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要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意识形态建构都是极端重要的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比军队起到的作用还要强大。

美国对自身意识形态建构从来没有放松过一天,从上世纪的“麦卡锡主义”到后来的“爱国者法案”,

其核心精神:对内“爱国”,对外“反共”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从玫瑰碗到中小学,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言论自由始终有一条不可愈越的红线。

在冷战时代前期,苏联亦是不余遗力的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但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苏联意识形态突然走向崩盘,短短几年时间之内整个国家就分崩离析。

民众几乎失去了一切:养老金,工作,福利,住房,健康,幸福,而寡头则将本应属于全民所有的财富扫进了自己口袋。

苏联解体因素非常之多,也非常之复杂,本文仅以一些鲜为人知的过程,以供朋友们参考。


有意无意的“内鬼”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流行着一个词汇叫“格拉斯诺斯奇”,就是“公开性”,公开性是指宣传机构的行为方针,与其配套的还有“新思维”。

新思维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思想上跟旧思维切割,所谓旧思维便是传统意识形态。

苏联当时隐隐有某种注定的因素,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继位,仅仅一年多他也没了,契尔年科上台,不久也去了。

这样年轻的戈尔巴乔夫成了苏共最高领导人,它是苏共高层权力制衡受益者。

尽管当时苏联经济停滞不前,但人民基本生活保障并不输给欧洲(消费品比较弱)。

民众除了吃穿住行之外,还需要精神食粮,这方面需要就由苏联的电影,电视,广播,日报,周刊,杂志等工具来提供。

既然是工具,那么由谁来使用就格外重要,它既能把民众引领到阳光向上的方向,也能把大家带到深渊里。

公开性运动一出来,意识形态原有的红线就不见了,大量亲西方书刊报纸数量直线飚升,扒历史“真相”,熬心灵鸡汤的《新世界》销量达到奇迹般的150万份,民众的确喜欢看这些颠覆历史的“克里姆林宫内幕”、

就算这些受欢迎,那么不是还有党报党刊吗?对不起,你连纸张都得不到。

当时苏联报刊发行已到了疯狂状态,背后是有人在刻意推动,要用极其猛烈的信息轰炸来搞乱民间思想。

纸不够,去芬兰进口,但对坚持原则的报刊杂志不保证供纸,而对反共反苏的刊物则尽力去保证供应。

苏共最重要的党刊之一《星火》主编在1986年换人,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有人要从上向下来颠覆苏联意识形态。

接任《星火》主编是来自乌克兰的柯罗季奇,苏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的是利加乔夫,有人一直向他推荐柯罗季奇,利加乔夫考察后,决定提拔这名乌克兰同志。

柯罗季奇写过一本书叫《仇恨的面孔》,讲自己去美国参观时看到的种种丑恶社会状态,痛骂了美国种族歧视政策。

利加乔夫等中央领导就是根据这样一种印像,觉得此人接掌《星火》,在大方向上不大可能出现问题。

结果此人把《星火》变成了一份反共周刊,毒害了多少人就无法统计了,如果说《星火》是把刀,苏共是自己捅了自己一刀。

柯罗季奇在苏联解体后逃往美国,哦, 应当说是投奔了自由世界。

他只是其中一名主编,而将党刊党报转变成赞扬美国,拥护资本主义工具的主编大有人在。

利加乔夫虽然用错了人,但他并不亲西方,还是位传统意识形态守护者,他的接任者雅夫科列夫才是给摧毁苏联意识形态的主要推手。

戈尔巴乔夫,雅夫科列夫(中央书记),谢瓦尔德内泽(外长)三驾马车一路疯狂将苏联带上了绝路。

雅夫科列夫换各媒体主管的标准为是否亲西方,言论自由是他们的大旗。然而在1988年3月13日,一名坚定的女党员站了出来,她叫尼娜.安德雷耶娃,文章发表在《苏维埃俄国》,直指媒体对自己国家的抹黑太过份了,“我不能置原则于不顾。”

高喊言论自由的雅夫科列夫在苏共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批判尼娜,4月5日《真理报》发社论高调谴责尼娜.安德雷耶娃,重申“言论自由”不会改变。《真理报》这篇社论几乎就像是写给美国人看,让他们放心。

此后,原本遮遮掩掩,试探性的反共知识份子,愈发的肆无忌惮。9月,《新世界》发表了经济学家瓦西里.谢柳宁的文章,直接攻击列宁。

他指出苏联的一切不幸,列宁是始作甬者,如果不是列宁的革命中断了沙皇改革,那么今天俄国就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美好天堂。

此文是刨苏共执政的根子,掌声不断,苏共高层甚至默许扩散。

到了此时,赞美社会主义,甚至理性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对比都成了一种禁忌,换话句说,就是社会主义苏联的宣传工具,耗费巨资去利用人民几十年来对它们的信任度,反而来摧毁苏共的可信度。


摧毁“落后”思想

因为苏联媒体本身具有高度集中化的特征,落到亲西方分子手中后,就成了颠覆苏联的一支最重要工具。

像乌拉尔山脉钢铁生产基地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市,这里的工人,知识份子都是最坚定的苏共拥护者,也是最勤劳的工作者,但到了1988年底左右,他们也开始去相信私用化会给带来天堂般的美国式生活。

真到了全面私有化那一天,等待他们的是失业和无家可归。

这些媒体一方面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抱括二战功绩百般抹黑,一方面对美国奴颜婢膝,令人作呕。

苏联戏剧大师维克多.洛佐夫老人曾说过:“这种毫不掩饰的奴颜婢膝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是绝对见不到的,他们在精神上洗劫了那些给予他们信任的人。”

曾经引以为荣的拼搏精神,爱国精神,全部被戏落成“落后思想”,而那些已经被民主精神熏陶过的知识份子,一手拿着美国“遗产基金会”的钱,一边接受英国经济研究所的观光旅游邀请。

最吃香的是“经济学家”,成了西方政府,高校的座上宾,如果能故作幽默的嘲弄几句自己的国家,除了掌声还有奖项。

那个这个当时被形容成“恐怖地狱”的国家真实生活如何?

1985年前,每个家庭平均都有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一台电视机。

粗钢,轧钢,水泥,金属切割机,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产量都超过美国。

小麦,鱼类,猪肉,牛奶,棉花跟美国不相上下。

从1917年的遍地文盲变成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

医生,病床人均数超过美国。

工业,科技,军事,与美国保持你追我赶局面。

一个超级大国。

苏联第一个垮掉的并不是经济,而是意识形态。美国也经历过比苏联八十年中期更窘迫的经济危机,不是照样挺了过来?

意识形态一乱,整个社会就是群魔乱舞局面。 

极端宗教泛滥,民族矛盾激化,邪教开始滋生,无政府主义,赞美沙皇的,灵魂学,鬼神学,性解放等思潮一下子喷薄而出。

思想阵地丢了,人民的思想里只能是充满仇恨或者宗教,你说多元化也好,多样化也好,不过如此。

最后就差一根火柴就能引爆这个社会,引爆苏联的是好几根火柴,以各地民族血腥冲突为开端,直到国家四分五裂。

苏联的确是一面镜子。

还是那句话,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来占领。

视频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45gyksjw&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至今整整25年。苏联的最后一年是在物资短缺和“政变”中度过的。香烟从商店里消失了,买面包也要排队。戈尔巴乔夫从1985年开始的改革失败,最终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世界版图上消失。


1990年底,苏联对日用品实行凭票限额供应制,并准备进行商品价格改革。1991年1月,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立陶宛发生危机,维尔纽斯市爆发了反对涨价的大规模示威游行,随后演变成骚乱,苏军对此进行镇压。图为1991年1月,维尔纽斯市街头的立陶宛人。


1991年2月,高喊反共和反戈尔巴乔夫口号的示威游行几乎每天都有,2月26日,戈尔巴乔夫下令军队开进市中心。图为1991年3月10日,抗议者聚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边的马涅什广场,要求戈尔巴乔夫和苏共放弃权力。摄影|Dominique Mollard


苏联境内罢工不断增多,甚至有一些矿工来到莫斯科,在俄罗斯饭店附近支起帐篷,宣布绝食。图为1991年3月15日,乌克兰顿涅茨克市,矿工们罢工,进行示威游行,要求涨工资和戈尔巴乔夫下台。


1991年3月17日,苏联人民就“保留苏联作为平等权利的各个共和国的联邦”举行了全民公决。参加全民公决的公民数量占法定人数的80%,其中投票支持保留苏联的公民占76%。图为公决当日,叶利钦出现在一个投票点。叶利钦时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


在1991年3月17日这一天,俄罗斯在举行全民公决的同时,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确定俄罗斯也将设立总统一职,俄罗斯总统在俄罗斯境内的权力超过苏联总统。图为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一起为列宁纪念碑献花。供图|视觉中国


1991年6月,戈尔巴乔夫前往挪威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他在发言中说:“我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第一句是从‘我们想成为透明的’开始的……已经不止一次有人怀疑我的乌托邦主义倾向,但我不准备改变自己的观点和决心。”图为戈尔巴乔夫在颁奖礼上。


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进行了总统选举,叶利钦以57.3%的票数当选,这个选举结果是对政治对手戈尔巴乔夫的打击。图为1991年7月10日,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就职仪式。当叶利钦手握“俄罗斯宪法”宣读誓词的时候,他的身后站着戈尔巴乔夫。供图|视觉中国


此时,苏联各地门店门前的队伍没有变短,食品店货架仍然是空荡荡的,任何商品只要一上柜台,就会被抢购一空。图为1991年7月16日,市民在莫斯科百货大楼购物。摄影|Olga Shalygin


1991年7月30日,为了签署《限制于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总统老布什访问苏联,戈尔巴乔夫夫妇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布什夫妇。苏美两国总统和双方代表团的大部分会谈都在新奥加廖沃别墅举行,叶利钦也被请来参加苏美高层会晤。


期间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请到新奥加廖沃,举行秘密会晤,他们主要谈的是新联盟条约问题,这个条约的目的是在苏联从前的位置上拟议建立一个新的松散的邦联国家,签字时间是1991年8月20日。1991年8月4日,戈尔巴乔夫到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休假。资料图片。


这份新联盟条约草案竟然在8月15日被报纸发表,引起很多苏共高层领导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条约是在事实上消灭苏联这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8月17日,在克格勃的一个秘密据点里,苏联克格勃主席和总理以及几个部长开会,决定去福罗斯跟戈尔巴乔夫谈判。图为福罗斯别墅内景。资料图片1991年8月18日,一个代表团飞到了福罗斯与戈尔巴乔夫谈判,希望戈尔巴乔夫签署实施紧急状态的总统令。总统没有签,随后被软禁。8月19日,“政变者”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图为参与政变的领导人:从左至右:内务部长普戈、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


在莫斯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调动了克格勃特种部队、坦克团、摩托化步兵团、图拉空降师等部队。8月19日,叶利钦从家中乘汽车赶到“白宫”——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布置工作,一路被克格勃跟随。几千名莫斯科市民赶到“白宫”,在附近搭起防护栏保卫“白宫”。


1991年8月19日中午,叶利钦走出“白宫”,跳上坦克向人群发表讲话。之后,他签署总统令:以所谓“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名义颁布的所有决议都是非法的。此时,聚集在克里姆林宫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组织者开始六神无主。


1991年8月20日上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做出攻占“白宫”、拘留叶利钦的决定,但没有人给军队下达任何明确的、书面形式的进攻命令。图为1991年8月19日,莫斯科市中心的坦克。最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撤军,并再次飞去福罗斯见戈尔巴乔夫。


但戈尔巴乔夫没有接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任何成员。1991年8月22日,戈尔巴乔夫的专机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2号机场。几乎同时,刚从福罗斯返回莫斯科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陆续被捕。图为戈尔巴乔夫同驻俄罗斯的外国大使们讲述被软禁的遭遇。


“8·19事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流血和伤亡,但仍然付出了代价。“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之一内务部长普戈、苏军元帅阿赫罗梅耶夫、苏共中央事物管理局局长克鲁奇纳自杀。另有三个年轻的莫斯科人在街头失去了生命,莫斯科为这三人举行了葬礼,死者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91年8月22日日傍晚,大批游行群众从“白宫”转移到捷尔任斯基广场,这里是克格勃总部所在地。人们试图用钢索拉倒克格勃的创立者捷尔任斯基雕像,被莫斯科副市长阻止并承诺政府会拆除所有类似雕像。当晚9点,捷尔任斯基雕像被政府派来的起重车拆除。


1991年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应叶利钦的邀请到“白宫”参加俄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在会上,叶利钦交给戈尔巴乔夫一份速记记录,称这是苏联内阁会议宣布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一份记录,事实上,当日苏联内阁会议没有通过任何支持政变者的决议。


在8月23日的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叶利钦签署了停止俄共活动的命令,并宣布查封苏共中央委员会大楼;戈尔巴乔夫在这次会议上收到了一张写有“总书记应立即下令暂停苏中中央委员会活动”的纸条,他在上面签了“同意”。图为1991年8月23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大楼前的示威群众。


1991年8月2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停止苏共在全联盟范围内一切活动的决议。根据叶利钦的命令,苏共所有建筑物和资产划归俄联邦国有财产。图为1991年8月23日,在苏共中央委员会大楼前进行保卫工作的苏联警察。


1991年9月1日,一位立陶宛女孩坐在一座倾倒的列宁像上。就在俄罗斯进行总统选举的同一天(6月12日),圣彼得堡在同一天举行城市名字的公决,广大市民不顾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坚决反对,将城市名称由列宁格勒恢复为原来的名字——圣彼得堡。


1991年10月5日,莫斯科红场上聚集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他们要求保护列宁墓。此前,苏联各地已经拆除了很多列宁雕像,莫斯科市长甚至宣布关闭红场旁边的列宁博物馆。


1991年9月28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一场苏联有史以来最大的西式摇滚音乐会。50万人聚集在飞机场观看了摇滚乐队的表演。莫斯科的年轻人异常兴奋。摄影|Massimo Alabresi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维斯库利景区签署了一份新条约——“别洛韦日协议”,条约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的现实已不复存在”,条约的第一条规定:“最高缔约方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新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在阿拉木图诞生了,这是由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合体。11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和终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言。图为1991年12月10日,在莫斯科市政厅前讨论苏联是否仍然存在的莫斯科市民。


1991年12月21日晚上,莫斯科红场,这是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最后一段时光了。


1991年12月25日晚7点,戈尔巴乔夫签署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声明,并发表电视讲话。在戈尔巴乔夫做电视讲话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顶上的苏联国旗降下,升上了俄罗斯的三色旗。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摄影|刘香成

视频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53j42qyg&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29wmqdku&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该片曝光后有可能再次被删。建议各位朋友阅读后及时传阅!

内容来源于德森克,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德森克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微信号:wxputa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