豪的机会,也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利于“好行为”的内化,而非一个只能从外界的肯定中获得自我认同的“表扬瘾君子”。
朋友4岁半的孩子从幼儿园带回自己的“处女作”:一幅只有线条的涂鸦。朋友为了“鼓励”孩子画画,便大肆夸奖他画的好棒,把涂鸦扫描下来,传给亲戚朋友。还打印出来挂在墙上,最后还上传到了一个宝宝涂鸦评比的网站上。但没想到,不但没有鼓励到孩子继续发展这个兴趣,孩子还不愿意再画了。
其实就算是4岁半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也许他心里并不认为这是一幅让他特别满意的作品。当把这份在孩子心目中“不那么好”或者“根本就不觉得好”的作品放在聚光灯下,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羞辱感。
不会夸,就少夸一点。
要夸,就夸就夸得真诚一点。
夸奖他人也是很重要的人际关系催化剂,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会欣赏他人,夸奖他人的人,
先学会欣赏他,学会如何夸奖他。
有的孩子天生爱笑,而有的暴躁,出厂配置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乐观自信的人吗?【乐观】
挫折不会让孩子强大,爱可以!建一座爱的城堡,挡未来风雨【挫折】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感谢大家的支持:)
夏天的陈小舒
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
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Shu_Dr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