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北大荒”征文】李永庆:老柞山与老将军
李永庆,男,1961年,1977年毕业于北兴中学,先后在瓦厂、修配厂工作,业余时间钻研文艺理论学习,坚持自学。1986年调入北兴农场文明办工作,后在老干部科、经理室、劳服、林业公司、前峰林场任职。2012年秋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创作理念坚持赞美故土,歌颂家乡的文学之梦,至今写作文字40余万字。
五月的北大荒到处充满了生机,玉米、大豆钻出黑土地,露出嫩黄的小苗。公路边的白杨将六米宽的水泥路罩得严严实实,车子行驶在绿色长廊之中。今天是5月24日,早上六点多,我与妻送岳母到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住院。昨天夜里刚下过一场小雨,庄稼,森林经历雨水冲洗,在早晨的阳光下绿得更加清新明亮。车子刚过金矿三忿路口,老人问了一句,径直走的方向是哪里?妻子说,是三十连。老人回头向东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阳下的映衬上下,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景象。老人告诉我们,老柞山,我在这里炼过铁。我继续追问,于是她为我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老人出生在山东省单县的一个小村。1958年的春天,刚成家的她随丈夫一起来到北大荒,投奔到大伯哥转业的地方——八五五农场龙庆分场。新中国成立的崭新时期,“三面红旗”“大跃进”“大生产”“大炼钢铁”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地处偏僻的北大荒更是响应祖国的召唤。这一年的初冬,龙庆通往勾里土路突然热闹了。白雪覆盖的大地,森林在马爬力、拖拉机的喧闹声中留下深深的印辙。老柞山里有铁矿,会战之前,转业官兵开始挖地窨子,搭马驾子,运物资。准备就绪,分场调动500多人的开采大军挺进深山老林。
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零下30多度的严寒,对于一个山东女人来说,面临的是一场严酷的考验,手脚冻得如猫咬一样。而人们工作热情高涨,一位金姓的鲜族青年在施工现场,开釆铁矿石的一座小山包。炸药埋在深处多时没有爆炸,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时间过得如此漫长。他主动向领导请战,要求前去观察。当时,很多人都反对,但他决心已定。白雪留下一串青春的足迹,还有十米,一声巨响,飞石、黑土、雪面四射天空,人们惊呆了。回过神之后,人们冲向了现场。躺在雪地上的小金已昏迷过去,送至分场医院后又转至沈阳军区总医院。生命保住,但左眼失明,一条腿截肢。
老柞山铁矿经过五百多人、五个多月艰苦奋战,终于在早春时节冶炼成功笫一炉铁水。望着金红的铁水,在场官兵激动了,高兴了,流泪了。这里不仅包含了全体参战人员的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消息传到了分场、总场、农垦部。早春的森林依然是寒风凜冽,寒气逼人,而人们劳动的热情却十分高涨。因为听说王震部长要来矿山视察。盼望的时刻终于迎来了一个阳光高照,风和日丽的天气,官兵、职工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整齐地列队迎接。
接近中午,一辆军绿色美制吉普车出现在山梁的西侧。车子越来越近,车至欢迎的人群前。王震将军走下汽车,身穿一套褪了色的军装,满脸微笑。老部长讲些什么?大家光激动、高兴了,谁也没有记住。之后,王震将军为劳动模范发了一件奖品,是一件御寒的红色绒衣,这位李姓老人至今健在,年过八旬。
青山依旧,斯人已去,如今巍然屹立的老柞山已建起一个小型金矿,生产黄金几十年,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本栏编辑:马才锐 微信:mcr1201
公共邮箱:m151469258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