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报道】王辅成: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

2017-10-11 天津关工委





专题报道




      编者按: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天津市关工委与《中老年时报》联合推出77岁老共产党员王辅成动人事迹的报道。

   党的十九大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关键时期,承载着谋划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我们渴望已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多么催人奋进的美好愿景!

    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不忘初心”。什么是“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疑,也就是要以昂扬的斗志,为了人民去殚精竭虑地奉献,心甘情愿地奉献,坚持不懈地奉献。

     王辅成就是“不忘初心”的楷模。

      他给自己提出这样的标准:在共产党人的辞典里,奉献就意味着人民高于一切,而唯有无私奉献,才是共产党人崇高、永恒的追求。他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作出了常人难以作出的十分可贵的奉献。

   今天,天津市关工委和《中老年时报》报道王辅成的感人事迹,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向他学习,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尽一份心意。


“信仰、忠诚、奉献与善良,是每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永远的诗和远方……”这是一位77岁老人终生笃定的誓言和人生的真实写照。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鞭策自己也影响周围的人都这样去努力——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

(上篇)

在一场雷锋主题的宣讲后,王辅成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王辅成在为宣讲做准备


      他是全国“最美五老”


  仲夏到初秋,酷暑炙烤着津城大街小巷。天津师范大学副校级巡视员、77岁的王辅成老人异常忙碌,他奔走于多所高校,延续着宣讲“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辛勤之路。

  记者跟随王辅成采访近3个月的时间,亲眼见证了他“甘洒余晖润后生”的动人义举。

  今年6月底,记者随王辅成来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报告厅,和60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这位银发老人感人肺腑的宣讲:“同学们,我们都应认真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从学生时代起,我们就要争做信仰的楷模,这是根本;争做学习的楷模,这是前提;争做修德的楷模,这是基础;争做守法的楷模,这是保障;争做奉献的楷模,这是核心;争做创新的楷模,这是关键!”

  在宣讲中,他真诚地鞭策广大师生:“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作为天津市宣讲教授团成员,来到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向师生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大应知底线》;他作为天津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走进天津师范大学,为新生宣讲《大学生成才的九大基本条件》;他走上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轻工业职业学院、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的讲台,宣讲《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功夫的四要素》;他还深入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为青年教师宣讲《为师首要师德高》……这位不辞辛劳的老人,挺拔地站在讲台上,他那清瘦的身影、花白的头发和耐人寻味的宣讲,向无数聆听者呈现着慈祥长者的风范,也让人们感受着楷模的无穷魅力。

  王辅成,1940年6月生于天津宁河芦台镇,1963年从天津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和平区人民中学任教,在三尺讲台上,他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一丝不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一干就是19年。

  1982年7月,王辅成调任天津市环卫局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离教从政的他一边干好本职工作,一边坚持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处处作出表率。1994年8月,王辅成调任天津教育学院副局级巡视员,1999年3月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级巡视员。从1994年起,他致力于“三观”宣讲,殚精竭虑投身于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

  2010年6月,王辅成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2年2月,他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随后,中共天津市委老干部局和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发《关于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向王辅成同志学习的通知》;2013年9月26日,他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在表彰大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4年11月26日,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他作为全国先进个人代表,再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2016年12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王辅成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荣誉称号。


  他在宣讲中坚持站着讲、脱稿讲、不计报酬讲


  王辅成自1994年起就一直致力于“三观”的宣讲,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辅成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天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不去讲,谁去讲?部分学校出现轻德育、重智育的现象,很多老师认为思想政治课难讲,学校思想品德课更让人憷头,我想找找原因,探索、挑战一下,啃啃这块‘硬骨头’。”

  他这一坚持,就是23个春秋。对于宣讲,王辅成给自己定下了雷打不动的“约法三章”:一是站着讲,以体现对听众的尊重;二是脱稿讲,力求生动、自然,达到活跃气氛的效果,也体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三是不计报酬讲,如果非给不可,就将这些钱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

  王辅成不管到哪里宣讲,除有特殊原因,从不迟到。在市区宣讲,他从不让专车接送,不管多远,都自己乘公交车去。怕堵车,他总是早早出门,有时提前一个小时抵达,就在外面找地方走走,生怕给别人添麻烦。一次,他在一所学校宣讲完已是晚上8点多,校方执意打车送他回家。再三推让不成,性情温和的王辅成有些着急了:“你们要再坚持给我打车,我下次就不来了。”前不久的一天,王辅成在海河教育园的一所学校宣讲完,中午来不及吃饭,又换乘三趟公交车赶到天津师范大学宣讲。一听说他还没有吃饭,工作人员赶紧请他吃了一碗面条,结果他非要给饭钱,对方没答应。最后,他偷偷把饭钱投到校内一个公益捐款箱中。

  2006年初,王辅成应河南省安阳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邀请,两次前去为全校师生宣讲,到场的师生近万人。他执意自费购买往返的火车票,且未收取一分钱宣讲费。校方过意不去,为他安排了河南省内旅游,王辅成婉言谢绝,并自行返回天津。

  王辅成用自身的感染力,在宣讲的同时向听众传达榜样的力量。听众不曾知道,讲台上的这位老人一直与腰椎间盘脱出、前列腺炎、胆结石等疾病抗争。人们评价他:王辅成往讲台上一站,只字未言,已是一堂课。


  他的宣讲,常常让人泪水涌出眼眶


  王辅成的宣讲催人奋进、启迪心灵,现场常常爆满。在宣讲中,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引述原文精确到数字,并能说出所引用文字的篇目、出处,听众无不被他的博闻强记折服,被他宣讲的内容感动。

  王辅成把“三观”宣讲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他讲起来滔滔不绝,但不讲虚无缥缈的空话、千篇一律的套话。他的宣讲追求的是实际、管用、有效,会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形势需要,而选择宣讲题目和事例,并提前对讲稿和提纲做充分的准备。

  他给中小学生多讲美德、理想,给大学生多讲责任、担当,给机关干部多讲廉洁、奉献,给教师多讲敬业、育人,给社区居民多讲诚信、友善等。

  有人说,这年头思想政治课难讲,大学思想品德课让人憷头。然而,23年来,王辅成的“三观”宣讲却讲得有声有色,让人激情澎湃、热泪盈眶。

  在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王辅成给师生们讲了一个国王教化臣民的故事:从前一位国王令人将一块大石头放置在一条大路中央,一名车夫从此经过,选择赶着马车绕行过去;随后一名武夫来了,他见大石头挡路,便怒拔宝剑砍石,石头非常坚固,难以摧毁,他只得绕开石头走过去;最后又来了一名青年,他不急不躁,找来工具将石头移到路边,这时发现石头下有个坑,坑内放着盛满金币的盒子,里面还有一张国王亲笔写的字条:奖给移开石头的人。青年获得了金币。次日,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这里聚集了很多臣民,都渴望找到金币。然而,这次他们全都失望了。此时,国王走来向大家说……

  讲到这里时,王辅成戛然而止,当场提问:哪位同学能回答国王说出了什么寓意?辽宁鞍山籍学生潘帅成站起来答道:“需要担当的必须担当,否则将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王辅成当场肯定了潘帅成的回答,并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1000元奖励给他。

  随后,王辅成继续为师生们解析国王讲的话: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许多不期而遇却需要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如果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我们将失去许多锤炼、救赎、成功的机会。放弃与逃避的代价,往往是无限的失望与终生的懊悔。他的精彩宣讲使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在天津城建大学做题为《“中国梦”与“三观”》的宣讲后,现场听众全体起立,不仅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而且向他长时间地鞠躬……

  在天津工业大学的一场宣讲后,一名大学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跑上台,眼里噙着泪水,给了他一个紧紧的拥抱:“您讲得太精彩了,我心服口服!”

  天津大学的高一歌同学聆听王辅成老人的宣讲后,在一首诗中写道:“您的句句话语影响了我的人生,每一次聆听,我的心都被震撼,感动的泪水涌出眼眶,如同醍醐灌顶,给我强烈的冲击!”


  他每天坚持学习,宣讲时能背大量经典篇章


  王辅成饱含情怀、蕴含哲理的宣讲,在体现老党员对社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同时,也显现出这位长者通过刻苦学习所形成的深厚知识功底。

  博览群书、刻苦学习是王辅成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习惯。王辅成参加工作不久,就利用5年时间系统地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卷至四卷、《列宁选集》一卷至四卷、《毛泽东选集》一卷至四卷,并作了大量读书笔记。他还学习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哲学、历史、文学著作,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王辅成认真研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有关论述,又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理论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不断学习成为王辅成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退休后仍坚持读书。每天清晨,他用两个小时,研读、背诵马列经典和古文、人生格言、名人语录及谚语等,撰写与“三观”有关的文章;下午,他进行阅读和摘抄;晚上,他用三个小时阅览报刊,筛选、摘抄、剪报,再温习以前读过的书籍。由于平时的积累,这位77岁老人在宣讲中能背诵大量经典篇章。


  他每年宣讲50场以上,至今已达1300余场


  王辅成的宣讲一直严守不但要有“三度”,还要有“三性”,更要有“三绝”。“三度”是指高度、广度和深度;“三性”是指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含趣味性);“三绝”则是“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丰满充实,结尾要余味无穷。

  王辅成认为,“三观”的问题,固然有理论问题,主要还是实践问题。因此,他不欣赏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更讨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他把正确的理念恰当地融入诸多古今中外经典故事中,让听众在细品慢嚼中回味绵绵余香。他讲的故事,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最后遗言”;有列宁存折里的四个卢布;有毛泽东的衣食住行;有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津贴风波”……他讲的人物,有吃鱼舔盘子的德国总理勃兰特;有连续追捕逃犯52年的法国马赛警官多梅尔;有我国古代坚持真理的卞和;有长征路上把御寒衣物都分给别人、自己只穿一身单衣冻死在大树下的军需处长;有汶川地震中“摘下自己的翅膀送给学生飞翔”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活了37岁、人们却说他活了73岁”的丛飞……

  23年来,王辅成的宣讲受到了社会的追捧,而且受欢迎的热度至今不减。他从大学讲到中小学,从企事业单位讲到街道社区,从城市讲到农村,从天津讲到北京、河北、河南等省市。邀请的单位络绎不绝,亲友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劝他少讲几场,但他总是有求必应。仅2016年他就宣讲了62场,还曾有过一周宣讲6场、一天宣讲3场的纪录。据不完全统计,他每年宣讲50场以上,23年来宣讲1300余场,受众近40万人。 


如何关注

复制“天津关工委或tj_ggw”,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以下公众号的名字,即可找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