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市历史上这两位县委书记的清廉家风堪称典范!

2017-09-08 林邑清风

家风正则党风清、政风廉。这是一句可以作为做官者座右铭的格言。在我党历史上,有许多非常重视家风的老革命,是可供后人学习的楷模。


就“清廉”二字而论,1950-1970年代可谓桂阳县党风政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而这与当时党政领导干部的优良家风密切相关,其中孟昭鹤、马寿山两位县委书记则堪称典范。

孟昭鹤同志,河北遵化人,曾任抗日青年救国会主任,1949年南下,先后两届担任桂阳县委书记,1970年代升任郴州行署副专员。


他对家属要求非常严格。他老婆不仅从不干预政事,从无接受贿赂的纪录,而且一直在家闲居当家属,没有招工招干。


有人到他家里去汇报工作,孟老总是立即叫停,说公事不在家里谈,马上到办公室去。当时县委的同志曾多次提议让他老婆参加工作,他一概毅然拒绝,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怎么能图谋私利呢?农村很多有才干有能力的人都没有招工招干嘛。”

他在桂阳工作时,生有两子两女,共六口人,仅他一人有工资。1960年代初,他还患了营养不良性肝炎和水肿病,可见家庭经济十分拮据。所以县里召开扩干会时,曾有人叫他老婆到食堂做杂事,还有人叫她到春园饮食店做杂工,都是想让他增加一点收入,以克服家庭经济困难。但都被孟书记拒绝了,说应该雇请农民工。


他的两个男孩是1970年代大学毕业后分配就业的,一个女孩当初还是集体工,直至改革开放后才转为国营工。这种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美德,常为县人传颂,全县干部人人皆知。一把手如此廉洁,谁还敢贪污受贿呢。孟书记的优良家风,不仅促成了他个人的廉洁,还带动了全县党风政风的纯正。

马寿山,河北人,解放初南下,1973年从邵阳调桂阳担任县委书记。


“我有个金牌家庭主妇”这句话,桂阳干部个个皆知。“金牌家庭主妇”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马寿山同志南下后,把老婆杨玉凤也带到了南方。他俩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淡定相守。1974年时已有二男二女,六口人,其乐融融。但杨玉凤没有工作,马书记一个月仅74元工资,其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


人们以为,一个权高位重的县委书记,为妻子解决工作问题,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可马书记却就是不愿出这个力,不想吹这口“灰”。倒是县委副书记杨少炎为他操起了心,他从郴州地区劳动部门要来了一个商业部门的招工指标,然后向马书记汇报。谁知不仅没有得到感谢,反而受到了批评。


马书记面带愠色地说:“我自己从未考虑过杨玉凤招工的事,谁要你管这个闲事,操这个空心?”


杨少炎据理力争:“你除了抽烟之后一个月只剰50多块钱,六口人的日子怎么过呀?”


马书记反驳:“你老婆孩子在宜章,还是“半边户”,我比你好多了。”他还说,杨玉凤确实是个顶尖的贤妻良母,是我们家的金牌家庭主妇。我还想向你学习,把全家搬到仁义大湖村去过田园生活咧!杨少炎知道马书记在党性、党风方面原则性极强,脾气又犟,也就只好作罢。从此,“金色家庭主妇”一词传遍全县。

马书记除自己以外的五个家人,从未坐过一次公车。有一次下乡回来,进城后看到马书记的一个孩子在路边,同车人都叫司机停车让孩子上来,马书记却坚决不同意,他说:不要让家人养成不良习惯,以后总在路边等车。至于家人干政,家人受贿等,就更不用说,那是绝对没有的事。马书记的家风如此,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全县的党风政风,值得我们后来者永远借鉴。(桂阳县农业局退休干部 雷子渊)


图片:来自广西 李锦华


推荐阅读

当年为了当班长,偷了家里一包糖发给同学们后,我被打的皮开肉绽……

“小同志,我这里有个红包要退还给你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