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所说的“南茅北马”指的是什么?
民间多有“南毛北马”之说,其实应为“南茅北马”。其中“北马”指的是出马仙,“南茅”即是不折不扣的茅山仙法了。
所谓南茅北马,南茅是说中国南方大多都是茅山术,北马是指出马弟子,即人类认四大家族(五大仙)为师,于供奉某种信物,出马时得到某种能力,与下界沟通,询问问题。出马:北方称为搬杆子、顶香火头、领兵带队的。南方称为出壳、落座,放桌等。随着地域的不同,叫法也很多。但最终都是一个目的,有一个弟子(也称弟马)带领一个仙家的堂口,为人看事查病。是继承上古萨满文化的传承,在我国北方地区发扬成一种巫文化。
提到南茅,我们大家还要逐本寻源。要从“正一三山滴血”讲起,正一道仍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因此茅山派是正一派的一个分支。正一道道教教派。或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
相传张道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张道陵之子张衡于东汉“永寿二年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
传说陵四代孙张盛徙居江西龙虎山后,为道教之龙虎宗,尊张道陵为“正一天师”。唐宋崇道,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龙虎山正一天师遂为各道派之首;元世祖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正一道以张天师为道首。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
茅山派,上清派的正式名称。也分南北茅山道教。
北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创始人为葛洪。上清派实际为南梁陶弘景茅山所创,故名。该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师陶弘景外,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汉时有高道李明、左慈等,两晋时有祖师魏华存、杨羲、许谧、许翙与著名的南派道教大师葛洪等,南北朝时有科仪大师陆修静、孙游岳等,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等,高道辈出,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
北宋时与龙虎山、閤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茅山在江苏句容是中国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中国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筑馆修道,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道教茅山派的重要经典《黄庭经》分内外两篇,全名《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黄庭经》是茅山派的重要经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黄庭经》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又为后世的内修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版权声明: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及综合:亚洲改运大师(ID:xmfsxsf)、国易儒释道(ID:guoyi7107)、国易华人联盟(ID:unfengshui)、白龙王(ID:wlfengshui)编辑整理,旨在分享多元化知识,弘传道学,普及道学,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请注明以上完整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