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素说心语|初春遇见自己,探访生命的意义

随时更新的 浙大微学工 2022-05-14


卷首语

为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素说心语”版块推出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和大学生心理素养发展中心共同打造“聚力同心”系列心理微课,倾心推出“自我探索与自我悦纳”、“自我调节与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与积极成长”三大版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理念,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每个人的人生伊始就被赠予了此生最珍贵的礼物——生命。父母对于我们的意义,即是赋予了我们最初的存在。最初的我们,往往是不假思索地享受着生命。期待着、信任着母亲、父亲、兄弟姐妹们给予我们的关照,若我们获得了,就可以从中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被爱的,然后脆弱的我们得以心安,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照顾,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探索周边的世界。若是婴儿急切的呼叫等不来爱的关照,焦虑得不到安抚,我们的心中也许就会升起对自身生命安全性的疑惑,于是注意力更多会放在保护自己或获取他人关注。




在生命早期父母(或重要抚养者)能够及时给予我们保护和帮助,“看见”我们的脆弱与不安,守护我们的好奇与渴望,如此安全感的建立,是探索生命意义的基础。渐渐地,我们观察着母亲、父亲、家庭其他成员的神情、语态,与之互动,并与他们融为一体,看着他们的生活,得出我们认为的生命意义,得出我们对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个角色(母亲、父亲、兄弟姐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等)的概念,我们在心里为每个角色建了一个模型,于是,我们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就此永远地驻扎在心中,紧密地和“我”相连在一起。我们开始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自己。




再慢慢地,我们可以独立行走、玩耍、体验更广阔的天地,从与他人的互动中感受着小小的“ 我”的存在。送给妈妈一张画,给爸爸捶捶背,“ 我”也开始给予,“ 我”有喜好也开始选择如何去享受生命。与此同时,我们会不可避免地受周边人和事的影响:“ 我”需要去上学,“ 我”有“ 我”的责任和角色,他人的评价、道德、规则、法律约束着我们的行动,从与他人的冲突中“ 我”强烈地感受到了“ 我”的存在,意识到了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存在。于是,我们对生命的激情有了方向,也许有时放在了发展、拓宽、表现自己的个性上,也许有时放在了放弃个性、融于更大的一个集体中。我们一直探索着“我”的生命意义可以如何存在。有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和困惑,似乎感觉在他人和自己眼中,有两个“我”存在,而自我的领悟和边界,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碰撞中,逐渐清晰。我们学会用更丰富的视角去看见自己。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场英雄之旅,一路风浪,有悲伤、也有欢喜。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校园里绽放的郁金香、逐渐青葱的草地,都给我们带来了万物复苏、生命的气息。让我们不妨乘着春风,向一直认真忙碌生活的自己,发出一个邀请,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有意识地为此刻停留一会儿:


你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感受一呼一吸之间,空气在自己身体里的流动,以及随着呼吸自己的身体在慢慢放松、安定下来。


你也可以在现实生活的一些瞬间,稍作停留。你注意到校园里变化的风景了吗,春色如许,油菜花、郁金香不断地争相开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曾经听到过“花瓣、叶子掉落时,接触地面的声音”。



这个声音很微小,如果不是我们全神贯注地听,它会淹没在行色匆匆的脚步、喧闹的车流之中。而假如,我们带着好奇、珍惜的心态去倾听,往往是可以听到的。花朵和叶子,每年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以这样的方式接触大地,这样的碰触,一年往往也只有一次,这也是生命的另一种触碰。


你“看见”、“听见”它了吗?


植树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植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心中,和自己相遇,感悟存在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


作者简介

林莹,女,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理学学士,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习心理咨询师。



文 | 林莹

图|童永炯、网络

美编 | 求是潮推广策划中心


推荐阅读

微言新语|陈珲夏:新学期,从阅读开始!

比基金绿更让你崩溃的,是这些套路!

浙江大学党建馆宣讲团2021春季纳新啦!

春风起,踏青去!

参军报国酬壮志,不负韶华建新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