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美女博士后,回乡下当农民十年,竟吸引姚晨前去干活,还在微博开心分享。

2017-05-13 乡侬

乡侬物语


她是人大博士,清华博士后,中国第一个公费去美国务农的人,也是一位十年的职业农民。

毕业后,本可以选择到高校当一名教师,过安安稳稳的日子,潜心科研,她却回归田间地头。

她创办的新式农场,改变了很多人对待食物的态度,

成功的让更多家庭吃上自然生态食品。

十年时候,获奖无数:

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

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

2017年全球40岁以下影响食物系统的20个领袖

……



2017年3月18日,姚晨分享一条微博:

天天在家背《悯农》,不如当真务农一日。

土豆今儿在“分享农场”里采摘了黄瓜、草莓,西红柿,喂了小猪,小羊和大鹅,还栽下了六株小树苗,不知来年能否开花结果?

谢谢“地主婆”石嫣同学的盛情邀请,孩子们在田间地头自由奔跑,玩的乐不思蜀。 


01


姚晨微博里面提到的“地主婆”石嫣同学,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还有她的“分享农场”。



石嫣其实是个在城市长大的女生,

直到大学误打误撞选择了农业相关专业,

并且一路以优异的成绩,

保送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博连读,

师从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硕士阶段,导师温铁军教授觉得她们也研究不了太深刻的东西,

还不如多些实践,就带着她们到山西等地的乡村调研。

正是那个时候,石嫣发现真正的农村和自己在学校了解到的有很大差别,她开始对农业相关问题更感兴趣了。

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了解到的越多,问题也不断显现。



一些地方农民的生活状况很不好,很多三农问题并不是靠个别人或者政府的某项政策就能改善的。

看到农村这些问题自己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石嫣陷入了困惑。


后来刚好有个可以去美国农场实习的机会,她就想着先将困惑放一放。

2008年,博士在读的石嫣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开始半年的务农生活。



在半年海外务农生活里,石嫣从连饭都不会自己做的小姑娘,变成了需要每天早八晚五体力劳动的农民。

但也正是这段时间,她可以自己静静的想问题,

人生的价值,我想过什么生活,中国农村跟这里有什么不同……

坚持过了最初的一个月,她发现了乡土生活更多的价值:

居于田而识美,耕于田而为善,思于田而求真。


这半年经历像一颗种子一样,在她心里扎了根:

她开始想回国后我该做什么了,怎么能让中国的农民采用生态耕作方式,同时也能有稳定的市场。



在美国实习期间,石嫣除了跟着农场主下地干活,还考察调研了周边其他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学习国外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


石嫣还把这段“洋插队”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我在美国当农民》。



02


回国后的石嫣刚好碰上中国人民大学位于海淀区的产学研基地建成,

她便向老师申请,把在美国学到的模式引入,

建成了“小毛驴市民农园”——中国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农场。



石嫣解释,社区支持农业,就是采用生态方式种植,

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化学添加剂等人工化学合成材料,

保证种植实物的健康、安全;消费者在种植之初预付生产者一年的生产费用,

与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一种友好互助模式。


“小毛驴”的每个成员都单纯地想要做好这件事,

带着热情,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

第一年就收获了50多个会员。

2011年会员数已有800多个,

现在“小毛驴”已经有300多个家庭等待成为会员。


作为“小毛驴”的发起人,

石嫣一开始就不吝啬将自己在国外“取回来的经”分享给大家,

2010年,她组织召开第一届中国生态农业大会,

将全国各地的农场主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



03


后来,大家的想法不太一样,刚好2012年她博士毕业,就选择了创业。

在“小毛驴”发展的上升期,石嫣选择归零重新开始。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靠众筹。

当时给大家的唯一承诺就是一年的蔬菜供应,没有其他分红。

不过她还是找到了10个人,每人出资3万元,

加上自己的积蓄,在通州区建起了分享收获农场。



之前没有大棚,整个6月份供给会员的都只能是叶类蔬菜,送去的蔬菜直接被扔出来的时候也有。

与农户合作,让市民与农民直接对接,

在做好农场的同时,她还不断帮助并与五常基地等各地运营生态农业的小农户合作。

2013年,石嫣将农场拓展到顺义区,建起拥有26个大棚的蔬菜基地和果园基地。



现在可以全年每周专业化供应超过二十个品种的蔬菜,全年品种超过70个。

农场自己也像种子发芽一样,健康地生长。


当然也不是事事一帆风顺,和会员沟通,是石嫣日常的工作之一:


有时候菜的品相差一些,就会有投诉说这样品相的菜不值这个价格,品相很好的蔬菜也会有人怀疑,这是不是真的有机。



有些会员家里的老年人往往不接受相对高的蔬菜价格,

还有的人吃惯了化肥催长的蔬菜和饭店嫩肉粉软化的肉类,

再吃农场提供的食物会觉得部分菜口感老、猪肉肥、鸡肉纤维多。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源于大部分人对食物来源了解太少了,而且缺乏信任。

有时候她也会自嘲,如果当初选择了当大学老师,恐怕不会承受这么多的质疑。



04

下面文字是她做农民十年的自述。

石嫣:《一颗白菜的革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60i3w5n3&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部分精彩演讲内容:


分享收获的会员也逐年靠口碑相传在慢慢增长,

到2017年已经是五周年了,

我们依旧用心的照顾着每一块我们耕种过的土地,

无论什么样的条件,我们都从改良开始,

北京的确有空气污染,但我们既然生活于此,

就一起努力来改变,从土地开始改变,

不使用化肥和合成农药,

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

土壤的有机质也在逐年增加,

体现土壤活力的微生物和小动物的数量也明显在增加。



2015-2016年,

分享收获又和小毛驴联合承办了国际CSA大会和第七届、第八届中国CSA大会,

抛开多年前的争论,

我和当时小毛驴的团队成员分久必合的又走在一起,

而到这一年CSA的理念和实践已经遍地开花了,

我自己的农场虽然不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公司,

但在这个理念推动下的CSA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00多个这样的生产主体,

几十万个家庭也在参与这场饮食变革。

孵化无数个生态农场和消费者的梦想已经在实现了,

今年的一号文件还将绿色有机农业放在了发展的重要位置。


这不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田园牧歌,

像温老师说的那样,

我们甘做一颗铺路石,

是因为爱这片土地爱的太深。



在乡土,自己生产并见证了从土到土的循环,

也就更知道珍惜——食用品相不好的菜品,

剩余物回田,衣服穿二手,饮食以蔬食为主。

乡土生活通过物理接触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拉远人与消费的距离。


农民应该是个伟大的职业而永远存在,

优秀的农民应该是个顶天立地的人,

借助最少的外部资源,

最大程度成本内部化,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照料动植物、照料建筑、照料水利、照料设计……

勤劳、勇敢、坚强、节俭。


乡侬原创整理;部分素材来源石嫣演讲,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想加入乡村共建群?

扫二维码加群主,邀您进入~



乡侬使命:


让乡建简单、让乡村美丽、让乡居幸福


搜索“乡侬”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小编微信:xiangnongmei

QQ群:531705427

投稿及工作邮箱:xchhr@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