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创投王啸:给技术创业者的一封信
作为一家技术起家的VC,我们从未放松对技术发展和技术人发展的关注与探讨。去年年底的《现在到底还是不是“技术创业”最好的时代吗?》里,我们看遍了互联网的发展史,最终得出了肯定的答案;九合优秀Portfolio青云QingCloud2016大会上,我们也毫无保留地提出:技术型人才创造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如果未来创业过程中CTO只拿1-2%,这个公司基本没戏。
这次,我们想从职业生涯的角度入手,说说技术人的职业发展路径,说说技术人的创业路该怎么走。本文整理自王啸在4月14日WOTA全球架构与运维技术峰会上的发言,与其说是一份演讲稿,不如说是一个十几年的技术老兵,在经历了创业,投资,见了更多创业者之后的一些心得与忠告,与各位共勉。
ENJOY.
WOTA全球架构与运维技术峰会由51CTO主办,作为业内顶级技术盛会,每年会邀请来自Google、LinkedIn、Airbnb、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海内外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大咖齐聚一堂,分享架构实战心得与成功经验案例。
要点概览
技术是一碗青春饭:技术人的三种职业发展路径
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最容易获大成,也最要小心“太技术了”
眼下是技术创业的红利期——「智能互联网时代」
技术人创业前,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三项准备:与人打交道;对技术的深度理解;运气(时机)
商业模式的思考在日常的积累,学会钻研“历史”:
把比较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反推回去看看每个时间点做的决策,可以很快的理解互联网的演进,以及你创业的时候应该关注哪些事情。
重回技术和创新的本质,统筹商业和科技的平衡
大家好,我是王啸。
因为我最近几年在做投资,但以前是个编程的码农,今天来到这个会场,可能主要因为经历的不同,想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谈谈这个事情。
我2000年开始做编程,最早在百度做搜索程序开发。之后从技术到技术管理,再到商业、事业部的管理,在百度十一年间经历了编程人员到事业部的综合管理过程,我也从纯码农逐渐走到了投资。简单来说,我似乎是把我们技术人员能走过路径的各个方面可能都做了尝试。今天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就跟各位讲一讲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想法和看法。
技术是一碗青春饭
大家都知道,编程其实是一件非常耗脑力和体力的活动,对身体要求非常高。我20多岁毕业在百度做编程,基本上是从中午12点编到凌晨2点多钟,那时候很年轻所以不觉得累。现在让我编程序,我肯定就吃不消了。
今天在座各位工程师,一部分会想着沿着技术的职业路线一直做上去,做到顶尖架构;一部分会想着创业,通过自己的技术更大程度的改变世界。这是职业规划中的两个顶端状态。当然还有像我这种,觉得做技术太辛苦,来做了投资,我至今遇到技术背景的创业者依然会觉得非常亲近,天然地更理解,无论是他这个人还是他的模式,也是因为我有技术起家的背景在。
这三个不同的方向,对能力要求其实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你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路径预判,从现在开始你关注提升自己的点就应该有所差别:
如果要在技术上有更高追求,就安心钻研你的技术;
如果未来可能要创业,就要锻炼自己的商业感觉和判断,管理能力,融资能力等;
如果有一天想做投资了,你的人脉、对事情本质的理解、判断以及前瞻性的思考,这些都是基础能力。
技术出身的创始人
以前几乎没有公司联合创始人是做技术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有了CTO级别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技术人员创业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专注技术的同时一定要有商业的感觉和能力,对趋势判断才能准确。
很多埋头在技术上的人,不去思考其他的东西,其实不太适合创业,甚至做创业公司里的CTO也很难说。商业感觉和能力,是这种路径下技术人员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要求,不但需要低头看路,还得时常抬头看看趋势。
如果在最核心的、最强的公司里面,技术人员创业成功率是最高的,比其他人员高很多。从职业发展路径来说,从技术到技术管理,技术架构的设计,技术应用在商业上,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验的积累。国外有不少优秀的创业者,都是技术出身,到四五十岁开始创业,做自己的事情,谷歌、FaceBook、特斯拉也是技术出身的。中国现在的巨头里,除了马云之外,其他几乎也都是技术出身。对基础技术和发展趋势有理解,有足够的前瞻性,对创业来说是优势。
为什么在过去十几年里,创业最成功的那一拨是做技术的居多?因为那波人接触互联网最早,对互联网理解可能最深,对互联网下一步发展趋势也看得往往更准。
比如现在看VR,你就会清楚,VR现在的头晕只是定位问题,不会成为阻碍VR领域向前发展最大的动力;你会知道VR一上来就是看片子,看各种各样的短片,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这就是互联网最早期的形态,VR出来最早的呈现方式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入口,有各种各样视频,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一定会出来非常有价值的产品。
当然,对技术人员创业也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不太善于管理,没有办法定策略,融资的时候不太能忽悠,所以拿的钱比较少……从投资人的角度看,这些确实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真正大成的公司基本上都有这样一些能力和背景的人,其实是看是不是放在更高的纬度,还是更表象的地方来看。
仅仅懂技术肯定是不够的,商业模式的思考主要在于日常的积累。
比如很多人在做历史研究,互联网公司以前是怎么干的,每个版本的迭代是怎么样的,怎么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其实把比较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反推回去看看每个时间点做的决策,可以很快的理解互联网的演进,以及你创业的时候应该关注哪些事情。所以如果大家想创业的话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从第一年到现在每年在做哪些关键性的决策,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好好看一看,你基本上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能做到现在这样,一些基础的商业判断和模型逻辑。为什么京东去做物流,在那个时间点做物流就成了。为什么现在很多电商只要有仓储,只要涉及到仓储里面有压货的基本都做不大,这里面有很多核心规律,你看一看基本上就清楚了。所以大家想做创业,把国内外大的公司的发展历史看一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眼下是技术创业的红利期
创业十几年,做投资五年,算是目睹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交替跟进。整个互联网演进就是不断在用技术解决效率问题,现在这个时代正回到更偏底层,人工智能兴起对技术人员来说是一波红利期。
国内现在的几个方向变化都对技术人员有利:
1.消费互联网在向产业互联网演进。互联网从纯2C部分向产业效率提升方面演进,现在这个方向的布局比三五年前要更有机会。
2.随着商业模式创新进入深水区,技术类创新重回主战场,而且中国在智能互联网领域,包括传感器、智能硬件、云服务等领域有希望超过美国。
未来五年,也许会看到中国引领世界的技术型创新。上一波互联网中的中国巨头无论QQ还是百度,在美国当时都可以找到相对可以参考的原型;但现在,很多中国的创新型公司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比如美国最近才出现类似ofo的共享自行车模式。未来,中国可能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出来,也能做到开拓性地去想,去拓展新的方向。在人工智能/AR/VR领域,都有望赶超。
3.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以前靠之推动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必将面临新的挑战,整个社会将重回技术驱动。
举个例子,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大,靠人多,所以外卖这么多人帮你送,服务也不差。但是当这些年轻人越来越贵,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越来越少的时候,就到了必须靠创新的时候,比如无人机送货、无人车送货等,抵消人口红利耗尽带来的问题。未来五到十年,将是技术帮助整个社会提升效率的重要时期。
技术人员该做哪些准备?
从创业的角度来讲,对于技术人员来讲,首先你要跟人打交道
投资人、合作伙伴、上下游的厂商打交道,打交道的能力不能太差,创业核心本质其实就是汇聚各方资源,把你的想法落地变成有价值的服务,让更多人去使用的一个过程。你能说服多少人帮助你做这个事,说服多少人加盟你的公司,说服早期投资人投你都是对基本能力的一种考验,没有这个能力很难做起来。
其次,在技术的深度上要做到一定程度的理解。
如果你只是编了一小段时间的程序,就想出来做公司,台阶没上去,就去做销售和市场产品,只能是平的迁移,其实时间消耗反而会非常大。我见过很多年轻人很着急,刚开始做程序一年,就做了产品和市场等等,累计的时间太短,在每一个台阶上都没有往上走,其实不太有利。
还需要理解一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一般来讲技术都是预期很高,然后发现没有达到预期跌下来,又慢慢从低谷爬上来的过程。最好的创业点是低谷往上爬的过程。
比如说VR前两年非常火,但是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用,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使用,这一年又跌下去了,从我的观点来看正巧这一两年的时间是VR和AR这样的公司慢慢真正能起来的时候。
比如说2000年互联网泡沫,但是恰好是2000年左右互联网公司一点一点做大的,恰恰是泡沫破的时候是应该进去的时候,而不是开始的时候。
比如现在人工智能慢慢走到略微向下的过程,因为前一段太火了,其实人工智能成熟需要大量的数据,需要大量适合的应用场景。比如说无人车、自动驾驶这样的技术,现在已经慢慢进入到很有可能在未来三四年时间看到成熟应用方案的阶段,但是这个概念已经热了很长时间。我们最近在看的一些创业公司在技术突破上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大家做技术创业的话,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切入时间点。
创业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运气。
说到底运气是选择,选择里面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段,第二个是进入什么样的领域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所以运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简单这么说,互联网的这些巨头都是在合适的时间段做了一个非常底层基础性的应用所以做起来了。他们个人能力无疑都非常强,但是时机对他们的帮助比我们想象的很可能要大。所以,我们做一个创业的过程要考虑进入的时间点和做的事情。
技术创业其实也有一些固定的阶段,是需要创业者一个个攻克下来的山头。
一般来说,一开始多半是用技术做成产品,用产品打动用户。用户上来以后开始做商业化,这时候就需要能力的扩展、渠道和管理团队、战略。中间一定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过程当中不断学习。很多创业者是经历了两三次创业失败以后最后才做成一个大事,因为他们从每次失败中都能学到宝贵的经验。第二次可能是产品选对了,商业模式没有选对,第三次找到一个更大的市场切进去用资本撬动,所有的事情都经历过了,团队的管理、资本的管理,踩过了所有的坑…所以连续的创业者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优势的,因为真正的连续创业者也很少,几千万的学费花进去,再站起来的也很少。
重回技术和创新的本质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希望大家都能重新回归到技术和创新的本质,审视我们身为技术人选择创业的初心。
过去中国靠模式推动和资本驱动的公司太多了,千团大战,最终投入到行业中的钱和公司产生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否效率经济值得商榷。简单来说投了一千个亿,可能最终就能挣一千个亿,效率没有产生增值。
我觉得未来几年,技术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上一定会越来越关键,在技术上一块钱的投入至少能产生十倍的收益,我觉得这是在未来我们应该坚持或者我们这帮人,我们这代技术人员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仅仅靠商业模式的驱动来做事情。
还有就是要统筹科技和商业的平衡,仅仅有技术很难,为什么大学教授创业很困难,他的产品可能很好,但是产品没有用在合适的位置上或者他的产品本身就不适合商业化,所以商业和科技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当于我们每个人有两条腿来走路,你只有一条腿很可能走不下去,有两条腿才可以飞奔起来,这是我们作为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
商业化的产品没有那么难,但需要你去深入思考。我们日常用那么多产品都有商业上的逻辑,不管是微信,打游戏,还是摩拜和滴滴,深度思考都可以找到商业的本质,很多是人性,是我们的消费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是我们对便利性的诉求,是我们对性价比的要求和品质的要求……背后的本质无外乎这么几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思考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本质的习惯,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洞见。
总而言之,当下是技术创业最好的时代,我们的制造业、人力、云计算的能力,都在这个时代具备了最好的条件,智能互联网时代中国走的更靠前,是有机会的,这也是我们在座所有人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后记
今年的九合五周年年会上,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一个《智能互联网》报告,并把报告完全分享出来,希望和业内人士在不断达成尽可能多的讨论和共识。
九合开始提“智能互联网”这个概念,作为继移动互联网后我们对发展趋势的一个展望,当一切开始从流量经济迈入效率经济,云存储和传感器等产生的大量数据,再加上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我们的决策将会实现更加智能化,人类社会的效率也将实现再次大幅跃升,人们将越来越把决策能力将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未来我们也许可以少花在路上一个小时,就多了一小时来延伸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在,这无疑是符合社会文明推动的发展规律的。九合相信,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也是未来最应该做的事,而这一代技术人责无旁贷。
回顾我们的报告,请点击这里。
FROM 九合创投
欢迎更多技术人与九合共同探讨
九合能看到的都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