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古代科学最大的贡献,竟是发现了大脑功能?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声音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白龙王(微信ID: wlfengshui)
“我命在我不在天”,这是千年来引导道教信仰者自强不息的生命观。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道教都曾为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
以维萨里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为标志,现代解剖学形成于16世纪。在中国,对人体构造的探索则早得多。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夫八尺之士,死可解剖而视之。”唐《黄庭遁甲缘身经》、《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等道经载有关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具体描述,说明当时确已有道士在进行解剖人体的实践。
唐宋《道藏》中收录了众多与《黄庭经》有关的五脏六腑图,如《黄庭五脏图》、《黄庭五脏内景图》、《黄庭五脏六腑导引图》、《五脏旁通导引图》。其中,宋代吴简的《欧希范五脏图》和杨介的《存真环中图》,对人体从咽喉到胸腹腔各脏腑,以及经脉的联附、水谷的泌别、精血的运输等情况,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与描述,是世界上较早、较为精确的人体解剖图谱,是我国解剖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
道教的性命之学包括两个方面,性就是人的心理,“神”“性”“心”等概念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命指人的生理活动,修命的目的是实现生命的无限延长。性、命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性是命的主宰,命是性的基础。所以性命必须双修,即将心理与生理活动统一起来,只有在身心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长生的目标。道教认为,“形者神之宅,神者形之用”“养生先养性”正是认识到了心理对生理的作用。可以说,道教所有的生命学说都是在形神统一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道教对古代生命科学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大脑的功能。道教典籍将大脑分为九宫,最重要的部分称为“泥丸”。魏晋时期,《黄庭经》对泥丸有“脑神经根字泥丸”、“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夫人当中立”、“保我泥丸三命录”等描述,已经朦胧地认识到泥丸与人的“元神¨有关。
至宋代,道教对大脑的认识有了大的进展,南宋《修真十书》明确提出“脑为六神之宅,泥丸为元神所居之官”的观点,认为大脑的功能是“日则接于物,夜则栖于梦”,指出大脑是人感知觉的器官,也是产生意识活动的器官,在中国医学史上首次否定了“心主神”之说,是对大脑功能的正确认识。书中说:“人不自生而神生之,人不能自死而神死之。
若神居其谷而不死,人安得而死乎。”这表明早在一千多年以前,道教对人脑功能的认识就已接近现代医学水平。道教的这种脑主神元说,大大弥补了中医学的不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
道教认为,喜怒哀乐等情绪一旦过度都会导致疾病,而且“情志不调”是百病之源。庄子云:“将盈嗜欲,长好恶,同性命之情病矣。《云笈七签》说:“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安,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与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这里明确指出疾病可以由心理活动的失调而引发。对此,道教提倡用老子所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自然心态加以调节,并结合各种养生修炼的手段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这与现代心理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道教认为,人要想在其安身立命的天地间得到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然后人类才能长久安宁。——白龙王(ID:wlfengshui)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白龙王对话框回复以下数字查看更多风水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旺运来!
易学泰斗、金牌风水师、华夏建筑风水第一人许少峰先生深入浅出解说你我身边的风水!
回复"1"查看:种生基
回复"2"查看:和合术
回复"3"查看:八字算命
回复"4"查看:结婚禁忌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及综合:国易华人联盟(ID:unfengshui)、白龙王(ID:wlfengshui)、亚洲改运大师(ID:xmfsxsf)、国易沙龙(ID:guoyi7107)编辑整理,旨在分享多元化知识,弘传国学,普及道学,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欢迎读者分享或转发到朋友圈,任何媒体平台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或抄袭,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侵权必究!
探讨人道、智道、商道、成功的非常之道;明师点睛,解难化困,提升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