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无法战胜大杨浦的
本文作者/ 韩小妮 李欣欣
从地图上看,杨浦区就像是浦西东北部伸出去的一个半岛,一头与宝山、虹口相邻,另一头直奔黄浦江。
它在地理位置上自成一体,风格气质上独树一帜。或者可以说,有种“一入杨浦深似海,难以逃脱五指山”的感觉。
不过更重要的可能是,大杨浦就像是一台时光机。
坐在控江路上的麦当劳里,店里播放的是孙燕姿20年前刚出道时唱的歌。
透过玻璃窗望出去,对面是杨浦独有、从小吃到大的环球公司。门口促销的阿姨爷叔穿着白大褂,似乎几十年来一直是这样吆喝的:“来,买起来了!”
作为市中心城区曾经最大的工业基地,这里依然有“工厂门市部”这样古早的存在,可以零拷3块钱一斤的洗洁精。
而在周家牌路的马路菜场,今年被热烈讨论的车厘子,也比其他地方便宜好多。
一
“环球超市听到过伐?”假如你把这个问题抛给住在上海其他区的人,十有八九得到的回答是“闻所未闻”。
这家店讲起来叫“环球”,实际上杨浦都没有走出去——它是杨浦独有的连锁食品店。
在众多分店当中,生意最好的当属控江路这家。
环球红白相间的配色
直白醒目
下方的拼音显得很“复古”
一块硕大无比的纯红色底板,耸立在控江路、鞍山路口,上面白色的“环球”二字和拼音,百米之外清晰可见。
周边居民告诉我们,环球开在这里起码三十年,绝对的老店。大众点评网上这样形容:“几十年经久不衰,是个奇迹”,“微缩版的食品一店”。
尽管附近陆续开了几家大型的购物中心,但丝毫冲击不到环球的人气。
尤其是商店门口的临期食品区,一年四季人山人海,商品堆得眼花缭乱,价格则低到让人瞠目结舌。
我们看到一种来自马来西亚的桔子饮料,1元6角500毫升一大瓶,比市场价便宜了三倍。而超市卖到298元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这里竟然只卖50元。
商店门口的
临期食品区
总是人气很旺
比廉价食品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门口的几位营业员。
阿姨爷叔身穿老式食品店里那种白大褂,头戴小蜜蜂扩音器,用上海话卖力推销着,一开口就是来自“远古”的呼唤:
“来,买起来了!埃塞俄比亚拿铁10块八听,绝对实惠!等于1块2角5一听,旁友,侬到啥地方去买啊?”
“老好吃呃!侬放了冰箱里,要想吃拿一听,一歇歇(一会儿)就吃脱了!”
营业员阿姨
别着“小蜜蜂”
随时方便吆喝
做生意不忘拉家常。扎马尾辫的阿姨话音刚落,又跟旁边的爷叔搭话:“我问侬呀,小叶增生到底要吃大金丸,还是小金丸?”
爷叔一边吆喝着“麦卢卡!麦卢卡!50块一瓶!”,一边若有所思,仿佛马尾阿姨提出的“小叶增生”一问,要谨慎回答。
不等爷叔开口,另一位扎麻花辫的阿姨快人快语:“格我晓得呃呀,要吃小金丸!”
走进店堂,仿佛瞬间回到了90年代初的国营商店:
一格一格的玻璃方缸内,散装糖果、南北货腌制食品、熟食蜜饯小零食、老字号点心……各种食品堆得扑扑满满,让人目不暇接。
环球商店的柜台
堆得琳琅满目
让人想起90年代初的国营商店
颇有心机的是,几乎每样商品都标出了“市场价”和“促销价”,两者之间悬殊的价位,很容易让人产生购买冲动。
对于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说,这是一家吃好晚饭可以来随便兜兜乘风凉的家常食品店。
大多数商品
都标明了
“市场价”和促销价”
在南北货专柜,一位穿宝洁公司广告T恤的爷叔购买了“市场价30元/斤”、“促销价25元/斤”的黑枣。他说,这是买回去给女儿吃的。
“开水里滚一滚,每天吃拷(大约)十只,养颜,暖胃,补血。”
“她工作比较忙,作为爷娘讲起来,就一个女儿,总归要关心关心。”
“现在退休了嘛,待在屋里厢买汏烧。老婆开心,女儿开心,个么(那么)就好了。”
爷叔身上,有一种老杨浦人特有的朴素和热心。他反复叮嘱我们:
“倷小姑娘,20岁开始身体就要打底了。不要觉得倷年纪轻,没好身体有啥用场啦?钞票摆了侬手旁边,侬好用伐?”
商店一角
插满了
员工考勤卡
这家从店名到价格都很魔性的食品店,容纳着杨浦人生活的许多面向,不仅能吸引对价格敏感的阿姨爷叔,连年轻人竟然也爱逛。
今年31岁的王亦菲,土生土长的杨浦人。作为一名阿里集团的“白骨精”,王亦菲的购物榜单中,环球食品是可以跟盒马媲美的。
“因为太实惠了呀!有些东西便宜到不可思议!比如瑞士三角巧克力,一般超市卖十几块钱一条,环球卖10块钱三条。”
“进口啤酒更是便宜得惊人。超市标价十多块钱一罐,环球10元五罐或六罐。虽然保质期短,但买回去马上吃就没问题。”
在这家商店总能找到
价格便宜得惊人的
临期进口食品
在一堆名字怪异的临期食品中“觅宝”,对王亦菲来说,简直是一种“生活减压神器”。
“有次我老公在环球发现一种大桶10升装进口黑啤,超市卖298块,环球98块。从那以后,每次家里请客吃饭,我们就到环球拎两桶回去。”
二
曾经,上海人买东西是很认“门市部”这个渠道的。
拥有门市部的一般都是老牌厂家,这意味着质量信得过。而作为工厂直营的窗口,售价也比普通商店更为实惠。
随着购物方式的变革,如今“门市部”这个词已被丢进了时光隧道。
不过在曾经工厂林立的杨浦,如果在百度地图上搜索“门市部”,依然会跳出来“上海手表厂门市部”、“上海民光家纺门市部”、“上海第一羊毛衫厂门市部”、“万里皮鞋门市部”等结果。
上海制皂厂的门市部
风格质朴
门面迓在里面
上海制皂厂的门市部紧挨着工厂,开在杨树浦路,靠近宁武路。此地路面空旷,少有人迹,有种世界尽头的感觉。
门市部的门面缩在里面,不知道的人很容易错过,却可能是左近最有人气的地方。
一位身穿白色短袖T恤、戴黑框眼镜的爷叔,推着蓝色购物小推车走进店里。
他满头大汗地在推车里摸索,一阵乒呤乓啷,掏出5只空塑料瓶。
有的是2升白猫洗洁精瓶,也有的是750毫升海飞丝洗发水瓶,高矮胖瘦,一齐挤在玻璃柜台上。
这位爷叔有备而来
带来的塑料瓶
都是家里用过的
原来,门市部里依旧有零拷洗衣液、洗洁精、洗发水等产品的服务。
眼镜爷叔一看就是老客人,零拷起来轻车熟路。很快,5只大小不一的塑料瓶就全部装满了,总共花了120元。
“我从宝山乘813路过来的。”爷叔说,”我在此地零拷十几年了,便宜呀!“
“比方讲洗衣液,才四五块一斤。侬到超市里厢,格价钿啥地方买得到啊?汏衣裳嘛,无所谓呃呀。至于内衣内裤,就自家动手汏汏,对伐?“
零拷区陈设简单
但墙上的价目表
价格便宜得让人弹眼落睛
半个小时的时间,接连来了几位零拷的客人。有趣的是,他们清一色是上海爷叔,带过来的容器都是家里用过的瓶瓶罐罐。
这些擅长精打细算的上海爷叔,个个是“做人家”(节约)的楷模。
买好零拷,一位微胖爷叔又转身在旁边柜台上买了一包扇牌洗衣皂,5块肥皂售价7元。
“同样买一块肥皂,此地肯定比超市格算(合算)。”爷叔评价说,“一只大饼还要1块5角来,这块肥皂只要1块2角。”
特地寻过来的
都是“懂经”的
阿姨爷叔
站在柜台前的营业员同样是上海爷叔,讲话实惠又风趣。
“我推荐侬这块甘油皂,汏了皮肤不会干燥不会痒。有包装的18块(元),没包装赤膊的5块(元)。”
柜台对面的阿姨爽快地要了两块“赤膊”的。
“这种婴儿皂,本来18块(元)一块,现在6块(元),等于侬本来买一块肥皂的钞票现在好买三块。”爷叔继续介绍。
“三四岁的小孩好用伐?”阿姨询问道。
“生下来小孩就好用,侬讲三四岁会不好用伐?而且味道是奶花香。”爷叔回答。
“个么我拿两块。”阿姨又出手了。
一会会儿功夫,阿姨面前堆了一大堆各色肥皂,但她依旧流连忘返:“还有啥?侬再帮我介绍介绍。不好意思噢,我老啰嗦的。”
“不要紧侬问好了,我肯定会回答侬。”爷叔不紧不慢地讲。
接着,又反过来为她着想说:“侬到阿拉此地来,不要像走进超市一样,样样好,样样买。看侬需要啥。”
阿姨爷叔兴高采烈地选购着,门前的杨树浦路仿佛是一道屏障,把这家小小的门市部封存在了时间胶囊里。
在这里,什么扫码支付、刷卡消费,不存在的,一律付现钞。
营业时间也似乎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45分;周末不营业。
三
从制皂厂门市部走出来,沿着杨树浦路往西行,眼前出现了一片片低矮的弄堂房子。
周家牌路上的马路菜场,夹在两片里弄之间,像一条被扔出时空之外的街。
一些老居民说,这条马路菜场,半个世纪前就是现在的样子。
杨浦大桥脚下的
周家牌路菜场
有几分“东南亚风格”
整条街都很野生,摊位杂而不乱,密密麻麻地一家挨着一家,延伸出几百米,两侧低矮的老房和上方凌乱的电线交织四周。
有小贩挑着扁担,两端的笼子里全是活鸡,直接摊在路边售卖。
鸡鸭鱼肉遍布的摊位中间,零星掺杂着一些老式布店、裁缝店。那家“叶记裁缝”的店招,美术字体还是八九十年代的style。
马路菜场里的
裁缝店
不知开了多少年了
这里有些蔬菜不论斤卖,而是论把卖,比如“空心菜4元一把”、“小葱1元每堆”,这在市区菜场很罕见。
我们比较了几种蔬菜水果的价格,大多要比周边室内菜场便宜1至2元。
例如大白菜卖1元5角一斤,娃娃菜2元5角一斤,豆角、山芋3元5角一斤,红彤彤的番茄1元5角一斤,比拳头还大的白馒头1元两个。
还有今年被热烈讨论的车厘子,这里卖50元2斤,也比其他地方便宜好多。
这里的摊位
杂而不乱
一家挨着一家
马路菜场的实惠,不光体现在价格上,老客人还有“隐形福利”。
一位从南通来的猪肉摊老板告诉我们,经常有附近居民把香菇、胡萝卜“扔”在摊位上。
“他们来买肉,要做香菇虾仁馄饨、胡萝卜鲜肉馄饨,就把蔬菜拿过来,让我们帮忙洗好泡好、绞好拌好。”
“这些都不收费,我们只赚猪肉的钱。我来这里27年了,都是老客人,信得过。”
马路菜场
道路狭小
两侧是低矮的老房子
这条马路菜场拥挤、嘈杂又充满生机,仿佛是东南亚的市集空降此地,很难想象它紧挨着内环线,处于上海相对中心的区域。
在大杨浦,总有那么几条马路、几个街角,让人感觉时光停滞,一成不变。马路菜场,弄堂生活,一如往昔。
随着旁边的弄堂拆迁
菜场里出现了
一些收旧货摊
但是果真如此吗?也不尽然。
我们对大杨浦的走访断断续续历时一个多月,最后一次去的时候,随着周家牌路北侧弄堂的动迁,很多铺子已人去摊空。
由于北侧的弄堂拆迁
许多借门面的摊位跟着搬空
菜场没以前那么热闹了
那家有着复古招牌的“叶记裁缝”,也跟着消失了。
大杨浦时光机,时光流逝,不留痕迹。
- END -
更多上海故事,点击下方图片
写稿子:韩小妮 李欣欣/
拍照片:杨 眉 韩小妮 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