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布敲黑板⑱|实施“乙类乙管”防控重点是什么?是否可以不戴口罩?

南川发布 2023-01-28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





实施“乙类乙管”重点是

强化服务和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实施“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是为了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实施“乙类乙管”,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要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做好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实施“乙类乙管”,仍然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要继续坚持近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始终做好个人防护。


为何把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具备了哪些条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李斌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加快推荐疫苗接种和保障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这些因素都为我们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因此,调整为“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地放开。


从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是重症率和死亡率低。国际和国内检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减弱,所导致的症状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


从人群免疫水平来看,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全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90%以上。


从防控工作基础看,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逐步统筹实现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较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变化,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来,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我国医疗资源储备如何?能否满足救治需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地方不断扩充医疗资源,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在扩充发热门诊医疗资源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扩容发热门诊资源。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应设尽设。截止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同时,我们简化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提高发热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二是推行分级诊疗。要求在城市,以地级市为单位,划分网格化的医联体,在农村以县为单位组建县域医共体,利用分级诊疗的模式,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作用,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患者提供分层分级的医疗救治服务。


三是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通过互联网诊疗服务,为发热患者提供线上咨询和用药指导,开具相应的处方,利用线下第三方配送,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四是多渠道增加药品供给。相关部门在加大药品的生产、配送和供应,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零售药店或者线上购药的方式,来获得需要的药品。


重症患者救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第一是扩容全国的重症医疗资源。全国各地也按要求扩容和改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同时增加二级医疗机构的重症资源,重点拓展三级医院的重症医疗资源,包括床位、设备以及人员培训。


第二是关口前移。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管理起来,根据他们的健康风险等级来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第三是要求三级医院要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同时要求医疗机构要扩容急诊的接诊能力,扩容医院床位收治的能力。对于新冠感染患者,要进行同质化和规范化治疗,多学科共同提供基础疾病诊疗服务。另外,对于120的供需紧张问题,我们也指导各地,一方面扩容120急救电话接听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120急救车辆的响应率。利用多个渠道来解决非急救转运的需求,保证120救护车能够主要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


第四是强烈建议和呼吁老年人能够加强疫苗接种,预防和降低重症和病亡的发生。


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否意味着不管了、躺平、完全放开了?调整后疫情防控措施的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 常继乐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其实不管是甲类、乙类甚至丙类传染病,在流行的时候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传播措施。


调整以后的工作目标确立为“保健康、防重症”,工作重心由防范全人群感染转移到保护重点人群、降低重症和死亡,调整以后防控措施的重点主要有几个方面,概括起来叫“三重一大”:


一是加强重点人群保护。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保障充足药物供应,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健康调查,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工作。


二是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医疗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等人群集中的重点机构防控,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加强人员健康监测,对像养老院和社会福利院这些机构,要适时采取封闭管理,严防机构内聚集性疫情发生。


三是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对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公安、交通、物流以及保障水电气暖这些行业,要强化员工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的通风消毒,建立人员轮岗备岗制度。


四是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强化疫情动态监测与应对,疫情严重时,对人员容量大、空间密闭的场所,比如场站码头、大型超市、大型娱乐场所还有交通运输工具等,短期内可以采取必要的减少人群聚集和人员流动等措施,暂缓大型活动的举办,来压制疫情高峰。另外,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乙类乙管”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这样的好的生活方式,及时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针的接种。



调整为“乙类乙管”后,该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在防控措施调整的初期,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继而可能会引发药品的供应不足,部分地区产生医疗挤兑甚至会引起公众的恐慌等现象,为此,我们已经和正在积极地针对这些风险进行有关的准备,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


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疫苗接种。


二是加强药品的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医疗设施设备等,千方百计地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


三是通过在线健康咨询、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治疗。对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提供转运、住院等绿色通道,确保应治尽治、应收尽收。


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五是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甚至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应对新冠疫情,避免恐慌。


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


七是加强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加强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等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乙类乙管”后进入公共场所是否可以不戴口罩?是否还需要强调个人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 殷文武


在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所以更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讲究卫生,注意个人防护,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室保持清洁、常通风,必要的时候使用消毒剂。特别是在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们还是要规范佩戴口罩。


三是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如果没有禁忌证、身体条件允许,特别是老年人,要尽快接种。如果达到了加强接种的条件,也要尽快加强接种。


四是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我们可以做抗原检测,如果是阳性且症状又不重,就可以居家治疗。如果有症状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五是在疫情流行期间,还是要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如果要上班通勤的话,最好是保持“两点一线”。如果我们检测阳性或者有症状,要减少外出。同时,对一些重点人群,像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还有儿童、孕妇等等,在疫情期间最好少外出、少聚集。在疫情流行较严重时,还是尽量不要到影剧院、KTV、棋牌室、剧本杀这样空间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


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现在出现所谓的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


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当出现炎症和感染,肺泡被渗出液等填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就是出现白色区域。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一般来讲肺部炎症较重、渗出液较多,白色的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80%时,在临床上把它称为白肺。目前主要涉及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但占比非常低。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本场发布会实录




内容:健康中国 央视新闻 重庆发布

编辑:汪叙含

责任编辑:金大洪

值班总编:任北川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系南川发布原创作品,版权归南川发布所有。若要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方可转载发布。否则视为侵犯版权。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