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研日常工作中的敏捷调研
在用研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常规的调研项目外,经常会遇到自产品、设计侧的这样的业务场景:
“我们想看一下用户对于商品标题的长短有没有什么样的偏好,能不能快速出个结论?”
“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标签用户是如何认知理解的,最快什么时候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当我们收到以上业务需求时,会发现这些需求与日常需求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要快速给出调研结论,以帮助产品侧、设计侧快速完成产品优化迭代计划。时间效率成为了业务方第一关注要素,敏捷调研就成为了用研快速应对业务需求场景下经常使用的一种调研方法。
那么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敏捷调研是什么?
一、敏捷调研的定义
“Agile market research is the process of gathering consumer feedback quickly and iteratively, applying technology at any point during the creation, development or launch of campaigns, products and other growth initiatives, so you can test, learn and make decisions with greater confidence.”
“敏捷市场研究是一个快速迭代收集消费者反馈的过程,它可以在产品/活动创新、开发或发布的任何阶段使用此方法,以便您更有信心地进行测试、学习和做出决策。”
——Heath Greenfiled
SVP, Kantar Marketplace
结合我们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敏捷调研”是一种在一定客观条件限制下(如时间、预算等)通过选取组织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灵活调配调研资源,针对目标用户信息进行快速收集和分析的调研方法。
二、敏捷调研的特点
1.【长周期VS短周期】
敏捷调研与传统常规调研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要求上的区别,敏捷调研要求用户研究员能够通过更短的时间完成一整个体系化的调研,以帮助业务做出快速决策。一般而言,专项常规调研的项目周期约为 6-8周,而敏捷调研的项目时间多为5天左右,短约3天,长不过10天。
2.【全局化视角VS模块化/阶段性视角】
传统常规的调研多依据系统化的调研理论框架,以尽可能更为全面的研究视角去解决业务需求。而敏捷调研更多的是服务于某一个具体的业务场景、某一个具体产品模块或某一阶段性的业务需求目标,以解决更为具体的业务问题,随之研究目标也更为聚焦与直接。
3.【常规标准VS灵活轻量化】
传统常规的调研设置更多遵从科学严谨性的要求,对于样本设置也均有一定的科学性要求。而对于敏捷调研而言,由于受时间因素影响,其样本设置更为灵活和轻量化。以访谈为例,在满足覆盖配额要求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类型的用户尽可能的以轻量化的样本设计来进行。如可用性测试,访谈10个用户可以发现接近100%的产品问题,而访谈5个用户即可发现约83%的产品问题。如果在敏捷调研场景下,建议优先选择5名用户进行信息的快速搜集与反馈。
总结下来,专项调研与敏捷调研的主要区别在时间周期要求、研究视角范围以及研究方法设定三个方面。
三、如何有效组织完成一次敏捷调研
虽然项目时间是敏捷调研的最大挑战,但是每一个调研步骤在敏捷调研中却缺一不可,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来组织调配调研资源,完成一次有效的敏捷调研呢?我们可以回归至需求沟通、方案设计、调研执行、分析输出及后续追踪5个典型调研环节入手进行效率拆解。
1.需求沟通:如何快速拆解“一句话需求”,了解真正的需求背景、聚焦调研目的?
敏捷调研的项目沟通多通过简单“一句话”来开启需求的传达与沟通。那么用户研究员就需要以更为有效的应对方式去拆解“一句话需求”,可通过进一步了解真实的需求相关方、前期需求背景资料/数据的获取(了解业务/产品现状)等信息内容来帮助用户研究员快速搜集、理解、构建整体调研项目的背景思考,明确业务需求目标。(具体可参考:JELLY-用研项目需求分析沟通中的五个“坑”)。再通过继续了解具体需要回答哪些业务问题,颗粒度当然越细越好,来帮助我们精准聚焦项目调研目的。
资料来源:JELLY,用研项目需求分析沟通中的五个“坑”|凯子
【注意事项】:敏捷调研项目需求沟通环节必不可少,切勿在时间紧迫未梳理清楚调研背景的前提下盲目开启调研,影响后期整体调研输出。
2.方案设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的情况下,设计出最具性价比的研究方案?
敏捷调研的方案设计,主要根据实际时间节奏的要求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与执行排期的设定,针对较为模式化/标准化的项目需求,可轻量化、有选择的进行研究方法组合与样本设置。
资料参考:《重新定义用户体验》,第三篇03互联网节奏下如何进行“敏捷调研” |罗莎
除此之外,用户研究员还需要注意到当下有哪些可以快速利用的用户资源(帮助快速触达目标用户,如个人项目积累的用户资源、往期项目用户库、用户微信群等),同时有效的研究流程/前期作业任务的方案设计也能够帮助我们大大提升敏捷调研的研究效率。
例如:某个产品页面中某个模块的体验优化项目需要初次了解用户对于它的体验与感知,我们需要快速组织目标用户进行体验收集与反馈。如果我们只有3天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用户微信群进行快速招募,组织一场线上座谈会讨论,同时提前设计简单化的会前作业,与用户进行简单快速的会前沟通,以帮助我们在后续执行阶段更有效的获取用户相关反馈以及为后续研究内容输出阶段获取真实反馈素材。
【注意事项】:应注意敏捷调研因研究方法或样本设置带来的误差影响,需提前与业务方进行沟通说明,以便业务方判断是否可以接受该误差影响。同时方案设计中应包含应急预案,针对时间/资源的潜在风险进行提前判断,完善应对措施。
3.调研执行:如何在快节奏的执行过程中有条不紊的配合协作,保障执行顺利完成?
在调研执行过程中,人力资源的调配、用户研究员之间的配合与信任尤为重要。通过前期研究方案的设计、流程的设置,需要参与执行的研究人员充分了解执行细节、及时沟通,同时能够对于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灵活调整与应变。
【注意事项】:执行过程中,用户研究员应时刻保持对于核心调研目的敏感性,避免出现调研过程偏离调研主题的情况,从而造成项目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4.分析输出:如何准确精简扼要的输出研究内容?
在敏捷调研分析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有些业务问题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答,那么你可以快速滚动补充调研内容,通过重新触达项目用户进行快速沟通、查找过往相似主题的调研资料/公开资料信息等方式来不断修正调研输出。结果输出环节,建议可以选择更为有效的信息输出形式(如Word/Excel小结文档、SPSS数据结果等),提升时间效率。
【注意事项】:在调研结果输出前,有必要将研究分析思路在输出分享前进行简明扼要的提前说明,使业务方增加项目理解,以减少因双方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疑问或误解。
5.后续追踪:如何避免成为来的快去的也快的敏捷调研?
敏捷调研总是如疾风暴雨般来临,如何避免调研结果如樯橹般灰飞烟灭。在完成敏捷调研后,同样也需要用户研究员持续与业务方保持互动与沟通,及时了解业务方对于调研结果的应用与落地情况,以能够持续为产品后续迭代提供下一次敏捷调研的支持。
【注意事项】:不要为了敏捷调研而进行敏捷调研,一次敏捷调研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
以上,就是我在用研工作中有关敏捷调研所积累下的一些经验,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Heath Greenfiled.What is agile market research? [OL]. 2021-09-07.
[2].胡晓.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文化·服务·价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凯子.用研项目需求分析沟通中的五个“坑” [OL].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