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纪念这位“有节”的探花郎,临武县特意建了一座公园...

2017-03-27 林邑清风



曾朝节,字直卿,号植斋,临武县曾家岭村人(现舜峰镇),生于公元1534年,卒于1604年。明朝万历五年丁丑科高中进士第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太子侍讲,礼部尚书,著有书籍《臆言》《经书正旨》《紫园草》《南岳纪略》《易测》等。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于任所去世,两宫震悼,万历皇帝亲自下旨诏谴大学士李廷机,右谕德肖云举谕祭葬,命使臣护丧回湘安葬,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恪。



为了纪念曾探花,临武县特地在县城旁边建立一座探花公园,以激励莘莘学子,让百姓知晓家乡过往的辉煌。

人物故事


聪慧好学、探花及第



曾朝节自幼聪慧,卓尔不凡,与弟朝符、朝简同随父亲居住在衡州(今衡阳)吏舍读书,兄弟三人早晚诵读,努力学习圣贤书籍,极为用功,名声传到了府衙,知府蔡大人慕名而来,观其文章,极为赞赏,对曾父说:“君三子皆人才,必将高门大户,应多加培植。”曾父后来为他们请来名师教导,而朝节也不负众望,殿试中一举摘得探花,名震天下。湖南各州县无不称颂他。



严于律己、持身廉正



曾朝节出身寒微,致位通显,而持身廉正,居处俭朴。探花及第后,朝节恐亲族骄傲失礼,特地在京城写信给曾氏族人。《京邸寄族人书》中写道:“非善念,决不可萌之于心;非善言,决不可形之于口;非善事,决不可蹈之于身。”


曾朝节独居在衡阳时,每次回老家临武扫墓,因通往墓地的路非常狭窄,无法通过马车,只能走路前行。族人为了照顾他,准备专门为他将路加宽,朝节以“有伤农田”,坚执不允。


光明磊落、清正廉洁



曾朝节做官是从翰林编修迁任侍读,再迁任国子祭忌酒,再到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从任侍郎开始兼任最敏感复杂、容易陷入权力倾轧的经筵日讲官。他持论公正,从无过激之词,每次都因事进谏,措词委婉,循循善诱。遇事则多方启迪,力求达于正道。光宗待他以宾客之礼。


当时朝臣们多树私党、结宗派,而曾朝节独立无所依傍。他曾三次主持地方乡试。万历二十六年,又任会试主考官,所拔名士数十人,而且全无私交。张居正死后,很多朝中大臣乘机攻击楚人,却无一言触及曾朝节。


曾朝节始终恪守对国家和朝政的缜密忠勤,远离朝臣的明争暗斗,从不参与朋党之争,也不拉帮结派,二十多年来持守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风范,散发担当家国社稷的正气和能量,令大明王朝那些为势力权力而倾轧挣扎的权臣们黯然失色,为整个朝廷所有王公大臣们所敬重,实属罕见。


尊知重教、乐育人材



《京邸寄族人书》:“家即贫,为父兄者,亦宜训子孙以诗书,教之以礼让。成必为俊,为彦。不然,亦不失为名家子。不宜使之逐末而弃耕读,嗜利而习技智,以自伤其福。”朝节告诫族人,家贫也要教子孙以诗书,使之成为贤才俊彦,莫为弃耕读而自伤福报。


秉承先辈重学教之遗风,曾朝节有感于湖南天远地偏,贫寒学士赴京明经应试十分不易,在北京筹建湖南会馆,亲自题名为“瑞春堂”,以尽接济、学习、交流之用,广受湖南学士赞誉。在家乡置义田,以周济族中贫困之人。(临武县纪委)


推荐阅读

汝城有位太子太保为民担当、清风劲节...

这幢近八百年的宅子,是纪念一个你可能“认识”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