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D景观新作丨古今交融·传承新生的城市生活舞台
祠堂文化是我国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诠释一个村庄的时代文明。透过祠堂,人们可以约略看到一个村庄的发展。
项目位于龙岗中心区,万科天誉Ⅱ期东南角,属于万科天誉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东临天誉实验学校,北接是万科广场。
基地内各个祠堂间相对独立,公共空间利用率较低,环境氛围缺乏营造。
△基地现状
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时有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贝聿铭
演变 · 再生 · 融合
多方共建
方案启动之时,我们与项目建设方一起走访了原老西村村民,村长的一句话让我颇为感动,他说:“为了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积极的响应了城市发展建设。虽然大家这些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乡愁却无法安放了;借着这次宗祠翻修,希望你们能多保留一些我们老西村的历史和文化,算是给我们这代人一点心灵寄托;同时也希望能多留一些历史场景给现在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以前祖辈生活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设计师说 。
正是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在方案设计之初与当地村民多次深入沟通,倾听诉求,了解客家文化及村落历史;同时搜集村落建筑及相关资料,结合现状祠堂的建筑布局与现有场地公共空间特点,最终完成了具有“老西村”特色的客家文化会客厅。
设计策略
整合客家祠堂与商业广场的分区,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利用城市广场作为客家文化的户外推广载体。
提升环境的同时,也作为市民公共休憩玩乐的城市广场。
△功能布局
传承 · 开放 · 多元
开阔前广场加强了这一场所的凝聚力,为日后的生活场景留足施展余地,如节庆聚会、民俗活动、百家宴等。乡土铺装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又富有变化,营造出一个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充满乐趣的艺术和生活空间。
△前广场生活场景插画
农耕文化展示区,紧临商业街与天桥大阶梯,设计考虑日后使用场景,营造放松、愉悦的开放空间。景墙将劳作场景以剪纸艺术形式趣致微妙的呈现。刻有各式农具的坐凳自由散落于空间,可供游客与居民在此休憩,旱喷让空间灵动且充满趣味。
△农耕文化展示区场景插画
△现代工艺与传统手艺:将非物资文化遗产剪纸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别出心裁的景墙设计,将农耕文化记忆自然融入现代生活。
村落记忆展示区,将老西村村落肌理,简化为图底形式,形成印刻村庄记忆特色铺装,营造空间识别性、延续原有的场所记忆。休闲坐凳中种植一棵点景大叶榕,遮阴的同时,形成空间的聚合性。
△村落记忆展示区场景插画
保留 · 复苏 · 创新
巧妙的运用岭南特色文化元素山墙、斗拱、青石板、青砖、瓦片、蚝墙、农具、岭南雕花、琉璃拼花等,通过设计重构,融入到景观设计中,点滴细节皆是岭南文化的缩影。
景墙融合岭南建筑的丰厚神藴,又通过色彩、材质、尺寸、细节的处理,使空间连续而富有变化。承载着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文化之间的沟通。
△客家方言墙场景插画
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结合,最美的瞬间是夜晚华灯亮起,整座景墙透着柔光。又与周围星星点点的柔和灯光环绕、渲染、交叠,形成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意境深远。
△场景插画
旧与新,自然与人工,精致与素朴,设计以谦虚之姿态回应自然,寻求平衡妥帖之美,从这里开启一条贯穿着传统村落人文与历史脉络的城市探访路径。
△总平面图
△设计手绘
△原创动图素材手稿
△设计过程
△施工现场
在本案景观改造过程中,探讨传统文明与当代建构的平衡关系。构建多元开放的公共空间,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让场地重新焕发活力,同时带动周边商业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游憩场地。
项目名称:万科客家文化客厅(西埔·客家文化走廊)
业主单位:深圳万科
业主团队:车迪、谷敬博、李庆秋
景观设计:GND设计集团
设计内容:城市更新
项目地点:深圳 龙岗
项目面积:5900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9年12月
主持设计:丘戈、钟永成
方案设计:罗峰、周江、袁冬阳、孙地旺、潘晓
施工图设计:谢宇玄 、农黄富、张祖熙、普邦园林
植物设计:曾凤玲、周萌
水电设计:周鹏 、普邦园林
往期回顾
△同创华著
△万科桃源里
△华发卓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