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不是片名太“烂”,它早该刷屏

谈心社社长 谈心社 2020-09-10


这是谈心社《酷读电影》专栏第三期。


在这里,社长将为你深扒好剧,拔草烂片,分享你不知道的电影另一面。


原来看电影,可以这么酷。




1925年,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小镇 。


圣诞节前夕的欢快氛围,被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白喉一扫而空——


镇上的孩子们接二连三地病倒了。


在当时,白喉传染性强,又极其致命。


十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没有血清,一旦患病,就等于被下了死亡通知书。


而最近的救命血清,在小镇的几百里之外。


冬季的阿拉斯加州,天寒地冻,一场世纪风暴即将来临;


港口封冻,飞机停运;


小镇里的孩子们处在生死一线……



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是一位雪橇手和他的一队雪橇犬。


人们决定,通过雪橇,出小镇、取回血清。


雪橇手赛普拉和他领头的雪橇犬多哥,踏上了一场充满未知和艰险的旅途……


这是电影《多哥》的故事。


去年12月份,《多哥》在美国上映,无数人为之动容流泪。


因为特殊时期,再加上片名的距离感,它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你可能想象不到,平日里承包你沙雕表情包的哈士奇,会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挑战身体和毅力的极限,成为拯救人类生命的“英雄”。


 


一场冒险的生命之旅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之旅。


临行前,小镇家家户户的居民,都在门口目送赛普拉和多哥。


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程,凶多吉少。



女主人望着多哥,轻声叮咛:


“带他回来,好吗?你也要回来。”



多年以来,赛普拉习惯了让多哥做领队:


“他是所有雪橇犬里,最聪明、最勇敢的一个。”


事实上,多哥已经十二岁了,他的年纪并不适合再做领队。


哈士奇的平均寿命是10到15岁——他早就过了最身强体壮的年纪。


没那么年轻的多哥,能完成任务吗?


困难,比想象中多。


茫茫雪原上,一片白色、没有参照物,很容易失去方向。


赛普拉认错了路,指挥着雪橇队向前奔走,却没注意前方的雪下,是万丈悬崖。


他们距离悬崖越来越近、因为是下坡,队伍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千钧一发之际,多哥及时停住脚步。



在近乎垂直的陡坡上奔跑,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惯性。


多哥努力停住了,后面的队伍却因为惯性往下滑。


此时的多哥,腿部已经受了伤。


但他没管那些,用尽所有的力气调转方向,拖动队伍向坡上爬行。



为了更快取回血清,赛普拉选择横穿结冰的大海。


看似厚实的冰层,发出惊雷般的响声,不断炸裂。


一不留神,就会踏入滔天的海浪。



眼看就要到达对岸,雪橇队却被困在了最后一块浮冰之上。


只有一步之遥,但隔着无法跨越的海浪。



情急之下,赛普拉用长绳系住多哥,把他抛到岸边。


而多哥,则用他弱小的身体,拉动巨大的浮冰。


一边使劲,一边发出痛苦的呜咽。



在最危险的时候,多哥就是赛普拉的眼睛。


返程的最后一段,世纪风暴已经来临。


一片惨白,漫天风雪。


人无法辨别方向,甚至都睁不开眼睛。


赛普拉只能停下雪橇,对多哥说:


“我们需要去下一个路屋。我知道你可以。”



灵敏的多哥,真的凭着嗅觉,找到了下一个路屋。


在路屋门口,他又累又冻,已经晕倒在地。


这是多哥第一次倒下。


在惊心动魄的旅程中,他已经屡屡负伤。


赛普拉将他抱上雪橇,每一次,他都扭头就跑,自始至终,倔强地奔跑在队伍的前列:


没完成任务之前,使命感不允许他休息。



终于,诺姆市的孩子们,等来了救命的血清。


而十二岁的多哥,几乎耗尽了全部的生命能量。



 

多哥和赛普拉的成长史


多哥并非生来就是优秀的雪橇犬。


恰恰相反,他血统不纯,身材矮小,赛普拉几次想要将他抛弃。


女主人捡到多哥时,他是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狗。



温柔的女主人让他睡在卧室里,轻轻抚摸。


赛普拉对此嗤之以鼻:


“阿拉斯加对弱者非常残忍。如果他活下来,会给这个品种带来什么?”


女主人沉默片刻,坚定地说:


“幸存者的心。”


在气候恶劣的阿拉斯加,多哥幸运地活了下来。


甚至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活泼天性,和出色的“拆家”本领。


他总是在奔跑,没有笼子能够关住他。


把他关进狗舍里,他用爪子刨地洞,钻了出来。



把它锁进屋子里,它环顾四周,观察环境。


跳上书桌和柜子,再从通风的管道口,挤了出来。



赛普拉非常生气,决定把这个不听管教、热爱捣乱的小“魔鬼”送人。


新主人知道他是“逃生大师”,所以锁紧门窗,让房间密不透风。


这没能难倒多哥。


他用身体砸破玻璃,浑身是血地冲了出来。



当赛普拉再次看到多哥时,这只小狗的执拗,让他刮目相看。


他终于愿意试着将多哥绑上雪橇,却惊喜地发现:


多哥不是天生的雪橇犬,却是天生的犬王:


从最后一排,到领头的位置,他总能轻易地和别的狗狗打成一片。


虽然身材矮小,但奔跑起来,身姿矫健,毫不逊色。

 


赛普拉给他取名叫“多哥”(Togo),是日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Togo Heihachiro)的名字。


后者率领弱小的日本海军,大破沙俄海军,震惊世界。


后来,多哥也确实如赛普拉期待的那样。


带领着名不见经传的雪橇队,一举拿下雪橇比赛的冠军。



虽然是弱者,但反而多了几分忠诚和倔强,这大概就是女主人说的“幸存者之心”。


完成旅行后,多哥身体虚弱,不足以再支撑拉雪橇的运动。


赛普拉再出门工作时,便将他留在家里。


看着窗外疾驰的雪橇,多哥一如既往地,破门而出。


不顾一切地奔向赛普拉。



这一刻,赛普拉突然明白:


“我一直以为他为雪橇而活,其实他是为我而活。”


从前,赛普拉孤身一人,来到阿拉斯加寻找金矿。


自然环境的恶劣,让他变得冷酷无情。


不提高效率,就无法在这里生活。


因此,在他心中,雪橇犬们不是宠物,也不是孩子,只是一种工具。


多哥的出现,让他渐渐明白:狗狗并非工具,而是他最忠诚的朋友。


他们重新开始了旅程,但不是在雪橇上。


赛普拉陪着多哥散步,遛弯,晒太阳。


他发现慢下来的生活,也一样美好。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多哥成为了父亲。


他生养的狗狗们,后来被带到世界各地。


从这些小狗中,培育出了名为“西伯利亚赛博拉犬”的新犬种。


一个因智力、耐力、勇气而备受珍视的品种。


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良好的天性,与人类结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后来,多哥以16岁的高龄去世。


赛普拉和妻子,继续在阿拉斯加,和雪橇犬们一起工作。


但每一趟雪橇之旅,都会让他想起曾经那只,最活泼、最勇敢、最可爱的狗狗。

 


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电影《多哥》,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


1925年冬季,在阿拉斯加州诺姆市,白喉肆虐。


狗拉雪橇,是唯一可行的运输工具。


而取回疫苗的生命接力,其实是由20个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共同完成。


赛普拉和多哥真实存在。他们经过的,是整段旅途中最长、最危险的路段。


接力全程一千多公里、气温低于零下30度。


而他们仅用4天时间,完成了超过一半的路程。


赛普拉和雪橇队 / 图源:alaskastock.com


在电影中,生命接力的最后一段,由雪橇手冈纳·卡森,和雪橇犬巴尔托完成。


经过媒体的报道,他们红遍全国,成为受人追捧的大英雄。


而功劳最大的赛普拉和多哥,一度默默无闻。


真实的历史也的确如此。


血清接力十个月后,一座巴尔托的雕像,在纽约中央公园立了起来。


赛普拉曾说,每一支队伍都为生命接力拼尽全力。


“但我不喜欢巴尔托的雕像。如果有任何一只雪橇犬值得被特别提起,他一定是多哥。”


纽约中央公园的巴尔托雕塑 / 图源:Wikipedia


尽管如此,卡森和巴尔托同样度过了艰难而惊心动魄的旅程。


据卡森自述,他们的路段几乎在黑暗中完成。


加之狂风暴雪,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而这样一对名噪一时的英雄,却有一个令人唏嘘的后半生。


卡森和巴尔托/ 图源:Wikipedia


风光无限之际,卡森曾带着雪橇队巡游全美。


而当名气散去,卡森穷困潦倒,连回阿拉斯加的路费都没有。


现实中巴尔托,血统不纯。


因为幼时做了绝育,他失去了培育下一代的能力。


为了凑齐路费,卡森只能将巴尔托在卖给了当地的马戏团。


曾经共同出生入死的伙伴,如今不得已被卖掉。


巴尔托的遗体被制成标本,存放于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源:Wikipedia


幸亏巴尔托在马戏团表演时,遇到了忠实粉丝,乔治·金布尔。


他发现曾经的英雄犬,拴着铁链,关在狭小的笼子里,痛心不已。


于是为他们赎身,带回了自己的故乡,克里夫兰市。


巴尔托这才能够以体面的身份,安度晚年。


《多哥》的电影,聚焦一段冒险的拯救生命之旅。


情节简单,却具有振奋人心又感人至深的力量。


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有更多的机缘巧合、变幻无常。


在令人唏嘘的故事中,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无论是多哥还是巴尔托,都是可以被托付性命的朋友。


他们既忠诚勇敢,又可爱蠢萌,在无数个生死存亡之际,与人类并肩作战。


再次回看《多哥》和它背后的真实事件,社长觉得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


或许它更能给我们带来思考的,是正越来越复杂的“人”,是不是能在动物身上,找到某些渐渐丢失的东西。


巴尔托不需要荣誉、勋章和人们的顶礼膜拜,他想要的不过是战友的陪伴、一个平静的晚年。


多哥不是为了雪橇、为了赢得比赛而活,而是为了那个救他、养他、训练他的主人;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或是寻求做事的意义,动物们却知道:爱就对了。

“若我能将幸福带给你,我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正如《多哥》的那句热评:


“狗狗是你爱他,他爱你。但人不是。”






《谈心社》招聘新媒体坐班实习生
线上约稿作者
单篇稿费300-800元
点击☞招聘☜即可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