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一场惊心动魄的暧昧 |《花样年华》

2016-12-10 子戈 子戈说

所谓的花样年华,就是暧昧的时光

就是爱情还没有被确认的时候



最近重看了一遍《花样年华》,真好。

回头想,我最喜欢的三个华语导演,已经写过了侯孝贤和贾樟柯,今天就来写写王家卫和他的《花样年华》


01

在我看来,看一部喜欢的电影,第一遍是剧情片,第二遍是侦探片,第三、四、五……遍,都是艺术片

此时的你,观看的角度已经变了,少了些焦灼,多了些从容,可以像欣赏一幅名画一样,只需打开全部的感官,静静注视就好了。

你会为迎接那些动人的片段,早早做好准备,并从流动的时间里,紧紧抓住它们。

就像《花样年华》之于我,早已是艺术片,我至今看了不下五遍,还是好看。


影片始于一次背叛,苏丽珍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有染,得知真相的苏和周,陷入了痛苦。

与此同时,这两个被抛弃的人之间,又因为某种极为复杂的心理,产生了一段暧昧的情愫。其中,有慰藉,有情欲,甚至还有报复……

于是我们看到,周慕云和苏丽珍在这张爱恨交织的情网中,彼此纠缠,欲拒还迎,最终仍是离散。


我还没有看过哪部电影,可以把“暧昧”二字,拍得这么有味道,这么惊心动魄。

举手投足,来言去语,灯明灯暗,人聚人散……皆是情戏。

那暧昧的情欲,就像是被旗袍紧紧包裹着的曼妙身姿,每每呼之欲出,却又戛然而止。

我眼中《花样年华》的一切,都是为诠释这份“暧昧”而准备的。


02

我们先来看一组空镜头:

钟表:

▸ 氤氲的烟雾:

▸ 明暗交替的转角:

▸ 淅沥沥的雨巷:

怎么样,那种暧昧的情愫,是不是已经出来了?

王家卫非常擅长在恰当的时刻,插入一些空镜头,来制造呼吸感,并控制情绪的节奏。

空镜头就像是音乐的间奏部分,人消失了,词也消失了,只有情绪还延续着,你可以在此时充分地消化它,然后等待后面的故事。



03

除了空镜头,本片还大量运用了“慢镜头”,这也是王家卫的独门绝技。

我在其中挑选了一段,一起来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n03530d03hm《花样年华》中的慢镜头

此时的周慕云和苏丽珍,都已经隐约知道了自己的伴侣有了新欢。

在他们偷欢的时候,这两个人,只能各自饮啜着孤独,吃着温软的面食,消磨那固执的时光。

苏丽珍的背影太美了,落寞和倔强都在里面,即使是去买面,不过两步路的距离,她也要穿得这样体面,这是她内心不愿输的骄傲。

如果留意的话,会发现两个人物交替的一幕,很是微妙。

苏丽珍上楼,出镜,周慕云入镜,下楼。

在狭窄的过道里,他们一定打过了照面,哪怕只是点头微笑然后擦身而过,但镜头却并没有交代,而是和隐匿的心绪一样,通通藏在了暗处。

不过,那种不便明说的冲动,却因此更加清晰了。

就在这个慢镜头结束后,导演还是为我们补上了这次遇见,在楼梯上,周慕云对苏丽珍说:“你好!”就像是每天都约好的一样。

影片里,还有多处慢镜头的呈现,那种时间被拉伸后形成的张力,把暧昧又向情欲的边缘推了一步,越发难以克制,令人煎熬。


04

本片在构图上也极为“暧昧”,仿佛在用镜头挑逗着剧中人的心思。

比如:通过遮蔽画面来造成一种“窥视感”。


仿佛观者正藏在一个很隐蔽的角落,看见剧中人不经意间说出了最隐秘的心事。


再比如:通过光影的叠化,来制造“无形的牢笼”:


这也是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它象征着剧中人正身陷困境。

当然,这更是一种“心理牢笼”的外化表现。

其实,周慕云和苏丽珍始终无法挣脱的,不是外界的束缚,而是心里的枷锁。


还有不断出现的“镜中像”。


在镜子面前,人类得以面对自己,并最终辨认出了自我。

镜中的人,是最诚实的。

所以我们看到,在镜中,周慕云深情地望着苏丽珍,而苏丽珍趁他不注意,绽放了赏心悦目的微笑。



05

本片在“人物设定”上,同样是“暧昧”的。

曾有传言,开拍前,王家卫本打算让梁朝伟和张曼玉分饰片中的所有角色。

这样的用意已很明显:片中的那些人物,实际上都是周慕云和苏丽珍,只不过是被压抑的分身。

周慕云的好友阿炳,就是周慕云心里所向往的无拘无束的自己,可以放肆地爱,不在乎公序良俗。

而苏丽珍的房东孙太太,则是她内心一直喊停的那个人。虽然苏丽珍整日帮自己的老板周旋于妻子与情人之间,但她的理智却装作视而不见。

由此,我们再来看那从未露面的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又何尝不是他们那冲破禁忌的另一面?

只不过苏丽珍的一句:“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本能地拒绝了这种可能。


可是,有些事情却是藏不住的。

影片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多次进行角色扮演,他们想弄清楚那偷情的一对,是如何开始的,是如何享受热恋的,又是如何对自己坦白的?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假想,却几乎在他们自己身上成真了。

就像周慕云最后说的:“我以为我不会像他们那样,原来会的。

如此种种,这些重叠在一起的人物,实际在诉说着爱情的无限种可能性。

而成就今天的你们的,或许只是偶然的机缘,或许只是相遇的早晚,谁又能说得准呢。


06

除了上面提到的,就连《花样年华》的故事本身,都是“暧昧”的。

在叙事上,王家卫做了大量的留白,从而拓宽了解读的空间,呈现出了复杂的多义性。这种难以捉摸的心思,其实更贴近爱情的本质。

这其中最大的一点疑问,在于周慕云的心理动机

要想探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片中一处很容易被忽视、但却极其重要的情节:日本来信

这场戏的设计很巧妙,王家卫故意设计了“王妈送错信”的情节不识字的王妈接到一封从日本寄来的信,她想当然地拿给了苏丽珍,因为苏的丈夫经常到日本出差。可最后发现,自己送错了,这封信实际是周妻寄给周慕云的。

在下一个镜头中我们看到,周慕云在看过信后,陷入了难以抑制的愤怒,他狠狠地将信纸揉作一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54pxpvvw▸《花样年华》中的日本来信段落

很显然,这应该是一封“摊牌信”,即周妻向周慕云坦白了出轨的事实,并宣告了他们婚姻的终结。

结合之前的一场戏来看,就更精彩了:周妻给情夫(苏丽珍丈夫)打电话,询问何时与苏丽珍摊牌。但结果他们谈的并不愉快,周妻最后撂下狠话:“你以后不要来找我了。”

下一个镜头,是周妻独自躲在浴室里哭泣,周慕云来敲门,无人应答。

由此,我们再翻过头看“王妈送错信”的情节,是不是更有意思了?

这封信,实际是一封判决书,它道出了周慕云与苏丽珍之间完全不同的境遇:苏丽珍和丈夫仍会和解,而周慕云和妻子的情感已无法挽回。

如果你认同这部影片“暧昧”的主题,那么细细去体味周慕云这个角色复杂的内心,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周慕云——他的妻子被一个男人抢走,他本来选择隐忍,并不说破。可是,最终妻子和那个男人决裂,却终究没有回到自己身边。

而与他同病相怜的苏丽珍,却选择沉默地等男人回心转意,她对自己的丈夫恨不起来,而周慕云却恨之入骨。

如果看破了周慕云的心思,代入他的情境,你可能会发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里,“复仇”成了最重要的关键词。

周慕云为了复仇,设计出了“勾引苏丽珍,再抛弃她”的计划。

这样做,既报复了苏丽珍的丈夫——那个夺走自己女人的男人,同时也实现了对一个出轨女人的报复,等于是变向地报复了前妻。

这个心理,很复杂,却是可能成立的。

所以——

当躲进酒店、消失多日的周慕云,听到了苏丽珍急促的敲门声时,低着头,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

当周慕云问出那句:“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后,就离开了香港,而苏丽珍赶到他的住处时,早已人去楼空。

而最后周慕云在吴哥窟对着“树洞”说出的心事,或许是忏悔,或许是在倾诉复仇并没有让他获得快感,却让他错过了一个真爱的女人。

还是那句话,“暧昧”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你可以从中看出很多的可能性,这也是一部杰出的电影,能够提供给观众的最高享受。


07

所谓的花样年华,其实就是“暧昧的时光”,就是爱情还没有被确认的时候。

这段时光,过于短暂,却也是最好的时候。人在确信与怀疑之间游移,相聚时身心沉醉,离别时独自喟叹;带着微笑酣然入睡,却又在清晨的镜子里看到一丝惆怅。

王家卫,将爱情中这段揪心的时间单独抽离出来,拍成了《花样年华》。

算是对所有一去不回的美好,寄出一份怀念。

大部分的爱情片,都是以喜剧收尾的。

男女主人公最后开心的在一起,Happy ending,而后面的事,导演不会拍,观众也不会去想了。

可是,剧中人的生活还在继续啊,谁知道后来的他们又会怎样,会不会最终沉沦在琐事中,会不会最终以更惨烈的方式,彼此伤害。

与此相对,恰恰是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让爱情以最完整的姿态结束。

至少,剧中人将再没有机会去打扰和破坏这份“爱情”了,他们潇洒地转身,走进时间的洪流,从此走进了另外一个故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失去了,也就是留住了。

《花样年华》,就是这样,留住了“爱情”。


电影是昨日的艺术

今天看的电影

是过往记忆与经验的重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