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脏乱差、不学无术?你可能对澳洲学龄前教育有误解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2-10-09


前段时间有位刚移民澳洲半年的妈妈打道回府了。之前她和她先生从上海筹划移民来墨尔本,大约花了两年的时间,而支持他们行动的最大原动力,就是上海的初升小氛围太鸡血,他们想“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然而在过去的这半年中,这位妈妈自己带着4岁半的孩子来澳洲打前站,实在是无法忍受这边幼儿园的“脏乱差”、“不学无术”。


尤其是和孩子国内以前的好朋友作对比,她深深焦虑自己的选择会把孩子耽误成“大傻子”,再加上放学时孩子不管是挂着泪还是挂着鼻涕,澳洲幼儿园老师给她的反馈永远是“He had a nice day(他度过了美好的一天)”,与国内老师精细型管理风格大相径庭,这个妈妈最终还是放弃了,春节前选择了回上海。

 

另一位妈妈也有类似的疑虑:


妞妞和小酒都出生在澳洲,我们有时会两边跑,所以中国和澳大利亚两边的幼儿园我都有过长期的“切身体验”,以前我也有过一些类似的疑虑,比如:

 

  • 我发现这边幼儿园的游戏虽然全是自主设计,但概念和方法都很相似,这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

  • 都提倡“玩中学”,那么学习的结果最终如何考核?对于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数学能力和读写能力到底有没有评估标准?

  • 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在“花式夸孩子”?为什么所有的反馈都是“好好好,什么都好”,为什么老师对待“孩子间的冲突”,看起来总是和稀泥?

 

除了对妞的幼儿园持续观察之外,大约一年半以前,我在脸书加入了一个叫做“EYLF(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翻译为: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的小组,这个群组大概有10万名成员,几乎都是分布在澳洲各地的幼儿园老师,每天有大量的帖子讨论幼儿园事务,包括教室布置、游戏设置、对各种事件的讨论,这其中甚至也包含各种家校理念的差异,等等。

 

而所谓的EYLF(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就是全澳洲学龄前的教学指导大纲,这个大纲有简体中文版。(注:文末有链接。)

 

参考澳洲幼儿园老师的所思所想、教学大纲以及妞幼儿园的日常,我想为大家解读一下我眼中的“澳洲幼儿教育”,另外也会分享一些幼儿园的游戏教学环节的设计,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在家带孩子玩起来~

 

 澳洲学龄前教育的目标,

就是打造“社会人”


澳洲的幼儿园里经常可以见到“鸡汤标语”,老师们也常常会在脸书群里分享自己喜欢的一些标语图片,举例:

 

男孩就是男孩!



你让你的儿子玩洋娃娃吗?你是否会担心这样子会让他……

 

成为一个好爸爸?成为一个好哥哥?有爱心?有同情心?友善?开心?关心人?拥有美好的童年?不带有色眼镜看人?


你让你的儿子玩洋娃娃吗?你是否会担心这样子会让他……

 

成为一个好爸爸?成为一个好哥哥?有爱心?有同情心?友善?开心?关心人?拥有美好的童年?不带有色眼镜看人?



“根本就不存在坏孩子”


只有生气的,受伤的,累了的,害怕的,搞不清楚状况,容易激动的孩子,他们只是通过自己理解的唯一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而已。在每一个孩子的交流中,都要谨记这一点。


除了“小公主”和“小美女”,还可以这么形容女孩:


勇敢 有创造力 果断 健康  聪明 体面 坚韧 友善  强壮 有激情 有洞察力 有爱心  好奇 专注 考虑周到 诚实  勇士 自信 坚定 可以信赖  健康 有运动才能 有想象力 有活力  有创造力 人性的 值得信任 有艺术细胞  领袖 有能力 点子多 正能量  原创 与众不同 友善 有激情  敏感 和善 思维迅速 忠诚 大方 有趣 有事业心 有智慧 (简直是花式英文夸娃全集,加一个integrity 正直的)



大部分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宗旨: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不同,并鼓励孩子做自己。

 

西方教育界相信:教育是要培养成功的人,成功的人是最大限度发挥了自己的潜力的人。

 

而澳大利亚幼儿教育框架开篇即写道:“澳大利亚的未来取决于早期教育。”“儿童生命的早年是奠定学习基础的最佳时机,前五年对于让他们走向成年人终身成功的道路至关重要。成功不仅取决于职业或收入,还取决于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并具体指出:

 

澳洲幼儿教育框架承载着对幼儿从出生至五岁直至幼小衔接期间的最高期望。它通过如下五个学习成果来体现这些期望:

 

• 儿童形成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 儿童能连结自己的世界并做出贡献

• 儿童形成强烈的幸福感

• 儿童成为自信、投入的学生

• 儿童能有效沟通交流

 

是不是很抽象?但这五点内容作为纲要,解答了为什么澳洲幼儿园为什么能在男孩想穿公主裙都给予鼓励、为什么会认真庆祝中国春节、为什么要无差别接纳身体残疾甚至低智或自闭的特殊儿童、为什么要玩脏乱差有风险的游戏,为什么摒弃打击教育以及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鼓励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几乎所有的澳洲幼儿园都会庆祝中国春节: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老师评估孩子的标准完全不是“认识几个字、会算几个数”。


即便我们都能理解,早教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技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社交技能实际上比早期的学习成绩更能预测成年后的成就。回想一下你自己小学时期的学霸 VS人缘和教养好的孩子……

 

2015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考虑到家庭背景和早期学术能力这两项变量,小朋友幼儿园期的社交技能与其25岁时的幸福感显著相关,这种影响力的持久性要远远大于学术!

 

具体说来,这个研究的结果显示:无论社会阶层,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幼儿园期社交能力更高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完成高等教育、取得更高的社会成就;而幼儿园期社交能力低的孩子则有更高的几率进监狱。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人生最重要的道理都是在幼儿园学到的。”

  


基于此,虽然许多爸爸妈妈和幼儿园都可能面临着减少游戏时间和小朋友互动的压力,以便获得更多“技能”充电时间,但实际上真是这些“软技能”最能预测长期成功。

 

补充说明:


虽然多次“社交技能”,但其实这个翻译不能说是百分百的准确。社交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很容易和“会来事儿”、“人精”、“社会社会太社会”之类的刻板印象联系起来,甚至成为“实在”和“真诚”的反义词。

 

实际上,我们现在说的“社交技能”,就是指人与人的互动,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能力,比如是理解不同的文化习惯、遵循社会规则,等等。


澳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


朋友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有一位老师自己花时间去学了“哑语”,并指导全班孩子学会了简单的“哑语沟通”。然而这个幼儿园并没有聋哑孩子,这种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有朝一日使用哑语,而是理解社会中残疾人的存在。

 

有位老师在幼儿园群组里分享,在哪儿可以买到这种特殊娃娃:



澳洲幼儿园和国内幼儿园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没有“汇报表演”。在学龄前的阶段,并没有整齐划一上台表演这种教学环节。


与之相反,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有“All about me(全部关于我)”以及“Today I’m special(今天我是特别的)”的安排。

每个孩子都被鼓励多谈论自己、充分认知自己的性格喜好、背景文化、家庭成员,等等。


 

每个澳洲小朋友都填过这种介绍自己的表格,内容五花八门:


这种尊重也体现在“资金支持”上。妞妞以前在珀斯读的那家幼儿园,园长还曾经问我,是否需要给妞妞单独配备会说普通话的老师,以便于她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澳洲幼儿园鼓励孩子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父母的母语),也会花费很多时间带领孩子认知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庆祝不同国家的节日,从小培养“世界人”、理解不同,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进行“爱国教育”。

 

我曾经参观过一家幼儿园,这家幼儿园有一位轻度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当时园长说:“我们有一位专门的老师单独陪伴这个孩子,而其他的孩子也因此学会了和特殊需要的人群接触。”


我还有一个朋友去年刚刚考完幼师,她进幼儿园实习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陪伴一位自闭症小孩,监督这个孩子不要伤害其他的小朋友,并陪伴和鼓励这个孩子与其他人接触。

 

Drama(戏剧)课在很多幼儿园都非常受重视。具体的玩法包含,对绘本中的人物/动物形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服饰道具鼓励孩子打扮成为自己喜欢的角色,等等。


音乐、画画、舞蹈和戏剧等各类工具和媒介,都可以成就孩子表达自己、联系他人并拓展学习的动机。


 

用木勺做成人物,来进行戏剧表演,是幼儿园非常常见的玩法:



另外正如前文所述,澳洲幼儿园里有很多“脏乱”、甚至“有风险”的游戏环节。这是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冒险带来自信”,而“自信造就健康积极的大脑”

 


一个典型的澳洲幼儿园,内部陈设是这样的:


可以总结为,乱中有序,分主题设置游戏区


总而言之,儿童学习具有动态、复杂和整体性特点。“玩”会涉及到的物理、社交、情感、个人、精神、创意、认知和语言学习方面,均有着错综复杂的交叉性和关联性。


所以“玩”是一种具备如下特点的学习场景:

 

  • 表达儿童的个性和独特性

  • 强化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 帮助儿童将以往的经历与新的学习成果联系在一起

  • 协助儿童发展关系和概念

  • 激发幸福感。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玩很重要,孩子真的不会玩傻掉。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知道,学龄前孩子的算术和读写该如何引导,成果该如何评估?

 

在澳洲,有个很明显的文化现象,就是移民、少数族裔的家庭,会更重视孩子的学术能力培养,即:在鸡娃这件事上,用力更猛。

 

我曾经见过一个三岁半的巴西小男孩,已经可以自主阅读儿童绘本,并且会做简单的加法!诚然这其中有天分的因素,但是这个小男孩的妈妈确实也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指导孩子。

 

在华人的家长微信群里,也常常会讨论,孩子的阅读能力、算术能力等等。有的家长也会忍不住就去问幼儿园老师,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在班里是什么水准。


如果你搜索澳洲4岁孩子能上的数学、英文课外辅导班,办学背景多半来自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后来在一次小范围的家长聚餐上,我和一些本地妈妈沟通了这个问题。


她们一致认为,孩子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这个年龄段,她们认为发展社交技能更重要,比如如何有更多的机会和同龄人玩,如何引导孩子处理负面情绪、控制冲动,等等。

 

还有一位澳洲的医生妈妈告诉我:“我有两个孩子,除了每天固定给他们读绘本之外,我从来没有做过更多的学术教学。小儿子四岁,目前只认识自己名字里的字母,数数到15;大女儿这个年龄时的情况也差不多。但现在大女儿三年级了,对学习有了明显的兴趣,阅读和算术水平都是全班最好的。”

 


其实小朋友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开窍以后追上来的速度,要远比成年人再回学校考学位要容易的多。所以从机会成本上来说,幼儿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理解他人,学会自恰,要比多认几个字,更重要。

 

我很喜欢澳洲幼儿教学大纲上的一段话:

 

儿童的学习具有长期持续性,每个儿童都会以不同但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的方式来朝着这些成果迈进。学习不一定都可以预测,也不一定都呈直线型。教育者要与每个儿童共同规划,并始终牢记这些成果。

 


具体说来,读写是使用语言之各种形式的能力、信心和 天性。其中读写涵盖了一系列沟通形式,包括音 乐、动作、舞蹈、故事演讲、视觉艺术、媒 介和戏剧,以及说、听、看、读和写。

 

不仅仅是通过认识多少字来评估。


而算数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的能力、信心 和天性。儿童通过解决问题,带来了新的数学认识。与幼儿互动的数学思路,要对其当前生活情境具有针对性和意义。


教育者需要掌握丰富的数学词汇,准确描述和解释儿童的数学思路,并支持儿童培养算数能力。空间感、结构和图 案、数字、度量、数据论证、联系和以数学 方式来探索世界,这些都是儿童识数所需的有力数学思想。


不仅仅是通过数数和计算能力来考核。

 

除此之外,对于早教工作者而言:


  • 判定孩子在实现学习成果方面的进展,若没有进展,则判断他们 的进展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阻碍;

  • 鉴别可能需要额外支持的儿童,并提供此类支持或协助家庭获取专业帮助;

  • 评估教学提供的学习机会、环境和体验的有效性等, 


这些都要 比制定一个计划,整齐划一的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教学计划,比如认识多少个数字和单词,要更有意义的多。

 



最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说澳洲幼儿园有多好,其实粗放的管理风格也曾经导致一些幼儿园爆出负面新闻。


总结和分享这些理念,我是真诚地希望能为深陷焦虑的爸爸妈妈们带了一些理论性的指导和宽慰,让学龄前的孩子们能有更多“玩”的时间和机会。


这真的是值得的!!



1

END

1



参考资料:


https://ajph.aphapublications.org/doi/full/10.2105/AJPH.2015.302630


https://docs.education.gov.au/system/files/doc/other/simp_chinese_-_a09-057_eylf_framework_report_aw.pdf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