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小年 | 年味满满的传统年俗,你了解多少?
今天是腊月廿三
农历的小年
你们知道吗?
小年也有南北差异
北方的小年是腊月廿三
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廿四
江浙沪则把“腊月廿四”
和“除夕前一夜”
都称为小年夜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
小年悄然来临
年味日益浓郁
快来品味一下
名家笔下的小年
重温传统的年味儿吧~
小年是新年的“彩排”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节选自老舍《北平的春节》
在家乡才有过年的味道
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北平远在天边,徒萦梦想,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大衫,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节选自梁实秋《北平年景》
腊月廿三,贴春联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 ”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黏,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
——节选自冰心《童年的春节》
逛集市,贴剪纸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年年腊月十五日起,都要到郊区逛逛农民的集市。农民集市有规定的日子,或逢三或逢五或逢七,各有所依,所以我每年所去的集市不一定相同,反正大多在城西静海、独流、杨柳青一带。为的是感染一下年的氛围和劲头。要说年味浓,还得到乡间。看着姑娘媳妇们挑选窗花,迎头差点撞上一位扛着猪头的兴冲冲的大汉,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这几年常在外边考察,有时会错过腊月底逛城郊的集市。但在外边要是赶上车站成千上万民工回家过年,也会感受到年意的实实在在。
年的氛围离不开装点。拿吊钱福字门花灯笼之类把房间里里外外一布置,年的架势就拉开了。记得在三十年前精神与物质都是最贫乏的时候,年根底下,下班回家,便会见到一卷花花绿绿的纸放在门槛前,打开一看,有剪纸楹联和吉祥图画,不用说,这是老友华非自写自画自刻自剪然后给我送上门来。他知道我这点年的情怀。
——节选自冯骥才《春节八事》怀念祭灶神的五香圆饼
交上农历腊月,在冰雪和凛冽的西风中紧缩了一个冬天的心,就开始不安生地蹦跳了。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
当晚,第一锅烙出的五香圆饼先献到灶神爷的挂像前,我早已馋得控制不住了,便抓起剩下的圆饼咬起来,整个冬天都吃着包谷面馍,这种纯白面烙的五香圆饼甭提有多香了。
想念父亲的祭灶仪式
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这菩萨据说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大约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过人数(神数)更多。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山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
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这灶轿是白天从市上买来的,用红绿纸张糊成,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恶事全盘说出。
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之意。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
——节选自丰子恺《过年》
品读过了名家笔下的小年
你是不是还意犹未尽?
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
年味满满的传统习俗吧!
祭灶
这来自民间传说,每年腊月廿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甜瓜、灶糖等食物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有一个传说,“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贴窗花,写对联
过了腊月廿三,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窗花一般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在城市,多数人都是买窗花,少了一丝剪窗花的喜悦年味。
春联,有人会请写字比较好的亲朋来书写,也有人自己动手写。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简朴但年味十足。
扫尘土,吃饺子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扫除一下喽!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备年货
小年离大年还有不到十天,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备年货了。不管是杀猪灌肠还是商场采购,这些活通常都不是一天就能干完的,所以从小年开始就得着手准备了。
大扫除
“今天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民谣说廿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物件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
而如今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我们更应该注重卫生做好清洁工作,既能将传统习俗延续下去也能给家人提供更为干净的生活环境,快快行动起来一同扫尘吧。
还有不到十天,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倡议尽量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过一个安全、祥和、绿色、健康的春节。
以上这些传统年俗
你get了吗?
最后
我们在此
诚挚的祝大家
小年快乐
往期推荐 ↓ ↓ ↓
综合|央视新闻
图源|网络
封面|新媒体影视部 曾漩韬
编辑|新媒体中心编辑部 林晓琪 徐咏莹
策划|新媒体中心运营部 曾雪怡
责编|朱思思 戴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