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根源出发,探索7个影响孩子专注力的错误及应对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3-10-13


我一直认为妞妞是一个天生专注力很好的孩子,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就能自己翻看绘本,边翻边叨叨,看半小时以上;2岁多不需要大人帮助就能玩拼图玩近一小时;平时无论是做手工、画画、玩游戏还是看书,她感兴趣的事都能沉浸其中,做很久。



我从来不担心她的专注力问题,直到今年6月的一次家长会,老师说她完全无法获得妞妞的注意力超过1、2分钟,课堂内容能错过80%。


这样的评价对我来说,真是晴天霹雳。视频电话一挂,我的眼泪就跟着流。确实很担心。


我在微博跟大家分享这个“专注力问题”后,还有不少朋友建议我要正视问题,带妞妞去看医生,是不是自闭症什么的。


唉,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她完全是一个健康的、正常孩子,只是“专注力”这个东西,像雨像风捉摸不定,它不是连贯的,它是有选择性的。我们平时看到的、妞妞的专注力好不假,老师说的课堂上无法专注的情况也是真的。



早在3岁,在Perth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曾有老师跟我们说:你们要不要带孩子去查一下听力?有时候我们对着她大声叫她的名字她也没有反应。一开始我们以为她是专注在别的事上“选择性没听到”,但后来发现她也没有在干嘛。


我们当然知道妞妞的听力没有问题,是她会“走神”,尤其在不熟悉自如的语言环境中。再加上她自身的“特别”,就连我们和她对话时,她也常常自顾自说,交流不是一来一往的。



我也曾经在幼儿园的窗口看到,老师在前面教单词发音,别的孩子都在回应,妞妞一个人看向一边,不知道在想什么、做什么。


所以,当老师说,她无法获得妞妞的注意力,很难让她根据指令做事的时候,我知道她说的是真的。


小妞的专注力真的有问题吗?





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育儿的问题,最重要的还不是怎么做,怎么教,最重要的部分是分析原因。


要知道“专注力”这个东西,尽管先天有强度差异,但是人人都有专注力,只不过孩子未必会“专注”我们希望他们专注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比其他同龄孩子“专注力差”,通常有以下原因:


☹ 不感兴趣;

☹  难度过高,不感兴趣;

☹ 难度太低,不感兴趣;

☹ 周围干扰太多


你看,就像咳嗽是症状,不是疾病本身一样,专注力差也只是表现,不是问题所在。


孩子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够专注得更久,如果是因为不感兴趣,那么不感兴趣的具体原因也值得分析。比如妞妞,抛开那些“先天因素”(孩子自身的认知发展特点),我们分析她在课堂上无法专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1. 今年一直在上网课,一开始学校网课效果很差,我们想孩子还小,学前班耽误得起,有一学期就直接没上课了。导致重新开始上课后,什么都不会,跟不上课堂进度。


👀 2. 英语比从小就听说英文的外国孩子差。听不完全懂,还经常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 3. 作为父母,我们也做得很不好,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读写任务。


找到问题所在后,我们所做的就是“补课”,开始每天坚持上课,完成作业,上传给老师点评(这些是本来就该做的不是吗?)。两周左右,妞妞就能跟上了:不能再放养式佛系了!学前班遭受一万点暴击的血泪史


当我们发现孩子专注力不好,别急着想怎么训练,先想想是为什么不专注吧。找到问题所在,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在诸如“上课”这种必须要专注的时候,怎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吧。





让孩子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是很难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对周边一切充满好奇的人生阶段。尤其是在上网课的时候,他们真的太容易神游了!


孩子无法专注于学习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之一,但“好好听课”、“认真一点”这样的提醒根本没用。



毋庸置疑的是,专注力是可以提高的。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专注是一种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小策略(当然还要有耐心),来帮助孩子逐渐提高专注技能。 我们不可能一直守在身边提醒孩子,他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说找到问题所在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


避免犯错!


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问题上,我们所犯的错误所“拖的后腿”,可能比我们提供帮助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如果你家孩子也急需提高专注力,那么我们一定要避免犯以下错误:




面对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娃,我们的本能反应可能是,提醒他们一万次——钢琴弹了做吗?网课上了吗?作业写了吗?没有还不赶紧去该干啥干啥!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或表达失望、愤怒或烦恼的情绪,忘记去冷静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专注是一种技能,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并不能总是集中注意于“应该做”的事情上。人类大脑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的部分直到成年初期才发育完全。就算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压力、焦躁也会使专注变得困难。


▲孩子的大脑发育程度决定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长


在孩子无法专注学习而动怒之前,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孩子并不是在故意跟我们作对,反而是他们正在面对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困境。


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时,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提醒自己,孩子只是还未能完全掌握“专注”这种能力,或是习题太难,太容易,或是周围的环境因素也会让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


我们首先应该观察孩子难以集中注意的原因,然后试着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解决:


“我发现你好像觉得数学作业有点难,是哪里还没学会吗?是不是有点郁闷?那我来教教你好不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道题说的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自己做事时专注力还蛮好的,进入状态后经常会“停不下来”。但问题是,在专注力这个问题上“榜样”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陪孩子的时候,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上,对孩子面对的问题就会很敷衍。


每天下午妞妞都会在我身旁学习,而我继续工作。



我常常会犯这个错误,因为太忙,缺乏耐心,等不及让孩子思考,无数次手贱,直接上手接替。比如我在陪妞妞读绘本的时候,我看她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来,就总是忍不住帮她读出来。


直到有一次我看到妞妞的老师带她读绘本,每个词都会反复引导孩子自己去拼,给提示,聊相关的话题,给一些扩展信息,但是一次也没有直接给答案。


包括在孩子受周围声音影响的时候,我本能的反应是,“嘿嘿嘿!看这里!做你自己的事!别管别人!”或者想要帮孩子排除干扰,要不戴个耳机?


但是心急的父母只会教出一个心急的孩子,迅速为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事实上剥夺了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是我最最常提醒自己不要去犯的错误。


比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更好的是,深呼吸,如果时间允许,就暂停下你手里的事情,以提问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主动思考,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M的发音是什么呢?A呢?(弟弟在旁边的时候)你觉得要怎样才能专心弹琴呢?


尤其是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最好的专注策略就是ta自己想出的方式,孩子会很愿意去实现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可以在一旁观察ta的办法是不是有效——如果放点音乐可以帮助她忽视一旁玩车车的弟弟,那当然很好,如果孩子的办法不管用,那么我们可以再一起商讨其他的方法。




上网课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跟着老师的要求读,或者提问,孩子却在玩手里的笔或者橡皮;做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要花30分钟,其中29分钟在东摸摸,西看看……看到孩子“不专注”,有时候真是恨不得立马抓过来打一顿!


但是失败的经验告诉我,发火只会触发孩子的压力反应,让她更加不知所措,把注意力放在妈妈的情绪上,头脑里响起警报:“妈妈生气了,我该怎么办?”,更加难以专注思考。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能保持冷静,效果反而会更好。我们先尽量平复心情,做个深呼吸,再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咦,你怎么还在画画呢?已经到下课时间了吗?”或者“我怎么在Zoom上看不到老师同学啊,你知道怎样才能看到他们吗?” 


这样的提问能够促进孩子运用额叶的理性思考功能,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的地方,而批评和大吼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设身处地地想,即使是成年人,也常会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比如开车回家,本计划途中要在超市停一下买点东西,但因为是走过千万遍的道路,无比熟悉,所以开了没几分钟就开始“放飞模式”,一路畅通无阻地直接刹回了家。到了家两手空空才记起:诶,我不是要去超市吗??


而对比旅游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确定路线,所以格外小心,反而更少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了。


所以,做重复、简单的事时人们往往更容易走神,但在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开动大脑去创造的事情上,我们的专注力则处于被激活的状态下。


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最好的办法就用有趣的问题来勾起他们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还是不愿意回家,你可以这样问:


“你知道我们昨天没读完的那个故事后来发生了什么吗?”


“我们家的灯走之前关了吗?我们回去检查一下了吧。”


“外面的确很好玩,但是你不想知道弟弟放学回家正在做什么吗?”


▲提问是引起孩子好奇心的很好方式




一般来说,人能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十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限度,分神是很正常的。


先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能很快回到认手头的事情上,给他们一点时间自我调整。但如果不行,与其让他们继续磨皮擦痒地硬做下去,不如让他们喘口气。


• 鼓励他们放下正在做的事,拍拍小手;

• 唱首歌换换思维;

• 去户外玩一会儿。

……


▲做功课的间隙拍拍手,

让孩子换换思维才能更好集中注意力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专注,尤其是对学龄前的孩子,给孩子留出发呆和玩耍的时间。


休息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去户外活动。运动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从而使他们在稍后的学习中更能集中精力。



如果我们长时间专注于压力较大的事情,和压力有关的荷尔蒙就会在我们体内积累,摆脱这些压力荷尔蒙的最好方式就是运动。运动能够帮助我们释放“负能量”。


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习惯于低专注力、敷衍的运作方式。磨时间是注定行不通的。


现在大多数小学的课时长度是40-45分钟,我们不必要求孩子一下就能连续定心这么久,他们需要慢慢过渡去适应这个时长。


▲第1天,涂色15分钟

第2天,陶艺20分钟

第3天,折纸25分钟

第4天,画画30分钟


时常向孩子展示他每个阶段的进步,会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也会更主动地做好自己专注力的小主人。




在外面玩过半天后,你可能梦想着孩子能够无缝衔接切换到学习模式,醒醒!!现实是,孩子们和其他人一样需要时间来调整状态。


哪怕我自己其实专注力还不错,我每次要进入到工作状态也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在一开始,会有很强的惰性,抗拒工作——每天晚上我哄睡完孩子都特别不想回到电脑前码字,只想要吃着零食,看个电影,追个剧……但实际上今年我追剧的晚上加起来可能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其余的每个晚上都在工作。


我自己专注的秘诀是,给自己目标和动力:如果我不写稿,明天就要开天窗,团队的辛苦工作就被我个人拖后腿了;读者也对我有期待,给自己挖的坑必须要一个个填上。


设定目标和动力,套在孩子身上其实就是,让孩子对事情有更高的期待。


一是可以通过改变做法来让孩子已经做过、或者重复了很多遍的事情重新变得值得期待。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讨论一下,怎么做会让一件事情更有趣。


二是在一些必要的事情上,在你给孩子的的指令后面加上后果。这不是威胁的意思,而是说让孩子们知道对于他们将要做的事,他们可以期盼什么结果。


比如,要把一个在电视机前坐定的孩子拉到餐桌前,你会怎么做?一句“吃饭了”就没后文了?


不如在后面加上“今天晚上妈妈做了萝卜炖牛腩、西蓝花炒虾仁”,这种实质性的诱惑更有可能从孩子对周围的屏蔽中杀出一条路来。又或者,吃晚饭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公园的游乐园玩一会儿了/一起讲故事/玩洗澡玩具(玩水)……





父母和老师其实很容易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提供过多的帮助。在刚发现妞妞的专注力问题的时候,妞爸真的花了很多时间去辅导她的英文作业,“one finger space”的提醒魔性重复100遍。



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也会很担忧,要是每次都这样做作业,父母也不要工作了,只能一直守着孩子上课、做作业。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理解指令和任务的目的固然是好的,但不停地为孩子提供大量帮助和指导却是弊大于利的。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依赖父母的支持、提示和提醒,而不去尝试独立完成任务。


“是这样的吗?”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辅导多了,妞妞就不断问,每一步都依赖我们的帮助。


我们意识到问题后赶紧收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给出孩子足够指示之后,让孩子独立达成目标。


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的是,足够的情感支持以及独立学习的工具,让孩子了解学习任务的目的以及我们对他的期望。在我们一点点指导应该怎样做,确保孩子有能力做好后,就要放手。



对她犯的错误,有时候也需要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策略。一次纠正一些问题,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她知道她能够一点点进步。


如果孩子在独立学习期间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试试用计时器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煮蛋计时器、小闹钟、还是手机内置的计时器都可以通过具体提示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保持专注。




如果我们已经尝试了所有方法,但孩子还是拒绝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就要反思目前的任务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容易或者太难了。如果任务与孩子的能力不匹配,那么孩子很快就会失去继续完成任务的兴趣。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学习课程的内容,但如果发现学习材料对于孩子来说太简单或太难且又不方便与老师讨论调整学习内容时,可以尝试像我们用分级阅读绘本一样,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呢?简单来说就是,只比孩子目前会的东西难一点点。比如在绘本阅读里,最近发展区就是指,每页有且只有1-2个不认识的单词——需要花点功夫去读,但是难度又不会让人望而生畏。


▲“五指法”使用说明。一页中不认识的单词数:


  • 0-1个:太简单了

  • 1-2个:等级正合适

  • 3-4个:可以挑战以下(有助提高等级)

  • 5个以上:太难了(需换成更简单的书)



我们在帮助孩子“专注”的时候,一步一步按照孩子的发展进度来,才能是最有效率的。


说到底,了解你的孩子,理解她的难点,是做父母最大的难点。一旦找到“问题”,答案往往也就浮现出来了。


提高专注力的方法,还有什么我没说到的吗?你有什么小妙招,也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相 关 阅 读 




不能再放养式佛系了!学前班遭受一万点暴击的血泪史


如何保护、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不要乱用药!小儿多动症的首选治疗方案竟然是“治家长”!



- END -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