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雕塑家用10年时间,将一个只有13户人口的小山村打造成一座美术馆,并搬上国际舞台

艺文 乡侬 2019-06-30

乡侬物语

乡村需要艺术吗?

艺术跟乡村能发生关联吗?

艺术能为乡村带来什么好处吗?

答案当然都是肯定的。

 

一位艺术家回到了家乡当村长,

开始了“艺术改造乡村”的实验之路。

他渐渐明白,

与其让艺术这个“文明的高端形态”单方面地去影响村庄,

不如打破艺术的界限,

让艺术与村庄、村民融为一体。

 

10年时间,

艺术与乡村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他把乡村打造成了一座露天美术馆,

吸引了央视等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村民们也登上了国内外的各种艺术展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15e0g1yh&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石节子村是自然村,

因村边有花岗石、村民错落分布在5层石阶而得名。

村子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叶堡乡,

人数最多的时候60多个,

现在只有13户,40多个,包括6个光棍。

但这里却拥有一座乡村美术馆,

准确地说这个村庄就是一座美术馆。



石节子美术馆是在2008年成立的,

它的成立都是因为一名艺术家:靳勒。

世人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点不假,

2003年受到接踵而来打击的靳勒回到老家休整。

再次回到乡村,

他开始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重拾热情。

他给家里的铁锹与推耙、院子外的李子树都包裹上金箔纸,

把这个行为作品称之为《贴金》。


贴金-李子树

傍晚时,靳勒走过村庄。


这也是他艺术观念的重要转折点,

因为领悟到艺术是能跟村庄产生某种关系的。

艺术和现实究竟哪个重要?

——这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仿佛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他渐渐明白与其让艺术这个“文明的高端形态”单方面地去影响村庄,

不如打破艺术的界限,

使之与村庄、村民融为一体。

所谓艺术,

不就是把生活中的感受用艺术的方式、材料或媒介记录下来吗。


靳勒和石节子村村民在石节子美术馆开幕式上


想明白这些道理后,

2008年艺术家靳勒发动村民,

热火朝天地建起了石节子美术馆,

终于在2009年成立。

他想通过艺术这种形式,

发动全村人的参与,

把石节子村打造成一个乡村的公共艺术空间,

也能让大家能关注到边远地区的村民。

自2008年靳勒发动村民成立石节子美术馆的近10年里,

相继有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德国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进行了报道。

自此,石节子村名声在外。


央视《远方的家》:山村(石节子村)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11f5g7z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何蠢蠢作品


一走进石节子,

最先看到的就是“石节子美术馆”几个字,

歪歪扭扭地镶嵌在土崖上,

据说那是靳勒的母亲——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何蠢蠢“写”的。 

在之前进行了村民作品征集,

何蠢蠢的字得到大家的推选。


石节子电影节


2010年2月村里举办了石节子电影节,

选择了一些与村民有关系的电影放映,

村民自己动手铺设了红毯、自己剪了彩。

当年“石节子电影节”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乡政府主动为村里拉来了3车水泥,

踩了百年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2014年村里拉上了自来水。

艺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村民来改变村庄,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一起飞-石节子村艺术实践


2015年5月开始,

石节子与北京“造空间”合作的“一起飞-石节子村艺术实践”计划,

邀请了25位(组)艺术家和25位村民一对一的合作,

在村庄完成他们确认的方案,

做什么由艺术家和村民决定。

在靳勒的认知中,

村民是诚实的,热情的,是有艺术家的潜质的。

如果让艺术家与村民一对一合作,

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


近十年来,

断断续续来到这里的艺术家大概有四五百人,

如果加上媒体、外来游客,起码有五六千人了,

现在的石节子虽然还是只有13户人家,

但它不再会被遗忘了,它将越来越热闹。


石节子村作品


艺术本身不是扶贫的,

但它有很强的感染力,

虽然物质上没什么变化,

但在内心里是艺术让他们看到了石节子的希望。  

对于很多出门在外的石节子村人来说,

村子的改变也让他们更有底气了。


石节子村作品


村民孙艳军说:

“我在县城工作好多年了,

以前当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

我说石节子没人知道,

我只能说是神仙塔下面的村子。

后来村子名气出去了,

媒体也都开始宣传,当有人问神仙塔时,

我说在石节子村上面,他们就立马知道了。”


石节子村作品


现在村里每年都在做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活动。

这些活动对村民慢慢的产生了影响和启发。

在环保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前村民经常乱扔垃圾,

现在他们开始注意生活环境和自身形象了。

有外人进来,他们会非常热情。

这些比较微妙的变化,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石节子村作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让我们的乡村加速衰落。

我们经常谈到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

为什么不能让大家去关注、讨论乡村的公共空间艺术。

在主流的叙述中很少看到这类的讨论,

占中国近一半的乡村人口为什么被长期忽视了。

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瑞士收藏家希克为村民捐款



艺术复兴乡村,

或许也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艺术家们创造性的思考,

让艺术与村庄、艺术与村民有了更多的可能。


本文为乡侬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想加入乡村共建群

扫二维码加群主,邀您进入~


乡侬使命:


让乡建简单、让乡村美丽、让乡居幸福


搜索“乡侬”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小编微信:xiangnongmei

QQ群:531705427

投稿及工作邮箱:xchhr@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