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海丝土坑港市遗址《古厝寻珍—儒商并重的传奇》今晚央视国际频道播出!
点击上面蓝色字
泉港土坑村港市遗址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核心保护区域共有16个点,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土坑村自古以海为生,海运商业发达,有延续至今的家族式海运传统。明清时期,土坑村刘氏族人出海经商,航线北至浙江宁波等地,南至广东汕头及东南亚等地,尤其与泉州港、厦门港、漳州港的海运贸易最为密切,现存码头、集市遗址。从明代开始,土坑村刘氏族人历经10代人陆续兴建起40多座大厝,现存明清建筑27座。
在唐、五代头北海运兴起的同时,作为处于太平港出海口、面对秀屿港(时称小屿港),南联泉州港的土坑湾,早有先民郑氏等多姓群众,参与海洋贸易,并在村中建造祭拜神庙,祈求平安。现后墘村遗留有“莲坑宫”,以及联通海域的割山村“莲坑沟”(土坑邻村)和后墘村的“莲坑潭”,见证当时海洋贸易的点点滴滴。
宋、元时期,先于刘宗孔入住土坑前埕、濒临厦门口埕的刘郡(音名)家族,已开始海洋贸易。根据刘郡家族留下来的宋代“八角井”,其现保留30多亩的旧宅地,刘宗孔初来时向他们族人借火、借饮“八角井”井水的故事,刘郡族人与刘宗孔家族共同建设的吾案宫的遗存文物,刘郡族人居住地遗留的建筑构件。
在广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土坑地域也开设了不同风格的专业店铺,如专营产地南京的布匹店、专营海外产品的洋货店等,街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商业辐射范围境内达到厦门、泉州、莆田、宁德、三明和四川、江西、广东、海南等地,境外主要为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这些古代海商民居保留闽南传统建筑风格,排列有序,布局精巧。大厝多为两进三开间、三进五开间,共四排,中间是一条商住两用街,形成海港集市。清代,土坑村海市商贾如云,贸易兴隆。德源、勇源、施铺、振铺、顺裕、来铺等店铺井然有序,一家紧挨一家,从南到北一里有余。2014年,土坑村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每晚20:00首播的《泉港新闻》
★ 2016年7月11日、7月18日,“泉港广电”连续两周挺进全国县级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百强榜,分别排名第85位、第89位;(20160703—09、20160710—16周榜)
★ 2016年8月8日,“泉港广电”挺进全国县级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百强榜,排名第75位;(20160731—0806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