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上汽工程师解密瑞虎7“连环碰”和帝豪GL“魔鬼碰”

2016-11-09 汽车记者 汽车记者

点上方蓝字“汽车记者”快速关注


前一阵,吉利帝豪GL和奇瑞瑞虎7先后在不同的测试场地进行了“魔鬼碰”“连环追尾碰撞测试”,双方均宣布碰撞的成绩“几乎满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看看上汽的碰撞测试工程师怎么说。

 

两次“非标准”的试验


首先分别来看看这两次碰撞测试。8月5日帝豪GL在位于天津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由C-NCAP官方主持,”全球首次公开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帝豪GL两车垂直对碰,模拟十字路口发生碰撞的行驶工况,子弹车速度50km/h,目标车速度16.7km/h,帝豪GL两台车的各自的成绩,一个是满分,一个得分率为99.6%,成绩可谓非常的优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18bqta8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来源:Autolab汽车实验室 49秒


正碰得分率:99.6%

侧碰得分率:100%


再来看看10月24日奇瑞瑞虎7在芜湖技术试验中心碰撞安全试验室,奇瑞汽车自己主持的,两台瑞虎7追尾碰撞并连环追尾停靠在前方的空载卡车的碰撞测试,子弹车撞击测试的速度为50km/h,红色的目标车被撞击后,又以26.2km/h的速度撞向前方的空载卡车。在这个碰撞测试中,两台瑞虎7的得分同样非常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41cal2a3&width=500&height=375&auto=0
瑞虎7连环追尾碰撞测试


瑞虎7得分优秀 绿色部分代表优秀


 直接拿“实车”而不是碰撞测试专用的“道具”进行碰撞测试,显然是非标准的程序,这是前所未有的。


车对车碰撞测试,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其碰撞效果会更加的直观,对厂家来说,也更容易“出效果”,但也正是这个“与众不同”的实验环节,让别家的汽车工程师看出来端倪。

 

何为标准程序

 

这两次碰撞测试,在“标准程序”中同样有迹可循,帝豪GL车对车“魔鬼碰”可对应C-NCAP标准程序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其相似度超过了90%,碰撞测试的速度都是50km/h。不同的地方在于,在C-NCAP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中,实车换成了移动壁障,目标车则固定不动,而帝豪GL的车对车魔鬼碰中,目标车是移动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302ibhjb&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沃尔沃V90 侧面碰撞测试



侧碰撞击道具为刚性移动壁障

瑞虎7的车对车连环追尾测试,在C-NCAP中有一项“Whiplash鞭打试验”,其测试目的类似,但试验方法则完全不同。不过在厂家的内部测试中,同样存在这样一个“尾碰”程序,不同的是,实车换成了移动壁障。

 

工程师和解密

 

来看看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碰撞测试工程师的观点。

 

第一次撞击:50km/h的撞击速度

 
蓝色子弹车以50km/h的速度撞击红色目标车

“从碰撞的工况上来看,确实是太弱了。因为一般的尾碰,是一个移动的壁障,移动的小车,以50km/h的速度来碰撞前面的车,那个小车是刚性的,然后这个蓝色的车是可变形的,它是能够吸能的,因此它比法规规定的工况要弱。”

 
前舱溃缩变形并吸能

 

第二次撞击:26.6km/h的二次撞击



红色目标车二次追尾空载卡车


“26.6km/h的确比Whiplash要快一些,C-NCAP里的Whiplash工况的速度实际上模拟的是20km/h的速度,确实要快一些,但是这种工况其实也并不是太严重。从Whiplash的角度讲是这样一个速度,但对于红车追前面的卡车来说,这个速度又是一个比较弱的工况了。因为我们标定气囊的时候,是有一个这样的工况的,叫“钻入”,钻入工况,我们一般也是27-28km/h的速度追卡车的尾部,这个时候要求气囊必须点爆。但是标定工况本身这个也是弱的工况,因为气囊点爆就是个临界值,大于这个速度是必须点爆的,否则人就会有一点伤害,仅此而已。所以说对于红车追卡车的工况来说,还是很弱的。”

 

汽车前舱的吸能效果

 

“刚性壁障是950公斤,然后那辆蓝色的子弹车的重量是1.4吨的样子,能量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作为一个可变形的前舱,实际上它会吸收的能量会比被追尾的车要多,因为前舱嘛,它就是碰撞吸能区。所以说实际上把能量传给被追尾的那辆车的能量,肯定少于刚性的法规的工况的情况。”



工程师手绘图

前舱吸能效果

事实上,根据这个工程师的解释,帝豪GL的“车对车垂直碰撞测试”,同样把移动壁障换成了“带有可吸能前舱的实车”,而碰撞测试的速度和C-NCAP完全相同,试验工况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弱。

 

记者观点


因此可以这么认定,无论是帝豪GL的车对车垂直魔鬼碰,还是瑞虎7的连环追尾碰撞测试,其试验的标准依然没有超过或者强于C-NCAP的标定工况,因此并没有“突破性”的改变。

 

但是对于品牌以及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种“求真”的心态和做法依然值得鼓励,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标准的碰撞测试的认知,同时也可以不断督促工程师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高或者改进试验方法,改善汽车的品质。

 

从媒体以及公众的角度而言,对这样的碰撞测试,尽管略有一定的“缩水”,但厂家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其实并不容易,需要冒一定的风险,这种牺牲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毕竟谁都不愿意这样的实验最终以失败收场。


因此对于这两个“全球首次公开碰撞试验”,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时间,目标只有一个:共同提高中国的汽车工业,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的汽车。


往期精彩回顾:

从李书福到尹同跃:造好车的前提是会“撞”车


工作及投稿联系:23692954@qq.com;如何加入《汽车记者》粉丝微信群:请先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号auto_qcsp后,并注明“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进入。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