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东北年轻人是最贪恋体制的一代吗?

2017-08-23 海疆在线 王小只 网海观澜

导读: 随着东北经济的停滞与民营经济的不振,留给东北年轻人的选择并不多。因此,对于很多留在东北的年轻人来说,除了到外地寻找机会以外,端起体制的铁饭碗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是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福气。

最近腾讯新闻刊发了一篇新闻稿《东北青年们的入职选择:有编制扫大街也行》。这些年,由于东北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加之低迷的经济增长情况,东北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引起社会的讨论。毕业于东北的大学生入职选择基本划分为两个阵营:进入体制内追求安逸稳定的生活方式;逃离东北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工。我们先来看看东北年轻人为什么想要进入体制内:

1、从2009年大学毕业后,吴天君共参加了9次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笔试、面试。为了能通过老家吉林一家事业单位面试,他的父亲动用家庭的存款和借款等方式共筹得20万来试图打通关系,但也以失败告终。

2、在2009年高中毕业前的一节政治课上,老师在课堂上直接聊到,如果想在大连经济开发区高中当老师的话,你得准备20万元,“20万非常值。”

3、一位市政府工作人员称,由于在实权部门,他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副科级,但找他办事的人接连不断,且态度礼貌和蔼,“平时,东北大爷估计没两句就开始说粗话了”。

4、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事业编制”是他们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宋纯政的本科同学刘文也报考了这个“事业编环卫工”职位,但最后也落选了,只能在社区当服务人员。“我能考上扫五年大街也比现在强吧?”

这几个事例里的主人公坚信:没有编制,你什么都不是。有编制能让全家身板都硬起来。

看到这则新闻,再一次引发了刚毕业的笔者对“规划人生,到底是留在体制内好还是去到体制外好”的困惑。如果说这只是年轻人一时的迷茫也就罢了,但是当“体制”一词跟“东北”这个区域词连起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更多了。如果说经济发达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可以随意选择不同性质的工作,那么留给东北地区年轻人的机会则是少之又少。

东北没法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好的生活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东北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1990年代末,东北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全国3000万下岗职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东北。2000年代初,东北国有企业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已经降至50%左右,但仍高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这些国企并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东北的经济结构也恶化了,更依赖投资和制造业,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几乎较十年前翻番,全国平均水平为50%。投资虽然能带来经济数据的增长,但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却没那么大。而能提供最多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在东北举步维艰。《财经》杂志曾报道,原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发现,这个工业大省的部分部门、官员在招商引资之后,动辄“关门打狗”——以各种理由对民营企业进行罚款。国际经济形势也对东北不利。美国、欧洲、日本长期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给中国东部沿海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距离东北较近的日本、韩国,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都在下滑。尤其是日本,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在辽宁的投资同比降低33.5%。

根据8月3日公布的各省2017年上半年GDP增速排行榜,辽宁沈阳排名倒数第一,增幅为-24.06%。

迫于现实,很多年轻人,即使贪恋体制,也不得不离开东北。

因此留在东北的年轻人可以“有编制,扫大街也行”,如此看重编制,也是人之常情了。

留在东北的年轻人和上了年纪的东北人,更加看重编制

很多东北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东北人还停留在“进大国企、端铁饭碗”的思维。2016年4月曾有媒体报道,大庆油田的职工上街抗议油田招聘制度改革,因为改革后,很多油田子女再也享受不到包分配的待遇。报道中引用这些家长的话说:“以后他们会知道一份安稳的工作多不容易。”

笔者曾经在东北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大连读书,就有大连本地的学姐跟我说过:“在东北很多地方,找工作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关系。”在有着“北方明珠”之称的大连都如此,那东北其他城市或者小县城呢?能提供的机会岂不是更少了?因此大庆油田的职工如此抗议国企制度改革,不包分配,意味着自己的孩子要么出门打工,要么只能待业。

2016年12月26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投资环境指数报告》,粤苏鲁浙闽位居投资环境前五位,而东北地区是四大板块中投资环境最差的一个。投资环境落后的十个地区中,东三省占了两席,黑龙江则排倒数第一。随着东北经济的停滞与民营经济的不振,留给东北年轻人的选择并不多。因此,对于很多留在东北的年轻人来说,除了到外地寻找机会以外,端起体制的铁饭碗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是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福气。

其实,执着于进入体制,不止东北,其他地区也如此

虽说公务员的报考热度在2015年经历低谷,但是很快又反弹了。以笔者所在的海南地区为例,不论是省考还是国考,虽说招录计划减少,但是公务员报考人数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

历年海南公务员招录情况

在大多数考生的心中,“安稳、有保障、有面子、腰板硬 ”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

笔者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宁可在体制外落魄,也别在体制内苟活》,作者认为在体制内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压力,没有职位晋升和能力提升的压力,没有“一切皆有可能”和“我的未来我做主”的激情,所谓的理想不过是温水煮青蛙。

但是有人认为作者就是年轻气盛,如果在企业里休个产假就丢了职位,带个孩子就不能好好工作,生个病就老无所依,作者就啥都知道了。

笔者想问,“编制”一词除了能给人一种安全感之外,还能带来什么?笔者有个女性朋友,谈恋爱不看其他条件,唯一条件就是对方是否是公务员,因为公务员这个职业足够安稳。在笔者看来,冲着“体制”去的人,或许根本就不敢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没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只想着靠着体制维持自己的人生,甚至是下一代的人生。

很多人为了进入体制,削破了脑袋往里钻,甚至还把对方是否有编制当做恋爱结婚的唯一条件。

对此笔者足够尊重个人的选择。殊不知,在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之前,到哪儿都是滥竽充数,不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