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勋出走的池上村落,竟然有这么的文化名人来这里当农民

乡侬 2019-06-30

乡侬物语

池上的农田之美,

不只是应该认识岛屿,

自然、土地和农民是我的老师,

因为它们、他们,

让近七十岁的我可以重新变成一个学生。

——蒋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47qnqn5o&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47ood0t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蒋勋:池上日记(自然秩序与土地伦理上、下两集)


从2014年秋天,蒋勋先生开始在池上驻村,做驻村艺术家。在池上的时间里,“他让声音带领着他,让气味带领着他,与大地、万物、季节流转对话,并心有所感”。听蒋勋先生的讲解,就好像我们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春夏秋冬”,还有“晨昏和正午”,也都被在记忆中唤起了……


01


在台湾池上乡大片的田野上,你看不到一根电线杆。可以想像,这需要多大的共识才能形成这种风景。

 

秀丽的风景,优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闻名优质的池上米。在日据时期,池上米一度是日本天皇的御用品。

 


如今,令池上成名的却不只是那黄澄澄的稻米,香喷喷的池上便当,而是精彩的乡土文化。

 

要想吸引城市人来到这里,就必须打造一个独特的强IP出来,并通过媒体的声音去放大。后来在台湾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当地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02


2009年秋收前,他们在金黄的稻田上,邀请钢琴王子陈冠宇做了一次钢琴演奏会。

 

这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大家发现,原来台湾的乡镇,可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舞台。此画面也跃上国际媒体《时代杂志》的网站上,让全台湾产生了轰动。

 

这次尝试也让当地人深深体会到,结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让文化在乡镇深耘、发光,是一个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台湾文化界、娱乐界、时尚界达人来到这里,一方面驻乡感受田园生活,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参与池上活动的讨论与执行。

 

慢慢地,“池上秋收音乐会”变成一个保留节目,每年会有不同的艺人前来演出。

 


“池上秋收音乐会”选址在伯朗大道旁一望无际的稻田上,金黄稻穗的舞台,国家音乐厅等级的团体演出,人与自然最和谐且惊艳的冲击,给游客带来眼球、耳朵和心灵的无限震撼。

 

2012年,池上秋收音乐节邀请“优人神鼓”演出,创下池上参与活动的人数纪录。 


2013年,“云门舞集”林怀民以池上为灵感,创作最新作品在池上稻田中演出,让池上成为台湾甚至国际上被追捧的乡镇。

 

“池上秋收音乐节”的成功,让大家备受鼓舞。但是每年一次的节日远不足以带动当地旅游的持续发展。

 

2017年10月28日池上秋收音乐会现场

后来经过探讨,又发展出复合池上传统农家作息的“四季活动”,让游客可以一年多次来到池上,欣赏池上四季更迭的景色,体验不同季节的生活,甚至停留在池上,细细发掘池上居民的热情和人文。

 

让人们深深地体会到,结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让文化在乡镇深耘、发光,是一个可能实现的梦想。

 

文化推动者“台湾好”基金会联合交通部观光局,与池上在地伙伴一起动脑、讨论,发展出符合池上传统农家作息的「四季活动」,让大家可以一年多次来到池上,欣赏池上四季更迭的景色,甚至停留在池上,细细发掘池上居民的热情和人文。

 


「池上春耕野餐节」邀请大家来到大坡池畔的草地上,吃著米食点心,以湖面为舞台,欣赏乐团演奏,渡过轻松的午后。

 

「池上夏耘米之飨宴」结合池上妈妈们的手艺和五星级饭店主厨的创意,举办与众不同的特色「办桌」,也与池上共同欢迎每年到池上驻乡的艺术家们。

 

「池上秋收音乐会」在伯朗大道旁一望无际的稻田上,以金黄的稻穗为舞台,邀请国家音乐厅等级的团体,展现人与自然最和谐且惊艳的表演。

 

「池上冬藏」则以「艺术家驻乡」为主。

 


池上四季耕耘四季活动是以池上之美为出发点,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池上。


然而,如何让文化和生活结合,成为池上的特色?

 

池上开始邀请各界的艺术家们到池上停留,希望艺术家们可以和池上的居民们互相学习,体会彼此的生活态度,让艺术家们深刻体会乡村的美好,也让池上居民们感受艺术家们的创意。

 


目前到池上驻乡的艺术家还有长期致力「台湾文化观光」的严长寿、「自然生态作家」刘克襄、「客家音乐创作者」林生祥、「社区营造工作者」卢铭世、以《练习曲》掀起单车热潮的东明相、「知名旅游作家」舒国治、「屡获音乐大奖」的雷光夏、擅长「以当地食材创造美食」的庄月娇、「建筑规划」专家萧有志、「知名插画设计师」洪添贤。

 

03


当然,吸引游客前来,只是第一步,真正让游客产生粘性,并转化成商业消费,还要有大米本身的创意。

 


池上米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衍生品,如米蛋糕和米冰淇淋。针对婚宴市场推出金属瓮、小木桶、手提袋和花布包装的婚嫁米等等。

 

同时,大米加工及其背后代表的米文化同样也能塑造成吸引物,吸引小朋友的眼光。

 


池上乡碾米厂历史悠久,但经过技术改进仍是全台湾最先进的碾米工厂,也是全台第一家稻米观光工厂。

 


游客在厂内可亲身参与专业碾米加工制程,体验DIY爆米花、做米饼等各项稻米文化与农事活动。

 


在池上乡,有一个饭包文化故事馆。里面设有历史文化区、农田农具区、稻米文化区、池上饭包区及古早饭包区等展示区。

 


最独特的是故事馆外还有两节火车餐厅,人们在故事馆里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可以重温饭包的故事。

 


当然池上的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台湾好基金会」。


2009年春天,普讯创业投资董事长柯文昌先生成立「财团法人台湾好文化基金会」,希望透过整合乡镇的人才及相关组织,共同努力,协助乡镇文化、产业及生态资源得以永发展。


「乡镇文化」是家乡的风景、土地的气味、善良的人情、深层的文化与温暧的力量。


「台湾好基金会」希望扩散这份力量与特质,让更多人看见并一起参与。


正如柯先生所说:池上好,好在那里?好在有良善的居民、好在有包容的文化、好在有丰富的的物产、好在有温馨的故事、好在有质朴的生活、好在有安心的力量。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乡村文化」。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像池上的乡村,让更多的游客体验乡村的人文之美,从乡村开始发芽,也希望大家到池上能多停留一点时间,慢游池上。

 

乡村正在空心化,正在日渐落寞甚至消失。


如何延续乡村的美丽?靠自然风光和乡土气息的吸引,可以在复活乡村的初期发力,而在复活之后,如何可持续性发展?


文创产业的注入,文化和艺术的入驻,才是美丽乡村的回归、建设、复活、传承的点睛之笔。


乡侬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