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言新语 | 马婕: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写在新学期伊始!

卷首语

为深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浙大微学工”专门开设“微言新语”专栏,发出求是辅导员“好声音”,将“大道理”讲成“微故事”,将“大理念”变成“微行动”,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成长。

高考之前,觉得高考就是最大的难关,坚持过了高考就是胜利。

上了大学,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没看过的世界,没经历过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二十不惑”。

最近和很多同学交流,大家普遍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学习多了一些担心,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依旧备受关注的疫情变化,不管是7个月未返校的“小鲜肉”,还是即将求职的“老学长”,都感受到了这个学期有些不同,今天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体会。





格局| 使命在肩





我们每个人,毫无疑问处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富有挑战的时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给了我们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年轻的困惑变得无处安放。新时代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作为求是学子,要担负起时代给予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将国家的需求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先生是化工学院1952届校友,1963年,他奔赴大漠,隐于戈壁,将自己半生的韶华,倾注到了核试验中,开展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研究,为中国核试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28年后,结束核试验研究,从大漠深处跋涉而来,66岁的杨先生又根据国家需要,开始专攻高能密度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到如今,先生88岁,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化工学院1952届校友 杨裕生院士






努力| 路在脚下






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对于现在的大家而言,努力是一种态度,欲至千里,先积跬步;努力更是一种行动,日常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勤于思考,坚持“无人喝彩”的努力。

前段时间,化工学院1988届校友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专利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Science在线发表新冠病毒抗体的最新研究成果,研制疫苗,陈薇院士团队接连以“硬核”成果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她也因此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但实际上,这并非是她首次与病毒“短兵相接”,17年前,她就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之后,汶川地震防疫、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中都有她的身影,她还曾用超过10年的时间,研制出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

  

 化工学院1988届校友 陈薇院士






规划| 上下求索





我之前给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课,很明显地感觉到有些学生从未考虑过未来想干什么,更没有对自己的发展做一些规划。在这个学期,希望你们在从“假期模式”迅速切换到“校园模式”的同时,能够系统地进行一下自己人生的规划。

规划的第一步是探索自我,无论将来遇见谁、遇见怎样的风景,生活都是从遇见自己开始的,这是个神奇而美好的过程,对自我的清醒认知是未来发展的无限动力。

规划可大可小,小到可以再仔细想一想自己这一学期有哪些目标,是认真上课,再多拿一个满绩;是开始按计划学英语,参加一场因为疫情一推再推的英语考试;还是坚持运动,把在家里胖起来的都瘦回去;又或是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求学、实习。大到未来是在哪个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行业发展,未来几十年如何将自己所学融入到国家大产业。


 

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如今的世界发展,危当中才有机,你看到大的使命愿景,才知道你有多重要,世界很大,愿大家都使命在肩,脚踏实地,上下求索,有所作为





本文作者


 


马婕,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辅导员


育人理念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文 | 马婕

图 | 马婕 部分来源网络

美术编辑 | 求是潮推广策划中心


推荐阅读

“在鲜红的党旗下”党建教育平台活动纪实 | 师生携手抗疫情 共克时艰话担当

素说心语 | 疫情垃圾分类知多少

文军弦歌,西迁史话——第三届“校史文化节”等你参加!

微言新语 | 孙大雁:疫情期间“自我”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意义

“战‘疫’微党课”约课名单来了!让我们一起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