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33084 39 13003 0 0 6771 0 0:00:04 0:00:01 0:00:03 6768

罗曼·菲利波夫少校,这个名字这两天传遍俄罗斯大街小巷,2月6日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追授他为俄罗斯英雄”称号。

2月3日,他驾驶的俄苏-25战机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被恐怖分子击落, 被恐怖分子包围后,菲利波夫战斗到最后一刻,并喊出“为了兄弟们”后,在武装分子离自己几十米开外时引爆了手榴弹,光荣牺牲。


这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迹,但又让人隐隐觉得有某种精神在俄国人身上复活。


史蒂夫·索拉,一位美国前空军老兵被此事触动,写信给俄罗斯方面,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敬佩,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忍着泪水表示愿意为菲利波夫少校家属捐款出资,向英雄致敬。


对于菲利波夫少校,中国,英国,法国,美国等网友纷纷表示钦佩,单单英国《每日邮报》评论栏里的赞美留言就达到两千多条。


“光荣弹”,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传说,战斗英难,无论在哪里都会得到尊重,那些娘娘腔兵,草莓兵能跟他们相比吗?


中国亦不乏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还有老山前线的无名英雄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和平年代。

为什么要讴歌英雄?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精神,国家战力,国家尊严。


和平与战争,是一种辩证关系。无原则追求和平,以圣母情怀看待战争,是精致的投降主义,是某些人在长期安逸舒适生活之后的彻底松懈,许多影视作品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武器再强大,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在于人。


菲利波夫少校被高调纪念,战斗民族果然名不虚传,但事实上,西方的防线已经成功的推进到了乌克兰。


当年不可一世的苏联军队,在国家解体之时,居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连象征性的战斗也不存在。


美国,北约不费一枪一弹,就彻底改变了欧洲军事格局。事实上,没有人敢用武力摧毁苏联,这意味着摧毁者自己也会被摧毁。


它们是用软刀子杀死了苏军,但根源还是在于苏联自己的意识形态崩溃,导致没有人在乎这个国家,更没有人站出来维护苏共。


精英们只是想着如何瓜分国家遗产?跟着起哄的民众,发现自己一家人被骗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苏军的瓦解


所谓瓦解就是指思想瓦解。这种瓦解首先发生苏共身上,进而渗透进了军队之中。


勃列日涅夫死后,1983年安德罗波夫接任,安德罗波夫死后,1984年契尔年科接任,然后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1986年苏共27大之前,苏联军事路线一直是“保卫社会主义苏维埃”,外在表现就是与美国分庭抗礼,互相威慑。


苏联在官方用词上也强调“和平共处”,此中涵意是以斗争求和平。虽然中共以前老骂苏共是“苏修”,斗争意识不强,但那时候苏联还是有斗争意识。


27大,戈尔巴乔夫提出了苏军力量“合理够用” 观点,放弃了互相威慑思想。这些论述都是雅夫科列夫(意识形态负责人,苏联掘墓人)给他设计的。


从这时开始,传统的苏联军事路线被改变,苏共把国家安全建立在美国的和平承诺之上。


1987年5月28日,一起很小的事情,导致了一场军内风暴。


这天,西德青年鲁斯特的一架小飞机在莫斯科红场降落,停在了圣巴西尔大教堂后面,当时戈尔巴乔夫在柏林访问。


苏军开会反思这起意外,主要是技术层面分析防空雷达体系存在的缺陷,并准备处理相关责任人。


但是,戈尔巴乔夫妻子赖莎认为这是军队故意要让他们在柏林丢脸,他的办公室主任鲍尔金支持夫人的看法,戈尔巴乔夫私人高级顾问契尔尼亚耶夫,当晚就起草了一份怒火翻腾的备忘录。


回到莫斯科后,戈尔巴乔夫带着情绪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军队进行了报复式批评。


在舆论上,雅科夫列夫掌握的报纸,大肆渲染苏军的无能,使得老百姓对苏军产生了轻蔑态度,连红场保护不了,还怎么保卫国家?


这样,一个军事技术问题,被有意变成了政治问题。苏军不是侦察不到这架飞机,而是1984年击落韩国“迷航”客机后,没有人再敢下令击落型号不明的飞机,戈尔巴乔夫人却在国外。(此事到现在还是个谜)


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辞职,因为戈尔巴乔夫会上说了“如果我是你,我现在就辞职。”


接着150名军官被撤职并送上军事法庭,到1988年底,除了两名副部长外,国防部领导全体换人,从华约司令到舰队司令全都撤职。这个比例比斯大林1937年搞得还要高。


亚佐夫元帅成了国防部长,这样,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就松了口气,因为国防部再也没有人敢去指责他对美国的退让政策。


1987年7月,戈尔巴乔夫团队推出《新思维与改革》一书,以他的名义出版,出书的想法是由西方出版商通过雅夫科列夫提出来的。


这本书对新思维核心精神解释是“人类利益高于苏联利益”。

军事方面戈尔巴乔夫认为:


一,苏共抛弃打赢核战争的想法,希望美国也要承认人类的价值。


二,摧毁马克思战争理论, 这是苏军的理论根基。列宁推崇的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被扫地出门。


三,推翻了苏军必须拥有足够打败对手的力量旧观点,改为“合理够用”。


四,通过与美国达成各种裁军协议,来实现“人类利益”。


这些拼拼凑凑的东西得到西方舆论赞美,在苏军内部引起极大的意识形态混乱,元帅,将军,校官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为何而战?连确保打胜仗也不对?

在军队思想一片混乱之时,戈尔巴乔夫忙着去找英国的撒彻尔夫人,意大利的安德烈奥蒂,德国的科尔,法国的密特朗去建立“亲密”的私人友谊,并想通过他们去说服里根总统。


在跟里根谈裁军协议时,戈尔巴乔夫屡次自作主张,无原则退让,让一些极其困难变得轻松简单,契尔尼亚耶夫则把西方报纸对戈尔巴乔夫的赞美之辞收集起来,编成报告来满足戈尔巴乔夫的陶醉感。


“合理够用”落实下来,就变成了裁减军费,这严重影响了军队日常事务,但不能反对。因为理由很充分,经济停滞,就是因为军费开支过大。


1988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要单方面裁军。裁军每个国家都会进行,目的都是:精减冗员,增强效率,提高战斗力。当然还有对外宣传作用。


戈尔巴乔夫却把裁军视为赢得美国信任的手段。无原则,无计划的把军队搞得怨声四起。本来苏军军饷就低得可怜,士兵一个月五卢布,还能减到哪里去?


然后,法律党也介入军队事务,他们在舆论场声称,你看人家北约,美军驻军都是有条有款,合理合法。我们在华沙各国驻军,就不合法,没有法律依据。


除此之外,苏联知识分子还鼓动戈尔巴乔夫去打压军工体系内的科学家,当时,苏联科学家待遇并不好,待遇好的是作家,文人。


1989年戈尔巴乔夫嘲弄国防工业委员会主席巴克拉诺夫:你向太空吐口唾沫,几十亿卢布就飞走,而他们(科学家)却在申请面包屑。


听起来戈尔巴乔夫像是在为科学家讨公道,其实就叫停科研工作,而科学家待遇根本没有改善,荣誉和奖励总是给了文人们。


外长谢瓦德纳泽则抗议苏联的武器出口交易,他说这些交易被美国抓了把柄,会怀疑苏联的和平诚意,让外交很难办。


搞得国防工业委员会,拨款得不到,外汇也赚不到,改善条件成了空谈。


在媒体上摧毁苏军意识形态的人,恰恰又是来自军队。


一个是军史研究所所长沃尔科戈诺夫上将,他以反斯大林著称,把斯大林二战中的战绩全部抹杀,并认为苏联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


沃尔科戈诺夫上将在苏联解体加入叶利钦政府,终身从事”历史真相“还原,这种研究成果大受西方欢迎。


还有一个《军史杂志》主编菲拉托夫上校(国防部编制),他把希特勒的《 我的奋斗》拆散,每期进行摘录刊登,再加进私货。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军队的刊物,在传播希特勒言论,却没人制止。 


最终《军史杂志》这本严肃的学术刊物,为了促销,变成了一本地摊,黄色报纸风格的杂志。而菲拉托夫上校变成了少将。


所谓“新思维”会将苏军搞成什么样?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今天,俄罗斯如此隆重追悼菲利波夫少校,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俄罗斯军事思想路线已经发生重大转变。


俄国要唤醒真正的战斗精神,跟美国硬碰硬。


从三十年前把和平希望寄托在美国承诺上,到今天被北约扩张到自家门口,俄罗斯再傻也该醒醒了。


某些国家的忽悠把戏并未停止,相信的人还是很多很多。关于俄(苏军)的三十年代变化,足以令中国人深思。


为什么无良大V要诋毁英雄?因为只有消解爱国精神,它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狗粮。


他们赞美投降,美化“曲线救国”,歌颂逃跑,大讲“人性”,于是《敦刻尔克》也有了一个古怪的光环。


和平,是打出来的,决不是乞求得来的,军队就是为了战争而存在。


只有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才能有真正的和平。


一个没英雄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