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作者袁泽:听书新人如何打怪升级?
8月24日,“每天听本书”团队在北京为「得到」用户带来了一场分享会。5位专职作者,分别上台讲述各自的创作心法,将“每天听本书”积攒了2年多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大家。
擅长对接各位大咖、为每本书带来知识增量的袁泽老师,进行了一场《听书新人如何打怪升级》的分享,讲述了他在「得到」听书组“打怪升级”的经历。
以下是分享的全文稿,希望对你有所启发。1
大家好!
故事听完了,我想你一定会若有所思。
我叫袁泽。在听书组,我也是这样每天都被同事们“打”的!
而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听书新人如何打怪升级?
这个分享有两个目的:
1. 我想带你看看听书组的日常真面目——一部充满挑战与压迫的编辑部的故事,看看我踩过的那些坑、遇到过的那些困难。
2. 我想请大家来帮帮忙,救救孩子吧!在「得到」做内容太难了,简直活不下去。
2
下面,先说说我在是怎么被这些“知识恶霸”日常欺压的。
我今年刚刚硕士毕业,学校也还行,是北京的一所大学(北京大学)。我在学校的这几年,成绩没有出过前三名,奖学金拿到手软,还有一大堆兴趣爱好,活跃在各个社团和各种运动场,可以说有那么点优越感。谁想到,毕业找工作之后,我就被打击成这样了呢?当时我想着,这是一个知识型公司,知识分子扎堆,工作自由度高,也有很多成长的机会,所以我死活都要来。
家里让接着读博士,不读!让去当公务员,去当老师,去找个给北京户口的工作,不去!我就要来「得到」。谁想到,来了是这么个情况,我太难了。
先看看办公室都是怎么聊天的:
听到这些问题,有的我也是真的很感兴趣,但公司日常讨论的就是这些,平时正常人谁没事聊这个?我想聊,但是也插不上话。
再来看看这些高频词:
不过我也知道一个专业术语,叫做“文化休克”,指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那种极度缺乏自信,找不到归属感、安全感的状态。这说的就是我。刚刚来听书组的那一个月,我天天“休克”。
3
好,在这儿没法社交,那就不社交了,自己埋头干活好了。但是真开始干活,发现这真没法干。我的同事李南南老师说过,讲好一个故事,需要制造困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整个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里面全是困境。
就拿一篇完整的听书产品来说,它有下面这些流程:
先说怎么选书,想找一个好的选题,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得达到品控手册里的选题标准,所以还要问自己:
判断能不能进“镇馆之宝”,还要继续问:
每天上班之前,都要问自己20个问题,问完之后,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书了。
说实话,刚刚来的几个星期,我觉得每天都是自己在听书的最后一天。
后来我学聪明了,我只问一个问题:“南南老师,您看这书能写不?”问完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下一个问题:“要我何用?”
就这样带着折磨与愧疚,我就开始写稿。写的过程有多难,一下午只写出来几百字的痛苦我就不多说了,直接上图,看看花了那么大精力写出来的稿子,是怎么被改的:
黑字部分是初稿,蓝字部分是改的二稿。上面这个图还有点黑字,那下面的图,全是蓝字,一个黑字都没有。
不过作为一名新人,我也见识到了「得到」的品控要求: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表述,都要追求极致。
我记得李南南老师告诉过我一句话:稿子改到什么程度,算是一篇好稿子?就是仔细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感觉插不进去一句多余的话,整个逻辑才算贯通。
说实话,之前写学术论文的时候,我都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做到这点。
这就是改稿日常被虐待的状态。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更痛苦的是,自己写完之后,还要进录音棚,自己录音。
4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录音没什么难的。好歹我也拿过普通话一级乙等的证书,好歹我也教过好多外国留学生学中文,这对我来说,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但事实又一次证明,这也是一个充满困境的好故事。我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上面图片中,那个被改的面目全非的《智能语音时代》。写完定稿之后,我就要进棚录音。记得我第一次录,是从下午5点录到了晚上11点。
结果,阿狮听了以后,说这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在读,倒是很符合这篇稿子的题目。第一遍录音没通过,我就接着再录,这次录完之后,阿狮又说,感情太过了,而且它听起来像是小学生读课文,找不到讲述感,所以还是不能上线。
那怎么办呢?公司请来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俐老师和李昕老师,给我们这些听书的专职作者做一对一的声音培训,专门训练怎么找到讲述的感觉,纠正发音方法和发音习惯。
不但如此,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的转述师小然老师,每天还要带着我们进行日常训练。我们每天都被带着读生词、成语、绕口令,每次练习完后再发给老师,让他们给出反馈。我有时候真觉得自己是外国留学生,在这学中文。
这是我的日常培训材料:
到了第二本《谷歌方法》的时候,虽说还是在录音棚里待了快20个小时,但终于我可以自己转述解读的作品了。
虽然整个过程非常艰辛和痛苦,我要不断去适应各个方面很高的要求,但到了最终定稿的时候,尤其是上线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也是非常强烈的。
尽管有这么多的辛酸和被压迫的经历,我还是很庆幸自己能来到「得到」听书组。在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能够接触到严格、高标准的训练,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个挑战接着一个挑战,我也很愿意去接受这些挑战,不断打磨自己的手艺,服务好更多的用户。
5
我的分享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请大家来帮忙。作为一名新人,我不像听书组的其他老师,都在听书有着自己的生态位:
所以,我想请大家来帮帮忙,救救孩子。如果你愿意,欢迎加入这个帮我的“希望工程”,如果你有推荐的好书,或者想问的问题,或者是很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欢迎进群(现场用户已进群)。
我很愿意在你的见证下,快速成长。
“每天听本书”团队将为你持续挑选各个领域值得一读的新书、好书,由专业人士为你解读并转述。帮你“每天半小时,搞懂一本书”。
▽ 戳此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