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R电影《5X1》北京国际电影节观后感:这种体验,电影院也无法企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幕味儿 Author Frankaa


文章来源:幕味儿 作者:Frankaa


2020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三次进行VR电影的展映,笔者也有幸在今年VR展映的最后一天观看了由侯孝贤、廖庆松共同监制的五位华语VR创作者所拍摄的VR短片合集《5X1》,包括李中、邱阳、陈胜吉、曾威量及赵德胤导演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呈现了VR电影的类型,而这种类型与常规电影中“类型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差别正是由观看方式以及交互方式产生的——这种特性也是VR电影在目前创作中最值得被关注的特点。


VIVE ORIGINALS VR电影《5X1》

 



  • 邱阳的《O》与摄影“消失”


邱阳的《O》用一个机位完成了叙事,期间镜头/视角发生了几次黑场,似乎意味着情绪的递进和传统电影中的“剪辑”。

除此之外,观众正如沉浸式剧场里面对演员的观众一样坐在离舞台最近的座位上(尽管座位在水里,并不是没有戏剧这么尝试过)。看完了全程,直到故事最后演员才从舞台走过来,从观众身边向后走去并最终消失在一块巨大的矩形白色银幕身后,这也是观众以演员为中心观看视角的第一次运动。


邱阳导演VR电影《O》

 

这里不得不说到VR电影中的“摄影”。与传统电影相比,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在VR电影中摄影的“消失”——这里的消失并非指影像的消失,而是传统意义上电影摄影元素的“消失”。

试着想象我们每个人大脑里有一块神经,通过视觉画面形成一个表意,那么之前的电影则是通过摄影师和导演使得表意形成,而VR中观众成为摄影师本身,我们可以决定每一刻自己看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决定了神经接受的视觉画面,甚至是部分剪辑也由观众决定(如《O》这种固定机位的影片中我们可以扭头环顾四周,看那些不知所措的鸽子)。

因此,观众成为剧组的一份子,创作者和观众两个身份相结合,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之前的观看习惯以及交流方式。所以习惯性的笔者都会在看这几部VR电影的时候疯狂低头看和抬头看,试图从一开始找到创作者对摄影/观众的态度。

比如《O》中的镜头和《幕后》的镜头都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没有改变,并通过几次黑场达到剪辑的效果。那么两者的区别则是观看的立足点,前者明显是以最前排观众的视角来欣赏一部沉浸式戏剧,而后者则是一个处于片场中的“外人”——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探班的人,或者就是一个路过的人正好没有被发现。

更重要的差别则是,身为“观众”的你实际上已经被迫参加到了导演的电影中,与空间产生了勾连,而“外人”则依旧含有原始意义上观众观看的方式。




  • 《董仔的人》与观看关系


如果说《O》还是相当传统地使用了戏剧中的看与被看的方式(我们暂且不谈上一部分所提到的被迫参与的问题),那么在《董仔的人》当中最核心的创作概念即是观看关系的倒置——曾经观看银幕的观众如今成为被看的演员。

这种倒置并不新奇,在之前很多部电影中导演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主人公对着镜头说话的尝试都已经屡见不鲜,并且成为打破第四度墙的标志屡屡出现。但不得不说这种体验在VR电影中被无限放大了,并成为观众利用VR与艺术对话的绝妙方式。《董仔的人》中观众被定义为一尊佛像,低头看便能看到展示“自己”的柜子,而没过多久就能看到两个人面对着自己开始谈论这件艺术品的价值,甚至还用手触摸佛像(观众)来获得某种确认。


李中导演VR电影《董仔的人》


无论是视觉上的“被看”还是触觉上的“被摸”,以及声音的空间关系,都无限放大了传统观看关系的倒置作用,从而在观众心理层面形成巨大冲击力,使观众以道具的视角感受到整体故事线的推进。

正如某部实验电影所展示的仅仅一个镜头前不同人的反应,影片最后发现全片的视角原来是墙上的一个蛾子。这样的观看关系的倒置与悬疑惊悚片的叙事逻辑——视点的省略——十分符合,往往从第三视角(道具居多)展示剧中角色看不到的故事,以及形成悬疑气氛。

当然此类技法传统的使用并未涉及到观看关系的转变,而在《董仔的人》当中,我们既能看到佛像(观众)被偷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也能看到无论在艺术馆还是在货车上其他剧中人物与佛像(观众)的对视。

观众成为摄影和演员,再次融入叙事,相比之前的作品扩大了电影与观众的交流。




  • 《幕后》与戏中戏


《幕后》是笔者在这五个片子中最喜欢的一部,以VR纪录片(其中或许有表演和设计的成分)的方式拍摄赵德胤导演在《灼人秘密》片场几分钟内发生的事情。

之所以最喜欢这部,不仅是因为其中使用了有趣的嵌套型戏中戏结构,桌子周围人物的表演不时被场外的“导演”打破,而“导演”和其他“剧组成员”的表演又随着“换机位”被真正的导演打破,实际上是赵德胤在拍摄一名导演在现场工作的过程。


赵德胤导演VR电影《幕后》

 

如果说VR电影使得观众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电影故事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观众和银幕的界限,人物被“吸”入画面并获得全知视角,那么《幕后》则像是导演告诉观众的一个强调自己地位的事实:

尽管你可以“来到”片场,但你依旧无法完全看清(或者是看全)眼前的故事——即导演仍然掌控着故事和观众,就像影片最后赵德胤从某个黑暗处走到聚光灯下和剧组成员笑着聊起刚才的表演,身后摄影师与镜头一起随轨道驶近我们,准备开始下一个镜头的拍摄。这一切好像在说,你可以看到光明,但你无法把握黑暗。 

 



  • 《蝴蝶之舞》与《山行》


《蝴蝶之舞》有趣的地方在于里面的一个服装店的场景,美术师使用很多人偶来置景,突出一种诡异和虚幻的气氛。而当你抬头看向天花板的时候,会发现天花板上粘着一个面朝下的巨型人偶,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极具恐怖气息。这里所感受到的恐怖情绪与《董仔的人》中所感受到的危险感相同,同样来源于观众本身成为“被看”的主体,无论是被盗贼拿着枪端详,还是被静止的巨型人偶俯视,观众在此刻都化身为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演员,既兴奋又紧张的等待着自己接下来的命运。


陈胜吉导演VR电影《蝴蝶之舞》

 

《山行》与《O》一样都是一个机位,但VR中的机位并非代表一个镜头,而是一个“观察点”。《O》的观察点是静止的,《山行》的观察点则是利用承载其的汽车完成运动,这更像传统电影中的导演调度——画面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车里坐着一个女人,随着身后声音的出现我们扭头通过后窗看到车后的男人,再跟随男人的脚步透过挡风玻璃看到前面的警察。


曾威量导演VR电影《山行》

 

同样,这种处于半封闭空间内的观察点也可以形成紧迫的节奏,如在半夜当男子打开车门坐到女主身旁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湿漉漉的,看似游魂般的男人与一个惊慌失措的孕妇坐在一起,很难不刺激观众产生紧张感与压迫感。

 

 





HTC VIVE ORIGINALS自2017年以VR电影《家在兰若寺》入围第74届威尼斯影展VR竞赛单元,更于2019年一举以五部VR作品《祈祷》、《5×1-O》、《5×1-山行》、《咕噜米的眼睛 Gloomy Eyes》、《5×1-幕后》入围威尼斯影展,惊艳国际;而VIVE ORIGINALS 全力投入虚拟现实原创自制内容及原生IP的开发与制作发行,我们期待与VR科技结合的创作者,一同创造更多不可能。

 


推荐阅读

👇

1

VIVE ORIGINALS两大VR作品入围第49届蒙特利尔新电影节

2

亚洲唯一!VIVE ORIGINALS《病玫瑰》入选威尼斯影展创投

3

喜讯 | VIVE ORIGINALS VR作品双双入围韩国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