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症状每个娃都符合?最让你焦虑的词,叫“感统失调”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3-10-13

先来做个小测试,你家孩子有没有下图的这些问题?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张“感统失调自测图”,上面是感统失调的钝感问题,下面是敏感问题,我家俩孩子几乎全中😂。


无论是上早教班、刷手机、开幼儿园家长会,还是和身边妈妈闲聊,相信你一定听过“感统失调”这个响当当的词。


去年央视新闻曾经做过一期报道,列举了感统失调的“常见症状”,包含注意力差、爱打架、爱发脾气、胆子小、自理能力差等:



我也经常收到关于感统问题的留言。很多时候看到妈妈们的经历时,我都会感叹,按照早教中心和一些老师、专家的说辞,是不是孩子所有的发育“问题”,都能用感统失调这个“病”来解释?


△抖音排名前几位的感统失调科普视频


还记得之前朋友圈一篇爆转的文章写的是,“中国有80%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幼儿园里9成的剖腹产孩子,都会遇到感统失调问题。”


△后台留言


而关于感统失调的“得病原因”百度百科概括地很全面:


胎位不正,感统失调。

剖腹产,感统失调。

对小孩过度保护,感统失调。

父母没时间辅导作业,感统失调。

吼多了,感统失调。

孩子爬少了,走路早了,感统失调。

……

△百度百科关于“感统失调”的词条


觉得耳熟不?哦,原来和早教班销售的话术几乎一模一样:


△后台留言


这些词,何止是正中雷区,简直是灵魂暴击💣。试问哪家父母听完看完不焦虑?不愧疚?谁家孩子又没有这些行为习惯“问题”呢?



而有了神奇的“感统失调”,孩子的行为、发育问题都找到“原因”了,有“解决办法”啦,早教班1.8w能解决的那种。



再来说说我家的情况啊,按照上面对感统失调的描述,妞妞大概率是会被说成是感统失调的🥀。


听觉失调?

妞妞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老师让我们带她去检测听力,说别人叫她时,妞妞经常没有反应,需要很大声地叫她名字📢。


上小学后,尤其是一年级这个老师,每次开家长会都让我们带孩子去检测听力。老师说妞妞听到一些声音时,就会捂住耳朵说耳朵痛。


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妞妞有这个“症状”,但感觉出现地很随机。而且每当她说,声音大,耳朵痛的时候,旁边人并没有很大声。相反有时候声音很大的时候,她又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我带孩子去看过很多次医生,所有的检查结果都说,她听力肯定没问题,能听到,没有生理上的问题。


她表现出的对声音的敏感,发生率也不高,就算是她捂着耳朵说这个声音让她不舒服,也就一下子就过去了,不影响正常生活。


对于妞妞,这种“症状”没有诊断标准,没有疾病定义,又何来治疗呢?


最近几年来,“感统训练”已经成了各大早教机构、感统训练中心的核心词汇(忽悠话术),觉得很玄乎,又好像有点道理。结合一些权威机构的建议,我们今天来好好聊聊感统失调这个话题吧。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职业治疗师,南加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Anna Jean Ayres 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Ayres 认为人的感官系统会像语言、运动能力一样,随着年龄慢慢地发育完全。


当我们接受到感官信息时,人脑会处理这些信息,尝试去理解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我们靠近火会躲开,觉得杯子烫手会扔掉,坐过山车会有失重感,声音太吵会捂住耳朵,这些都叫做感觉处理。



一个成熟的感觉处理系统能整合多种来源的信号输入(也就是感觉统合),如俗称五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压觉,还包括本体觉(肌肉和关节运动)、前庭觉(平衡和头部运动),以及内感受(感知身体内部的变化)。


Ayres 推测,当感觉神经元不能有效地发出信号或发挥功能时,就会发生感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发育、学习或者情绪控制方面的缺陷。


目前,感统失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还缺乏权威的科学研究做支撑。参考澳洲的定义,感统失调的孩子可能有以下两种表现,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体:

过于敏感 (反应过度)

/ 低敏感 (反应迟钝)

#

孩子会躲避一些常见的声音,比如吸尘器的噪音。孩子可能会在参加吵闹的活动期间,或者活动之后很难平静下来。


孩子注意不到类似闹钟的嘈杂噪音,或者总想把音量调大。

#视觉

孩子会避开光线很亮的地方,不愿意看人脸,或者看挂着很多照片的墙壁。他可能更喜欢深色的衣服或食物。


孩子喜欢看灯亮、灯灭,或者很难注意到细节的变化,比如妈妈剪了新发型。


#嗅觉和味觉

孩子不喜欢带有强烈气味的香水,或是只吃口味清淡的食物。


孩子喜欢强烈的气味,或者喜欢咸味、辣味等重口味的食物味道。

#触觉

孩子不喜欢脏脏的玩法,比如玩沙子、玩泥,他在拿了日常用品后,会赶紧擦手或是把手指紧握在一起;他可能很讨厌穿脚趾有接缝的袜子。



当有人拍他的肩膀时,孩子没有反应,或者他经常坐立不安,抓不住一些很容易握住的东西。

#运动及身体姿势

孩子不喜欢在游乐园玩秋千、单杠,或者在坐车时总是焦躁不安,觉得很不舒服。


孩子不喜欢倒立,或者身体伸展的感觉。

#其他

孩子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他可能不喜欢洗澡、游泳,或者上厕所,因为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他可能会在皮肤轻微擦伤时大声吵闹,很难平静下来。


孩子好像感觉不到疼痛。


# 注意:使用这些准则,只能进行初步评估,不能代替专业诊断。


看完我发现真的好容易“对号入座”、自我诊断啊!我觉得不仅是孩子,连我自己有点感统失调😂……


但先别着急,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这些感统失调的症状和一些早教机构所说的感统失调,有些不一样?


早教班是这样说的:


区别在于,感统失调的概念泛化、被夸大了。


无论是过于敏感还是低敏感,都指孩子“偏执地”喜欢或厌恶某种感觉,举个触觉的例子,是“孩子不喜欢沙子,一碰到沙就会尖叫着逃走,不舒服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非自测表里的“孩子不喜欢被人抱,害怕被人碰”,谁家孩子没事儿愿意被陌生人亲亲抱抱举高高啊?



自测表里也出现了孩子在特定阶段会出现的发育现象,比如平衡能力不好、粘人爱哭、不喜欢和人讲话、动作笨拙、好动、胆小、注意力不集中……


△后台留言


这些都是孩子身上常见的“现象”,并不是影响生活和学习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先明确的点。而“不喜欢画画”、“不爱吃青菜”啥的就是孩子的个性了。


就像我之前分享的纪录片《Becoming You》里说的,人类幼崽的那些“可劲儿造”的瞬间都是儿童发展规律,或许说是人类聪明的“生存技巧”比较贴切。我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能用时间解决,慢慢地孩子自己就长好啦~


在了解了感统失调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真正的感统失调表现,那么需要治疗吗?




来看看各国的观点:


#美国儿科学会(AAP)官方期刊《儿科》(Pediatrics) :


目前,儿科医生不应该把“感统失调”作为诊断结论。目前能够证明感统治疗“有效性”的研究数量不多,不足以满足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和治疗的要求,所以尚无定论。


一些专家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出版前,提出了扩展自闭症关于感官问题的定义,如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然而委员会要求在确定症状前,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论证。


(也就是至今还未被列入目前世界医学界常被参考的诊断标准《DSM-5》中)。



目前尚不清楚存在感官问题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大脑感觉通路的“障碍”,或者这些缺陷是否和孩子的其他发育、行为问题有关。


当孩子出现和感官相关的症状时,医生必须考虑其他类型的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特别是自闭症、注意力缺失症/多动症、发展性协调障碍和儿童焦虑症(存在症状重叠)进行全面的评估。


#澳洲政府官方育儿科普网站Raising Children Network


在澳大利亚,感统失调不被公认为一种疾病。有时感统失调不需要治疗,孩子自己就会好转;但治疗可能会有较大帮助。


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

在专业治疗师的帮助下,通过脱敏的方式减轻孩子的某种感官障碍,比如每次去嘈杂的店里待一会儿,慢慢加长时间。


解决干扰孩子常生活的具体行为,比如上课不专心、不喜欢洗头、梳头、或者害怕荡秋千。


心理医生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 用一些特定的设备减轻孩子的感官刺激,如隔音耳机。


✔ 用药物帮助孩子入睡,或者缓解焦虑。


概括一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孩子的问题细分,看这项问题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干预。


#  英国NHS官方信托医院Sheffield Children's hosipital


如果孩子存在有关感官方面的问题,他可能被诊断为自闭症 (ASD)、多动症 (ADHD)、注意力缺失症 (ADD) 、发育性协调障碍 (DCD),或者这些疾病的组合。



各国关于感统失调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感统失调不能算是“病”,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还缺乏科学研究做支撑,不用太焦虑。


在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情况下,与其担心太多,不如把这些小问题当做孩子的特别之处,在孩子舒适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敏感,有的人恐高、怕黑,有的人社恐、反应慢半拍、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不也是我们的特别和可爱之处吗?并不是一定要表现得跟别人一模一样,才算是正常的、健康的呀!


对于妞妞,我会逐渐尝试带她去那些感到声音敏感的场所,一点点脱敏;在某些地方,如果受不了,可以考虑用耳塞。其实就是在孩子舒适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但我们需要警惕一些感官表象下的其他疾病,感统失调的很多症状与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重叠。



相关阅读:不要乱用药!小儿多动症的首选治疗方案竟然是“治家长”!


“感统失调”是各种独立的病症,其中一部分的确需要干预,而有些不需要。如果怀疑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要找专业医生评估判断,合理治疗,而不是去早教机构、感统训练中心瞎折腾,以免耽误病情。



而感统失调能火遍早教圈无非是因为,孩子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感统失调这个概念来概括,它的适用范围实在太广了,孩子的注意力、大动作、精细动作等方方面面都能归结于这个范畴。


作为上幼儿园前适应集体环境的一个过渡,作为高效亲子陪伴的空间场所,早教机构当然有其存在价值,很多早教班的课程设计确实很好。


一位妈妈被早教销售“忽悠”买了课之后,留言说“看到孩子玩得那么开心,也就释怀了”,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妄图让早教机构来给孩子“治毛病”的出发点很危险,有这种想法一定会落入黑心早教机构销售策略的陷阱,感统失调是其中的“一种毛病”,未来还可能也会出现“更多形式的”感统失调。


我支持早教,但不支持利用父母焦虑做营销的暴利早教机构。



有一些所谓感统训练的形式,让孩子去接触、感知、调动多个感官,还是有意思的。我们可以不在“治疗”、焦虑的推动下去做。


这些感官游戏,我们在家,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和孩子玩起来,它们都是很好的亲子互动游戏,下面我们就介绍五个有益于孩子感官发育的游戏吧。




001

感官袋



适合年龄:6m+


感官袋是一种只需要花几毛钱,做起来超级简单又可以发挥想象力任意变换的玩具,星空袋、海洋袋、树叶袋、鲜花袋等等,有无限种可能,而且小小孩和大小孩都能玩!


而且不用担心要给孩子“打扫战场”哈哈(当然前提是袋子的质量得过硬啊)!不用担心误食噎住的风险。


需要的工具:


一个可以密封的厚实袋子(强烈推荐宜家的储存袋);

 一点水/凝胶(透明的发胶、洗发水、沐浴液)/油(食用油、宝宝油、奶油)......



✔ 其他任意你可以找到的没有尖锐棱角的物件:花草树叶🍃、石头、米、豆子、纽扣、贝壳、小星星✨......也可以加入沙子。

 一卷胶带;

 再加一点食用色素就直接将这款游戏升级了(非必需),玩着玩着颜色就会混合成五彩色,很美。

把水或凝胶、小玩具倒进袋子里,尽量挤出袋子里的空气,密封好,胶带加固,就完成啦。


爬行期的宝宝可以在地上、宝宝餐椅上玩,大孩子可以在桌上玩、墙上玩,总之哪哪儿都可以玩起来!场地不受限~


给大家一些灵感:


孩子甚至可以用感官袋画画,而在感官袋里加沙子,就可以用它学习字母、数字,认识形状啦,这种软溜溜的、不脏手、还不用擦洗的方式是不是超有趣!


△加一些黑色的小珠子就可以画青蛙了🐸


看到最有创意的是这个,用感官袋讲洗手🖐的重要性(五颜六色的小珠子是细菌😂):




002

泡泡纸



适合年龄:6m+


快递的泡泡纸可以不要扔掉,有很多种玩法哦!不仅大人觉得捏泡泡纸解压,孩子也会觉得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哦。


泡泡纸指压板:


铺在地上做成一条泡泡路,小宝宝爬,大一点儿的低幼孩子可以踩着走,让他们感受下不同的材质走起来是什么感觉。轻轻松松来走去几十圈。



如果是想加入一点比赛的元素,那就比比谁先踩掉所有的泡泡吧!



还可以铺上地毯,用泡泡纸跳格子:


泡泡纸作画:


如果家里有足够大的白纸,可以让孩子的小脚丫裹上泡泡纸,蘸上颜料,在纸上蹦蹦跳跳地作画。在玩的时候,会听到泡泡“破了”的声音,很奇妙:



也可以用手画画,不脏手的宝宝版本是:把颜料挤在泡泡纸的内侧,这样孩子就可以在外侧捏捏捏、踩踩踩了:



指尖探索版,用涂上可水洗的手指画颜料吧,也可以用食用色素兑酸奶,记得套围裙哦!敲敲打打,戳泡泡有无限的乐趣,玩起来~




003

神秘的纸箱



适合年龄:3y+


这个游戏需要用到快递盒,mini版可以用不透明的纸巾盒,牛皮纸袋也可以。


把快递盒向上的一面划开两个小洞,刚好能深进双手的大小(大概杯口的尺寸就行),然后在纸箱里放一些没有尖锐棱角的日常物件,积木、羽毛、香蕉、卷纸、手电筒、塑料袋、梳子……你甚至可以放鞋子👞哈哈!越意想不到越好玩!



和孩子轮流玩,猜猜摸到的是什么东西的游戏吧,或者可以给他指令,让他拿出某件东西出来。让孩子描述他摸到的感觉,是软软的、滑滑的、还是有形状的、有点尖尖的?这也是一个很棒的锻炼表达能力的游戏,而且大人小孩都能玩开心!



简单版:


如果想降低难度,可以先让孩子看到纸箱里的东西10秒钟,然后让他闭上眼睛,你从箱子里取走一件物品,再让孩子睁眼去摸。他们能猜出缺了什么东西吗?


也可以列一个“寻宝清单”,把纸箱里的东西写在纸上,让孩子对照着清单去找东西。



复杂版:


对大一些,熟悉玩法的孩子,可以给孩子一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说出摸到的东西,按说对的个数计分,这样就变成一个触感+记忆的游戏了。




004

玩面团



适合年龄:1.5y+


平时家里做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这件事里来,也可能让她对吃饭更有兴趣。比如可以让她亲手验擀面活馅儿包饺子,或者打蛋、把做好的饼干放进烤箱里,孩子都会特别有兴趣。


可以用孩子的玩具刀具和橡皮泥工具、擀面杖来玩面团:



帮着搅拌:


孩子大一点,可以用面团捏出各种造型了,给她蒸出来吧。


看妞妞坐的面团怪物(有点不忍直视……):



在面团上踩个脚印、按个手印、用食用色素给面团涂色,都是很棒的玩法。


使用色素做的彩色面团,可以作为一次性的橡皮泥来玩。和面的时候加一些植物油,可以帮助面团柔软得更久。



还可以让孩子给干掉的面团涂色,做个面团人。



005

海绵吸吸乐



适合年龄:1y+


家里的海绵其实是种很棒的感官玩具,而且有很多种玩法。


最简单的是准备一个水盆,让孩子体验挤压海绵的乐趣,拧一拧,挤一挤,泡一泡:



或者把海绵剪成各种形状,和孩子边玩边描述海绵的样子, 圆形、方形、三角形、长的、短的、蓝色的……



也可以准备两个大碗,其中一个装满水。让孩子在一个碗里把海绵用水浸湿,再把转移到另一个碗里。


重复几次后引导孩子观察两个碗里水量的变化,一个变多了,一个变少了:



如果家里有小勺子、滴管或者针管(记得去掉针头)就更好玩了,观察看看海绵是怎么吸水的?每次吸了多少水?还可以数一数,让海绵吸满水,需要舀几勺水呢?记得在海绵下放一个托盘哦。



上面介绍的以触感游戏为主,活动量比较大的放电游戏可以看这篇:过年宅家带孩子玩的各种放电游戏,让孩子动起来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资料:


【1】Sensory processing difficulties,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guides/a-z-health-reference/sensory-processing-difficulties


【2】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ies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29/6/1186



【3】Sensory processing difficulties,https://www.sheffieldchildrens.nhs.uk/services/child-development-and-neurodisability/sensory-processing-difficulties/



-the end-


相关阅读  




不要乱用药!小儿多动症的首选治疗方案竟然是“治家长”!


孩子向我发出了求救信号,我看见了


无良早教机构是如何忽悠你买单的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