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网球何华立:半年20万用户,中国能够很苦逼做这件事情的, 可能也就是我们了【九合专访】
今年年初,九合投资好动网球,这是一个面向网球爱好者的新媒体与社群。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好动网球从在微信端用户数刚过一万的新号,成长为拥有近20万粉丝、30个地区用户群,6000余名活跃群成员的网球领域第一大号。从6月起,到今年10月,好动网球还将在全国17座城市开展“好动网球全国联赛”,打造中国最大的用户参与性网球赛事IP。
探索中国网球迷的边界,做「中国最大的网球爱好者欢场」,是好动网球的野心所在。
「体育是个重运营的领域,我们目前做的事情,也许不像高科技改变生活那么惊心动魄,但中国未来肯定会需要这样的公司。从内心来说,这件事我们势必会做的很苦逼,但在中国心甘情愿苦逼地做这件事的,可能也就是我们了。」
——好动网球 CEO 何华立
2015年10月15日,又是一年中网结束,时任中网营销及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的何华立迎来自己第30个生日,这一天他心情复杂:这是他在中网过的第八个生日,也是最后一个。“今年肯定要离开了”。
身处这样的职位,在一些人眼里既光鲜又稳定。但他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到了临界点,需要一些变化”。2015年下半年,何华立开始逐步将一部分业余时间和精力放到“好动网球”这块试验田上来。“30岁,如果再不出去创业就晚了。”
何华立在球场
与让他下定决心放弃这段职业履历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叫张奔斗的46岁男人。
张奔斗是中国网球媒体圈的红人,国内网球球迷几乎无人不知这个名字,“看网球只认张奔斗”,这对一位做了20年网球报道的记者而言,无疑是最好的褒奖。早在199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开始,他即担任《体坛周报》的撰稿人,3000期报纸里有将近2000期刊载了他的稿件。在李娜和郑洁相继退役后,自称以上半段职业生涯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网球黄金十年的张奔斗,转而以期盼与记录中国男子网球的突破,作为职业生涯下半程的最大理想。
但好动网球诞生后,张奔斗有了新的梦想。
尽管早年在中网做媒体关系维护时,何华立已经结识了“奔斗老师”,有一些业务往来,但他也从没想过,“看着张老师文章长大”的自己,能有一天与张老师成为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2015年中,张奔斗正经营着一个叫做“网球斗秀场”的微信公号,这是2014年温网期间,张奔斗与中网联手创建的微信平台,文章嬉笑怒骂极富个人风格,用户量也已过万。但一年过去,双方的合作似乎变得有些“意兴阑珊”——中网如何操作这个官方自媒体平台的问题上总有徘徊,“网球斗秀场”也面临着难以充分使用中网这一平台性资源的瓶颈。
双方都面临抉择。继续与中网合作?还是自己单干?此时,何华立给他提供了第三条路——一起创业。
“张老师给了我一封邮件,短短几个字——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跟你合作?”收到这样高冷而直接的回应让何华立有些吃惊。彼时,何华立在北京,张奔斗在上海,自诩“自己是粗人,张老师是文青”的何华立,给张奔斗回了一封很长很长的邮件,“大概就是说了说我想做的事,谈理想、情怀、抱负嘛,”何华立笑道:“就这样把’老人家’打动了!”
2015年7月29日,好动网球发布第一篇文章,张奔斗执笔:“如果你好动并且喜欢网球,来这里就对了。”
就在同一天,在张奔斗经营了一年有余,积攒了过万粉丝的公众号“网球斗秀场”上,他发了最后一条推文,名为《如果你爱斗秀场,请取消关注》,里面这样写到:“我搬家了,搬离“网球斗秀场”,搬到“好动网球”。跟着我一起搬过去吧!斗秀场里没有我,你们会孤单;好动网球里没有你们,我会孤单。斗秀场里有我们温暖的过往,好动网球则承载着我们更欢乐的未来。”推文发出不到半小时,好动网球新粉丝增长破千。
此后四个月内,好动网球迅速集结了多名网球领域意见领袖,包括“全中国写网球技术写得最好“的工匠付饶、知乎网球板块拥有六万多粉丝的第一达人靳晓楠,以及数名优质特约作者。凭借着源源不断生产的优质内容,在同类账号中,“好动网球”迅速做到了行业第一。有粉丝在评论里诙谐地说“就喜欢好动网球又污又二次元的文风。”
20万粉丝的网球爱好者欢场,雏形初现。
中网八年 不断成长
2007年,何华立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机缘巧合去了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从助理做起,“赛事营销方方面面的事都干过”。这一做就是8年。
跟网球结缘,完全是偶然。从小喜欢体育的何华立最热爱的运动是足球和篮球,“网球也会看,但还是少了些。”他回忆起,第一次拿起球拍是在大学,“觉得时尚报名了校网球协会”,但却因“训练时间是每周六、日早上六点到八点,想睡懒觉”,从报名到装备买好,从没去过。第二次拿起球拍便是来中网工作后。
这份工作让何华立成为中国网球兴起,以及后来市场化、商业化的见证者。2007年的中网,一切都还刚刚起步,社会、球迷对网球这项赛事的认同亟待培养。“当时我们的场地还在丰台的赵公口”;2009年,中网赛事升级,赛场搬到了国家网球中心;2011年,李娜拿下法网冠军,进一步点燃全民网球热情。2015年,中网首次实现盈利。
在中网期间,何华立的工作由为赛事带来的收入衡量。每年年初,他都会在董事会下达的任务书上“签字画押”。不少当时的同事还对一张照片印象深刻——何华立在又一年任务完成后做分享,Kindle上他写下这样一句话:“达到目标不是问题,问题是超出多少。”
何华立是天秤座,这个星座出了很多外交家,以善于处理和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著称。在中网期间,他的能力和处事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这并不意味着磨灭个性。他回忆起,自己仍然经常会有不一样的意见,他常把领导被说做“不成熟”的一句话挂在嘴边——“我如果喜欢干这个事情,不管你给我多少,即使薪水为零,我也会全心全意去做。”
他庆幸,这一坚持和逻辑一直在被自己证明。“我想把这件事做好,做好以后自然就会得到一些东西。但我在做之前不会想清楚预设我会得到哪些好处,然后再去做。”他说自己做事朴素的想法是:“首先这个事情好,第二我想把它做成。”
网球强国,光用职业网球的国际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肯定是片面的,业余网球的普及和网球人口数量的多少更是决定网球在这个国家根基是否扎实的硬指标。越来越多的年轻网球爱好者让中国网球人口的基础正在缓缓牢固起来。
“自去年底以来,明显有更多资本想进入体育行业。”随着中国网球飞速发展,体育产业亦热潮渐涌,体育类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直想自己干点事儿的何华立最终选择出走。“打工什么时候都可以打,但创业错过这个窗口期,就错过了。”
虽然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他依然记得对当时的领导,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说出“我想离开中网”那几个字时的不易。“聊过好几次,每次都是聊好几个小时到深夜。收拾办公室的时候,扔了不少,也带走了好多,都是回忆,都是成长。”
从观赏型IP到参与型IP
人生的乐趣在于不可预知。不管是自己创业,还是为人打工,都可以有一份把眼前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野心”。
“体育是一个重体验的事情。互联网可以提升效率,但还要有足够强的与各方面资源打交道的整合能力。”何华立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点。“纯线上可以做媒体、游戏,但不是体育。”
他也面临很多投资机构会问的问题:“网球市场在中国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产能转换有多少?转换成本是多少?”对此,何华立选择,首先尽可能地在细分领域深耕自己擅长的赛道,脚踏实地地把现在的事情做好。“第一枪的子弹只有一颗,切忌瞄准太多猎物。”他明白,体育现在是社会、投资方觉得该热了,但其实“还没到那个阶段”,这一时期体育领域的创业者,只能“脚踏实地,摸着石头过河”。
凭借这种判断力,好动网球从最高频、获客成本最低的内容资讯入手,切得精准。业内最顶尖的写手、有趣诙谐的文风,再加上团队的高执行力,好动网球迅速打败了其他作坊型的公号,在线上积累了大量的网球用户,他们不仅黏性强,而且互动性极高,各地用户群纷纷建立,在充分社群运营中用户的核心需求被尽可能细化,“大家很愿意互相约球,打球,我们可以把这个机制赋予体系”,由此,下一步道路渐渐明晰——好动要做全国联赛,做全国最大的业余赛事IP。“人和赛事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通过社区把人聚集,通过赛事落地运营把人留住。”
目前,好动网球 共有30个地区群共六千余人,其中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3个海外群,这是好动网球后台所有粉丝的缩影。这些群都由当地带头人“领舵”,活跃度极高,大家可以聊任何网球有关的话题,或者约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甚至有时候会为自己支持的偶像争得“面红耳赤”。“这些人不是虚无缥缈的人,而是实实在在的,接地气的,有消费能力的网球人群。”即将打响的全国联赛,也将建立在大规模流量的基础上,实现与职业赛事的合作,和赛制的创新。
一位好动网球粉丝曾在感恩节给微信后台留言:“我相信你们是中国网球推广的先行者。也许你们等不到最好的时代,但最好的时代一定是由你们创造、支持的,感谢。”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观赏型IP到参与型IP,何华立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归零”。用他的话说,“不能总是虚无缥缈地高大上,总要做些接地气的东西。”当然,对一个成就感驱动的人,从零到一的创业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这一点。说到创业后心态的变化,何华立说,体会到创业的艰辛,自己开始更加敬畏每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每次看到街边开小饭馆、路边摊的商贩很精心地在准备着自己的小生意,他都觉得敬佩。“只要是自己干的,自己在做自己喜欢、自己认为高尚的事情,事业心都是一样的。不管这个事业是小是大。也许很多人一辈子不太容易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只有好好做,事情才会变得不难。”
互联网效率提升的优势在于从不同维度去打。未来,好动网球还将尝试通过线上线下社群众筹切入新兴网球运动员经纪;包括开设线下网球主题咖啡馆等进一步推广网球文化。好动体育的野心与版图,也将在网球做好的前提下,逐步扩展到高尔夫等一系列高端体育项目。
“当一个浪漫的梦想家,同时也要当一个伶俐的实践者”
这是何华立曾经写在微博上的一句自勉。
“之所以叫‘好动体育’,是因为我从小就很好动,又很喜欢体育。”好动体育一则招聘的名称,也是《加盟好动,你必须至少很好动》。酷爱运动,年轻朝气,这是他留给很多人的印象。
认识何华立八年的同事毛烜磊用“单纯”评价这个比自己小很多的CEO,“讲义气,直来直往,从不拐弯抹角。
何华立在办公室的口头禅是“快快快快快”“赶紧赶紧赶紧”,公司刚搬到新办公室,他就把自己的家搬到了步行5分钟能到的地方。但这些并不妨碍“老何”成为一个“能和同事打成一片”的“领导”,在何华立眼中,高执行力已成习惯和常态,真正让他兴奋的是创新,是跨界。在描述好动未来想要尝试的众筹经纪,以及线下咖啡馆等诸多设想时,他整个人从窝在沙发里挺起身来,“这样听我说下来,你也觉得可行的对吧?!”此刻,他的眼中仿佛冒着光芒,像一个梦想家被点燃。
他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在你的一生中,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创建一家属于你们自己的公司。” 他当时听到,觉得“想想都来感觉!”,这次,他真的在做了。
何华立回忆,当年自己寝室六个人,如今还浸泡在体育产业大梦想中的,只剩他自己了。创业之后,这点感受更加深刻。“漫长,持久,你必须有很强的热爱,才能支持你度过初创期。”
他感言,体育类创业,短时间内在中国不太可能像娱乐产业,突然一下就成了大家生活中必备的事,不过他还是觉得,“体育,本来就是一种最好玩儿的游戏,希望这个行业多有大事发生,希望今天凑热闹的人们保持热情。”
这个自诩为粗人,在谈到“情怀”总是嘻嘻哈哈跳过去的30岁年轻人,微博和微信自我介绍都是《立秋》里的一句话,“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
他说,有一年去美国,开车从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四五个小时里,车里反复放着这首歌,这两句歌词让他印象深刻。“当时两边都是戈壁,天特别蓝,路上也没有什么车。”说到这儿,他放慢了语气,“人的经历不就是这样嘛,有些随风去就好了,有些是能留在心里面的。”
这个好动的大男孩,终究没有辜负对体育的这般热爱。
投资人说
投资好动网球我们决策速度很快,只见了两次,基本思考比较简单:
一个是我们看好体育市场在未来三到五年的高速成长,和足球、篮球这些运动项目不同的是,网球更是一种高品质的运动生活方式,这项运动过程本身是对人体质和精神的一种自我提升;
其次,我们看好这个团队的互补性和完整性。虽然当时人还很少,但张奔斗像是个网球领域的“网红”,包括后来加入的付饶,是网球技术领域的专家、网红,有利于好动网球迅速在网球爱好者心目中树立形象,积累用户信任,而何华立是赛事运营出身,那么在未来这支团队进行商业化探索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好动网球在短期里快速积累用户,从1万到20万的原始积累,初步验证了这个团队对互联网、用户与社群的理解。事实上,用户量的高速增长并非偶然。在我和团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针对微信这样的传播渠道配备了专门的内容形态。包括在社群里,有个叫好动暖床君的一个虚拟人物在活跃气氛,为大家服务。传统网球资讯比较分散,碎片化,而好动网球的文章比较人格化、专业化、深度,可能比较长,但内容比较图文化、视觉化的表达,标题和内容都适合转发,特别是在一些赛事报道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比较容易吸引价值观相近的用户的喜爱。与此同时,好动网球通过对网球技术性的持续性关注与解读分析,推出视频教学、工匠付饶、网球童星育成班等栏目,与网球爱好者真实的线下运动生活也能够紧密结合。
下一步好动团队开始进行业余赛事IP的尝试,其实也是在验证互联网、社群的力量在这样的运动生活领域是不是具有很好的转化力和成长性。
总体九合的价值观是,需求本身是有的,而团队非常热爱这件事,有过去的经验去支撑,同时有愿景用新的方式、新的玩法去探索一些不一样的形态,那么我们就愿意一起陪伴着尝试看看。
——九合创投投资经理·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