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老是“坐不住”怎么办?给你支3招

yukie、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2-10-09


上周和两个朋友一起吃饭,大家聊起孩子的兴趣班,结果一再表示很羡慕妞妞的专注力😂。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虽然妞妞可以玩拼图、玩过家家游戏很久很久,但她也经常会有专注力“不在点上”的时候——比如不听老师讲话自个儿发呆,不想画画想出去玩滑滑车……


朋友说起她家小朋友,“从小就专注力就不好”,在兴趣班总是坐不住,很是头疼。这让我不禁想起,我们公众号后台也有很多朋友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孩子玩什么都超不过5分钟?为什么绘本总是听不完一本?


我一直很想跟大家聊一聊专注力的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小孩真的需要“专注力”来学习,专注力好的幼儿,真的就更容易成功吗?


妞妞小时候的确可以玩一个游戏玩很久,很专注,我觉得这是她的某种认知特点。专注力好,其实是意味着,孩子会屏蔽掉周围很多信息而对于小孩来说,这些信息可能都是新的知识。


弟弟小酒则是一个坐不住的小男孩。如果小酒和姐姐一起走进一间充满玩具的房间,姐姐会在某个玩具那里驻足,玩上半小时,而小酒,他一定是在半小时内玩便所有玩具,之后就要想跑出去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户外,小酒似乎总是在做“布朗运动”。按照很多叔叔阿姨的标准,专注力很差了。


但是小酒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也能玩得更久一些。我其实不认为两个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特点会妨碍他们做好自己喜欢的事。


我跟朋友说“坐不住”,并不是孩子的“问题”,坐不住也不代表没有专注力啊,可能只是孩子对这件事没好友兴趣。


但朋友提出的问题也很现实,孩子不能总是做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事啊,总需要“坐得住”才能吸收课堂知识啊!


朋友还说:专注力并不是长大就会自然而然获得的啊。有的成年人做事也是东摸摸,西看看,上一整天班,真正在做事的时间可能不到2小时。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把工作做好?所以,孩子的专注力要考培养。坐得住,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专注力的标准。


那么,孩子的专注力可以培养吗,怎么培养呢?



或许你不懂孩子的专注



专注力就像深植在孩子头脑里的一粒种子,每个人都有“专注力”。


我同意朋友的观点,尽管专注力先天不同,就像妞妞和小酒的差别,但专注力可以后天培养。我们须得知道它的生长周期、适宜肥料,才能让它茁壮地成长为一棵大树。


不过对于让小孩“坐得住”这个培养方向,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当我们在说一个人“专注力”强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他能选择性地对某件事集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这样当然能迅速、高效地完成任务,达到我们大人眼里的成功,但它真的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吗?


我们成年人很擅长对“无关”信息严防死守,专注在我们认为重要的一个点上,但也因此错过了许多微小却珍贵的细节。


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但也因此他们的眼里没有“鄙视链”,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吸引他们。


要求他们把注意力定在一个点上,就像是为了一株草而放弃整个森林。


▲每一个小事物在孩子眼里都是无比珍贵


我收到过关于专注力最温柔的留言是这样的:“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吧,有一次安安静静坐在床边,一直看着窗外。后来问他在干嘛,他说:


“我在看风,树叶在动。”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周围一有什么动静小眼睛就被轻飘飘地牵走了。这在我们看来这也许是容易“走神”,但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说“走神”,其实也可以是“入神”。孩子们从生活的琐碎和无关紧要中出走,潜入一个内心世界,那里有对他们真正重要的事情:Elsa为什么有凸起胸部,她到底是大人还是孩子?强壮的霸王龙和聪明迅猛龙打架,谁能获胜?翼龙为什么是恐龙不是鸟?昨天的那个巧克力蛋糕真美味啊……


▲发呆的小脑袋里转动着许多珍贵的灵感



所以,你觉得孩子好动,不专注,其实可能只是孩子专注的地方不是你想要他专注的地方。但那些非功利性的专注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很重要的学习。



“不专注”也是正常的



年龄较小的孩子难以在单一事件上停留较久的注意力也是由他们的大脑发育阶段所决定的。由于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他们控制感官信息(如图画,视觉信息)出入丘脑的能力还较弱,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涌进大脑的各种信息给分散了。


就像我们不能冲着大脑喊:“喂,快点把前额叶皮质给我长好”一样,一味地要求学龄前的孩子“专注、别分心”其实是在和人的自然生长规律过不去。


▲孩子的大脑发育程度决定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长


所以,要是非要把专注力不足当做一种“病症”来诊断的话,可能“病因”就是童年,仅此而已。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高手



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长大一点后,就能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集中更长时间的注意力了。


有的孩子对色彩更敏感,因此会在看绘本时更长时间地盯着图画看;有的孩子对动手格外积极,所以搭积木能搭上半个多小时……


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这种微小的注意力停留,尽量不要去打断他们。


▲孩子天生就对特定的事物更感兴趣,

可以用这些事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事实上,孩子们天生就是学习高手。他们认真起来,甚至能比大人还专注——他们能跳房子跳一天,你能吗?可能一会儿就嫌无聊了。我家姑娘玩一个钓鱼桌游(其实是数学、逻辑游戏),每次一遍一遍不停,我都得提前跟她讲好:今天只能玩两遍!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玩一个识字APP,因为是游戏的形式,孩子每次“学”得停不下来,每次都需要限制学习时间


只要孩子感兴趣,他们就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把周围调成静音。


我想大多数父母都经历过类似的事,孩子在一旁专心地玩积木(或是看绘本,甚至看动画片)。到晚饭时间了,我们喊他“来吃饭咯!”喊了几遍都不应,走近了拿手在他面前晃晃,他才突然惊醒一般:


“我刚才没听见……”


妞妞甚至因为老师叫不应,被怀疑过是不是听力有问题


一定是有什么事,占据着小小的头脑,让孩子务必专注,以至于他自动屏蔽了周围的一切干扰。


对于他们来说,这时候你关于吃饭的提醒,不管是第一遍充满爱意的声音,还是第十遍略带愠怒的声音,都和白噪音无异,“滋滋滋滋滋——”


▲当孩子全副身心做一件事的时候,

无关的话就像白噪音一样。


孩子一股脑地扑在他们的兴趣爱好上,你的唠叨变成了背景音。


但很多家长的出发点都不在“兴趣上”,而是一开始就强调我们大人觉得重要的事情,比如在课堂上坐得住、听绘本时不分心……孩子们没做到,我们就焦虑起来:“我的孩子专注力不行”



上了小学,专注力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有的父母把“拖延症”归因于专注力没培养好。



我们总焦虑孩子“专注力不足”,实际上是把他们不能好好完成我们所觉得重要的事和“专注力”本身搞混淆了。


有的孩子可能练字坐不住几分钟,但玩起沙子来一个小时都不歇气;有的做两道数学题要讲几百个条件,但睡前听故事却听得入迷,不断央求:“再读一篇,再读一篇”。


你看,其实没有绝对的“专注力不足”,只是没有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即使是我们看起来非常无聊的顶笔杆子,

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体验专注的过程


那么这个时候,是用强制手段要求孩子坐得住,把兴趣消磨掉,还是另辟蹊径,激发孩子的兴趣呢?


拿自己来说,专注力也是兴趣浇灌出来的。记得上小学时,数学课堂上总是闹哄哄,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小学有几年,我的数学成绩都很差,上课总是走神,直到听到老师拿教鞭敲黑板……那时候做数学题前,恨不得沐浴更衣,一会儿削削铅笔,一会儿整理桌子……做尽一切不必要的事,就是害怕进入到那个我不喜欢题目中去。


▲想要集中注意力而不能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直到四年级,换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老师,数学从枯燥的公式,变成了真正有意义的推理。第一次测验我就考了满分,从那之后,数学成绩便好起来。


什么时候找到兴趣都不迟。如果你想要孩子专注,永远从兴趣入手。


读研究生后,跟着导师做课题,因为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便会主动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让我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能量,有勇气去接受挑战,去为改变这个世界尽一份力量。


后来做公众号也是如此,总是那些感兴趣的话题,让我忍不住去探究……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了。对于一些不喜欢却必要的事也能鼓起劲推自己一把,让自己全心投入进去。


因为已经习惯了专注的感觉,所以对待必须要做的工作都会屏蔽掉干扰,让自己进入专注的状态。


感谢兴趣,帮我养成好习惯。


“做自己所爱的事。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别停下来,继续寻找。你的内心其实早已知道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乔布斯


对孩子也应当如此,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自然而然地练习“专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你发现他们不能专注,试试去培养兴趣,如果实在提不起兴趣,干点别的!多尝试,总会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事。


▲把手指涂花,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颜色。



不喜欢,但必要的事情



就像我朋友所说的那样,孩子总不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啊。有些事可能和兴趣无关,但却必要。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一些小技巧来引导了。首要原则就是:把枯燥的事情变得富有挑战性。


“我接受挑战!”


设身处地地想,即使是成年人,也常会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比如开车回家,本计划途中要在超市停一下买点东西,但因为是走过千万遍的道路,无比熟悉,所以开了没几分钟就开始“放飞模式”,一路畅通无阻地直接刹回了家。到了家两手空空才记起:诶,我不是要去超市吗?


对比旅游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确定路线,所以格外小心,反而更少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了。



所以,做重复、简单的事时人们往往更容易走神,但在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开动大脑去创造的事情上,我们的专注力则处于被激活的状态下。


孩子无限的创造力可能正在暗地里摩拳擦掌,我们该怎么发起挑战的信号呢?


▪ 提有趣的问题


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最好的办法就用有趣的问题来勾起他们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还是不愿意回家,你可以这样问:


“你知道我们昨天没读完的那个故事后来发生了什么吗?”


“我们家的灯走之前关了吗?我们回去检查一下了吧。”


“外面的确很好玩,但是你不想知道弟弟放学回家正在做什么吗?”


▲提问是引起孩子好奇心的很好方式


▪ 提高孩子对事情的期望值


通过改变做法来让孩子已经做过、或者重复了很多遍的事情重新变得值得期待。


比如你正在培养孩子参与家务的习惯。孩子第一次也做得很好,打水、拖地,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奇好玩的,但多做几次他就厌烦了。


这时候就要有策略地让“家务”变成他意想不到的(或至少不是完全重复)的流程:打扫不同的房间;从整理沙发变成摆碗筷;换用吸尘器代替扫帚……


更有创意的办法是利用家务卡片,让孩子自己去抽签,抽到什么做什么。甚至还可以给某些家务卡片上附加加一点小奖励,比如看一集动画片。


▲后台回复消息“家务卡”即可获得完整原图

打印下来,剪成卡片,装进一个小罐子里,

让孩子每天抽取1-N项家务来“玩”


相关阅读:


Paul Jenkins,一个有23年资历的心理学家对于如何让孩子在必要的事情上服从你的指令这样说:


在你的指令后面加上后果。


这不是威胁的意思,而是说让孩子们知道对于他们将要做的事,他们可以期盼什么。


比如,要把一个在电视机前坐定的孩子拉到餐桌前,你会怎么做?一句“吃饭了”就没后文了?


不如在后面加上“今天晚餐妈妈准备了萝卜炖牛腩、西蓝花炒虾仁”,这种实质性的诱惑更有可能从孩子对周围的屏蔽中杀出一条路来。


又或者,吃晚饭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公园的游乐园玩一会儿了/一起讲故事/玩洗澡玩具(玩水)……


▲指令+后果:"开饭了,今天晚餐妈妈准备了萝卜炖牛腩、西蓝花炒虾仁"。


▪ 定时转换任务


一般来说,人能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十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限度,分神是很正常的。


先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能很快回到认手头的事情上,给他们一点时间自我调整。但如果不行,与其让他们继续磨皮擦痒地硬做下去,不如让他们喘口气。


• 鼓励他们放下正在做的事,拍拍小手;

• 唱首歌换换思维;

• 去户外玩几分钟。

……


▲做作业间隙拍拍手,让孩子换换思维才能更好集中注意力


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习惯于低专注力、敷衍的运作方式。磨时间是注定行不通的。


现在大多数小学的课时长度是40分钟,我们不必要求孩子一下就能连续定心这么久,他们需要慢慢过渡去适应这个时长。


▲第1天,涂色15分钟

第2天,陶艺20分钟

第3天,折纸25分钟

第4天,画画30分钟


向孩子展示他每个阶段的进步,这会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也会更主动地做好自己专注力的小主人。


简单来说,这就是CAT法则


• C(curiosity)指好奇心。用问题来获得孩子的关注,鼓励他们尝试。


• A(anticipation)指期望值。把重复的事情用多样的方式来做,每次都值得期待。


• T(timely interest)指定时转换任务根据注意力的时限来调整孩子所做的事情,防止他们陷入昏昏欲睡的“省电模式”。


CAT当然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意思啦,“猫”。这再贴切不过了——让孩子像小猫一样保持好奇,对需要做的事情跃跃欲试。


▲CAT法则


最后回到那个“坐不住”的问题,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老师课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每个孩子学习的模式不一样,并不需要“坐得住”来学,他们学习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不然为什么说需要“因材施教”呢?


不过,我们也改变不了大环境要求孩子“坐得住”,只能自己想办法提升孩子的兴趣咯!用兴趣获得注意力(C),为期望的目标努力(A),用分段式小目标帮孩子转换任务(T)。最后,用兴趣培养习惯~



参考资料:

【1】Quanta MagazineTo Pay Attention, the Brain Uses Filters, Not a Spotlight, 2019.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to-pay-attention-the-brain-uses-filters-not-a-spotlight-20190924/;



相关阅读 



帮孩子发展专注力?小心你的陪伴正在帮倒忙

对天资不同的孩子,你会有不一样的期望吗?

怎样让孩子更聪明?科学家建议父母每天这样做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