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句话告诉你“知识付费”从来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

2017-03-10 灰鸽 灰鸽叔叔





你没交过学费吗?





客官别走

下面还有

.

.

.




免费内容和收费内容的逻辑肯定不一样,但如果真想通了这个逻辑,你就会发现能提供付费内容的创作者并不多。




前两天参加了罗辑思维关于得到的发布会。虽然被误认为是消失了好几年的微博大V灰鸽子银水,但我还是很高兴。毕竟罗胖本人也经常被误认为是罗永浩的。回来后要求分享的年轻人比较多,而且遍布上海多个区域,考虑到我双休要带孩子上补习班,再过几天这事儿的时效性也差,就在这里先做一下预热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罗胖。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可能和内容付费并没什么关系。


第一个,我们都知道罗辑思维对外号称是从来不用PPT的。但他们有人肉实体PPT啊:



我很认真地跟坐在前排的熊太行微信交流了这一问题。我说,这样的做法很费纸,费纸就是破坏森林,破坏森林就是光头强的帮凶,作为熊大熊二的本家,你怎么不上去说两句?


第二,我一边听一边记,虽然知道事后肯定会有文字记录流出,但我还是生怕有些名言金句被阉割掉。例如,不做流量,付费的那一刹那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好的出版社是商务印书馆,等等。


我吃完晚饭还在咀嚼这些话语,直到第二天早上三表和我沟通心得体会。我说,“我总觉得昨天什么地方的理论不太对劲,但说不上来”。


三表说,“成功者不受质疑。”



两天过去了,总算隐约能想明白一些:知识付费到底是不是新鲜事物的逻辑;罗辑思维放弃现有视频内容的逻辑;以及为什么绝大多数内容提供者并不适合做付费知识的逻辑。


第一,“内容付费”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知识付费”也不是。人的一生,为内容买单的时刻贯穿始终。当你追了一部剧,在女主人公将死未死的第六集,突然页面显示“付费观看”;当你在股市里翻江倒海,突然弹出一个框“添加QQ群XXX抓每日牛股”;当你千辛万苦买下了草榴社区的邀请码……


但这不是“知识付费”。用罗胖的话说,这些内容“无法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它的确有商业价值,这一点投资者和运营人员倒也不必妄自菲薄。“让人更有乐趣地排遣无聊”本身就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商业路径,只不过罗胖不走这条路。


“知识付费”也不是新路。你给孩子交学费时,就是在为知识付费,就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下载学而思新东方的APP充值看在线课程的时候,也是在为知识付费。我们之所以对得到或者喜马拉雅的“知识付费”感到新奇,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并不认为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不发证书的、没有考试评价的内容,拥有直接支付的价值。它们缺乏一种知识获取的仪式感——比方说要端端正正地坐在一个物理空间,或者读完一年后会拿到一张培训证书——这种仪式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人们对“知识”这个表现形式的认知,并直接影响了公众的购买心理。


所以所谓的“知识付费”新风口,实际上是碎片化、没证书、不考试的线上知识的付费风口。内容提供者所要证明的,就是这种毫无仪式感的获得方式,能够迅速改变购买者的观点认知或者交际圈层,用罗辑思维的话说,就是人格跃迁。


所以这就解答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罗辑思维居然放弃了拥有高流量的周播视频?要我说你别放弃啊,你卖卖蔬菜水果给我导导流也好啊,但人家居然就真的放弃了。由周播的视频改为日播的音频。


在全网都认为短视频是风口的当下,这个冲击来得猝不及防。刚才还有员工问我,我们是不是考虑放弃一些视频线。一看就是得到的忠实用户。其实这种战略思考,可能比我们表面看到的更为细致——它几乎是对“时间”的绝佳阐释。


音频是最符合“国民总时间”理论的信息载体——至少到目前为止,它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人类边从事其他劳动边获取信息的方式;图文是单位时间内获取信息最多的内容形式——同样300字的文稿,视频或者音频需要一分钟,阅读文字只需要10秒。音频+文字,也构成了得到的主体。


碎片化知识的核心,就在于为读者节约时间。只有证明这一点,才能彰显其非系统、不给证、内容短的核心价值。需要用户集中精力、放下手边所有事情的视频,显然与这个概念背道而驰。视频的本质诉求是让大家去消耗时间,而不是节约时间。如果得到进军视频领域,就代表了它抛弃了碎片化路线,转向了人文社科的沪江网——虽然那个路径不错,但显然不是得到目前的战略。它还要为碎片化证明价值呢。


第三,很遗憾,绝大多数当下的内容提供者都不适合做碎片化的收费尝试。真收也可以收,粉丝每人捐个一百块跟众筹加会员一样,但从发展的角度说,大多数是对IP的消耗,而不是加持。


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是:免费和收费的运营逻辑完全不一样。尽管同样渴求传播力,但在商务层面,免费的内容只需要对广告客户负责,一个项目经理就能应付;而收费的内容需要对每一个购买者负责,它需要的是一个客服团队。也许一个错别字,就能迎来成千上万的电话和短信,如果没有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下场可想而知。


用户同时扮演金主和信息获得者的角色,也意味着他们很难把内容当做消磨时间的产品,他们的态度会比免费时更为苛刻,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失都可能在社交平台发酵,并最终影响复购率。


而从内容核心来讲,“知识”的特征在于长期阅读的价值。简单说一年后回看第一期,仍可能有所收获;而目前绝大多数的线上爆款内容都基于热点,短期特征明显。如果把后者的内容做收费尝试,无异于杀鸡取卵。


现在广告接得不错的不要考虑收费,收费的不要考虑广告,应该也是内容创作者必须做到的一个坚持。



成功者不受质疑,这个确实。同样一件事,可能罗胖做大家就觉得是方向,我做就是自焚。这倒不是偏见。有一点必须承认:同样的决定和探索,在不同人手中,结果就是不一样。


跟风前,多琢磨。






生活充满烦恼?带孩子非常困扰?遭遇和我一样的秃顶中年危机?请——


直接对本号聊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