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3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14岁少女开房被父亲打骨折”:给女孩最好的保护是底线教育

2018-02-10 槽值 谈心社


14岁女孩,早恋,开房,被父亲打到骨折。


短短几个词,不知道多少孩子忿忿不平,也不知道多少家长有苦难言。


有人在论坛发帖,自称是位母亲,讲述了14岁女儿因为早恋开房,被丈夫打到尾骨骨折的事。


开始得知女儿早恋时,平时对女儿有些偏爱的父母没有一棒子打死,而是采取了“软着陆”,跟孩子苦口婆心讲道理。


告诉她怎样的爱情才是健康的,美好的,积极的。


母亲发帖称向来偏爱女儿 / 天涯论坛


可女儿不信,她讲自由,讲尊重人权,谴责父母世俗、low,讥讽父母是落伍的土老帽。


她瞒着父母偷偷出门和男孩约会,回家就撒谎,被拆穿还理直气壮。


深知孩子叛逆期的父母,只好给女儿强调了两条底线:


一是绝对不允许有性行为,二是学习始终要放在第一位。


然而,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从班级前十倒退成倒数第六。


同时,她做了一件让父母绝望万分的事——和男友开房了。


这天,女儿彻夜未归,父母绕着城市找了一圈又一圈,动用了所有关系。当最终确定女儿在酒店时,父亲慌得腿都站不住了。


找到女儿时,她和男友都光着身子。


父亲强忍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回家后,气得发抖的他扇了女儿一耳光,骂她不知廉耻,不懂自爱。


从没被打过的女儿也气红了眼,拿起东西就疯狂地摔,把书一本一本往父亲脸上砸。


看着毫无悔意的女儿,父亲暴怒之下抓起打冰球的杆子,没料到下手重了,将女儿的尾椎骨打到骨折。


后来,女孩问哥哥:“我真的做错了吗?”


她的哥哥这样回答:“不知道,但是如果你做了一件事给周边人带来了困扰,那就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对“性”的盲知


女孩不懂自己错在哪,因为她从来不曾真正认识“性”。


撒贝宁在《放学别走》里和00后讨论过早恋的话题。


“在中国的教育里,一直有一个领域充满了神秘,就是性。青春期的这个阶段里,你们会产生本能的冲动,如果这时候没有把握好尺度,将会酿成一生都很后悔的错误。”


这也恰恰是父母们反对早恋最重要的原因:孩子的身体底线意识,太薄弱了。



她们接触到的信息,多半是性的美妙,恋爱的自由,身体的自主。


可他们不知道,冲动过后,自己面对的将会是怎样的残局。


去年,某视频平台上被爆出14岁女孩晒孕肚的视频截图。



随即一波00后晒娃狂潮波澜而至,看得90后“老阿姨”目瞪口呆。


真正难以启齿的,却是这背后藏着的无数台流产手术和鸡飞狗跳的家庭。


国家人口计生委总结,流产年轻化趋势明显。4万人中,25岁以内妇女所占比例为47.5%。


另一项调查显示,46%的被调查未婚青少年对人工流产持无所谓态度。


堕胎的过程,远没有广告里介绍得那样轻松。


2010至2014年期间,全球每年约2500万起不安全流产(占流产总数的45%),几乎全部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人流3D示意图


十几岁稚嫩的身体,如何承受流产这样巨大的伤害?


即使躲过了清宫、血崩、不孕不育等可能的危害,终结过孩子生命的少女,也可能面对难以摆脱的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医学刊》调查过150位堕胎的女性,其中43%的人当场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日后再调查,10%的女性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堕胎产生的愧疚感,使她们在漫漫长夜里,经常听到孩子的呼唤。


珠海的19岁未婚少女吴芳(化名)意外怀孕,因为怕别人笑话,她在分娩后亲手掐死了刚生下的儿子,扔进垃圾桶。


采访时记者问她:“你担心这会给你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带来影响吗?”


她说:“我现在不想再谈恋爱了,以后也不会嫁人。”


过早越出的底线,不仅毁了青春里一段美好的感情,甚至丧失了期待未来的勇气。


没有一个父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孩子面对这样的可能。


除了爱还有其他事


故事里的的女孩曾对母亲说:他是全世界最好的人。


在少女的爱情里,他是王子,她是公主,谁来阻止,谁就是做尽坏事的恶龙。


父母给她定好的第二条底线是:既然身份是学生,成绩就该在第一位。


换言之,爱情不是你最重要的东西,更不该是你的唯一。


这位母亲,在文章中分享过一段与女儿的对话。


她问女儿和男友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女儿说:浪迹天涯,走遍世界。


而当母亲循循善诱浪迹天涯的花销时,女儿的回答是“为什么要想那么远……“



幻想中的诗与远方很诗意,可苟且的资本都没准备好。


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全身心的赌注都押在认识至多几年的男孩身上。


乐嘉给女儿写过一封关于早恋的信。他在结尾处说道:你的电话费实在太高了,今后电话费自己打零工去挣,不能总是讨零花钱谈恋爱,很没本事。


连生活都失去依附,生命里只剩下空洞的懵懂爱情,真的很没本事。


《怦然心动》里,朱莉对布莱斯一见钟情,最大的心愿是得到他的吻。



每天,她千方百计地接近他,做了许多蠢事。


布莱斯的眼里,“讨厌她那么粘人,像个没遮没羞的橡皮糖,甜得过于发腻,让自己备受难堪。”


在朱莉眼里,却觉得“他连推开自己的动作,都帅气得一气呵成。”


少女的爱情,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可朱莉明白自己的底线是什么。


当布莱斯担心她家送来的鸡蛋有安全问题而扔掉,并欺骗她,自己家人很喜欢鸡蛋时,朱莉感觉自己的尊严被践踏了。


迈过底线的布莱斯,从此成为朱莉眼里不懂尊重感情的懦夫。


失去这份迷恋的朱莉,仍然活得很快乐。



她有懂她的父母,有钟爱的鸡蛋事业,还在比赛上拿了奖。她的生活由无数斑斓有趣的画面拼凑,丢掉了爱情这一环,依然可以笑得灿烂。


但大多数女孩,都没能弄清自己心里那条感情底线。


于是一降再降,愈来愈低,卑微到了尘埃里。



十几岁的男孩,肩上扛不起责任,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他的句句承诺不过是纸上谈兵。


谈情说爱时浓情蜜意,新鲜感一过,男孩摇摇摆摆走人,未成年的女孩却要背负不自爱的骂名。


刘瑜在《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中这样吐槽沉溺于感情的女人:


“如果这些女孩把她们得不到的痛苦、失去的痛苦、不得其所的痛苦统统转化为创造性活动中的生产力,这该是多么大的一次解放啊。这个世界又会冒出来多少女爱因斯坦、女托尔斯泰、女贝多芬、女比尔盖茨啊。”


可是这些女孩不。她们不要生产力,蹲在感情坑里死活不出来,与自己那点小伤痛战斗得血雨腥风。


为什么总强调女孩要富养?


其实是,当你有了浪迹天涯的资本,就不会因为他送的一点炭火而感动不已。


自己的世界变大以后,那个男孩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占据很大的比重。


你不会因为遇见第一个心动的人,就觉得此生都遇不到更好的人了。


一段好的感情,不是让你放弃任何的原则,而是让你发现自我的可能性,拥有更强大的力量立足于这个世界。


给孩子底线教育


当然,不打骂也并不等于溺爱。


在女儿打破“成绩”底线时,帖子里束手无策的父母说明了自己能接受的底线,可在女儿心里,他们毫无权威。


女儿在没规矩的世界里我行我素,在未来撞破南墙。


也许父亲的一顿棍棒,能遏制住下一段“噩梦”的可能,但以服从为目的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在未来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


打到尾椎骨骨折的心理阴影,和发生性关系的心理阴影哪一个更严重?我们真的无从知晓。


但让一个孩子对“爱”充满恐惧,失去爱人的能力,也是父母不愿见到的。


如黄磊所言:父母要做的是往健康方向引导,包括在性方面对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保护好自己,并不是一味地去批判孩子,和孩子做斗争。


十几岁的感情,最纯真,它会一辈子留在最美好的记忆里。


它不是大逆不道的代名词,也不需要“格杀勿论”。


《完美陌生人》里,在得知女儿谈恋爱并与男孩约会时,她的父亲往她包里塞了一个避孕套。


他做了最坏的打算,也尽全力给了女儿保护。


吃饭时,女儿Sofia打来电话问父亲该不该去男孩家过夜。父亲的话令人动容:


“不要因为他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该是唯一的理由,你也别指望我多支持你去。但我要说的是,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时间。



最终女儿没有去男孩家。


她明白了父亲的话,自己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过夜”的后果。


心理学在对养育的研究中,提出了“理解性回应”的要求。


不论是打骂还是溺爱,都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背后的原因。所以他们叛逆,他们抗争,他们寻找一切机会表达自己的力量和“先进”道理。


而从“我不能”到“我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从接受灌输到形成健康自主的观念,需要父母的引导。


杨澜在采访中提及: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愿意跟你交流。不然事情照样会发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绑架式的控制和放养式的开明,都算不得教育。


成功的教育下,孩子有软肋也有盔甲。善良得有原则,感性得有底线。


真正教会孩子明确底线,在故事开头就遏制悲剧,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参考资料:

[1] 南方新闻网:少女分娩后杀婴续:被判刑四年

[2] BBC NEWS: China media: High abortion rate. 2015.1.27

[3] Jeanie Lerche Davis. WebMD.Teenagers: Why Do They Rebel?

[4] Gao Y, Lu Z Z, Shi R, et al. AIDS and sex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China[J]. Reproduction, Fertility and Development, 2001, 13(8): 729-737.

[5] Milevsky A, Schlechter M, Netter S, et al. Maternal and p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in adolescents: Associations with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life-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007, 16(1): 39-47.

[6]吴尚纯, 邱红燕. 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5): 479-482.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