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揭秘:500年前的中国工艺,做出最美东方神器

2017-11-13 特约发布 淑妃 法律讲坛

空持千万愁,

不如吃茶去。


坐在幽静的窗台,

携一把紫砂壶,

放几片茶叶,倒上开水,

顿时茶气四溢,心神俱清。

纵然尝遍人间百味,阅尽浮华喧嚣,

茶香总能让人在整日的疲累过后,

发出一声舒适的喟叹。



壶中日月长,

山窗无依样。

以岁月为茶,

去涵纳岁月,也让岁月蕴养自己,

日子久了,

性情日渐从容淡泊,

人也如壶有着带不走的茶香。



这便是说的郁永良吧,

一个以壶为乐,以茶为粮,

把岁月当做琵琶奏的紫砂壶匠人。



位于江苏宜兴的蜀山,

被称为“紫砂大师的摇篮”。

从郁永良爷爷那辈人开始,

郁家就居住在宜兴蜀山,

制作茶壶。



还未走进郁家院子,

就听见一阵有力的节奏,

“咚咚咚,咚咚咚”,

是郁永良在捶打紫砂矿石。



制作紫砂泥前,

需要先人工精选矿石,

剔除杂质。

从郁家到黄龙山紫砂矿区,

徒步走去大约有两公里。



黄龙山紫砂矿区的紫砂矿,

是制作上乘紫砂壶的原料,

经过长年累月的自然风化,质感丰富。


比起去练泥厂购买成品紫砂泥,

郁永良觉得这些紫砂矿石制成的泥料,

用的心里更踏实,

哪怕需要花费更多心思和力气,

哪怕需要去千锤万打。



以前的制壶人,

都是每天挖一点、搬一点,

郁永良的长辈亦是如此,

乐此不疲的从山上将紫砂石搬回家。

后来家里紫砂石多了,

索性在院内盖了一间茅草屋存放。



选好矿石后放进专门的石制容器里,

经过不下万次捶打,

将矿石粉碎,

直至成细粉末。



倒入清水,

搅拌成泥浆。



沉淀数日后,

捞出泥料,

捶打揉搓成长方泥块。



再用刀修整泥块,

使其断面平整发亮。



泥料制成,

却不直接使用,

需得先放入翁中,

等待紫砂泥中的有机物发酵分解



陈腐好的泥料内部有空气,

切片之前,

须将泥内的空气敲打出来,

避免后期壶体烧制过程中产生气泡。



根据壶身大小,

把方块泥料,

打成厚度均匀的泥片。



泥片围成桶状,

打泥成壶。

放在转盘上,

慢慢塑型。



转盘原本是没有动力的,

但人在拍打泥身过程中产生了摩擦力。

紫砂内部的砂质瞬间有了生命,

形成具有艺术感的弧度与圆线。

这是机械的纯圆、切割的直线无法比拟的,

也就是艺术作品中常谈论的

“圆非一相、方非一式”。


老宜兴常说,

好壶都是“拍”出来的,

就是这个道理。



划出圆形壶底,

切掉多余部分。



制盖、把、嘴,

是一把壶制作的最核心的环节。


壶嘴,保证饮茶出水流畅;

壶盖,要使茶叶在壶内密封高压中更易融解。


“三点一线”的精准把握,

才能让紫砂壶成为美学经典传世之作。



用紫砂泥将壶身、壶嘴、壶把,

小心翼翼地黏在一起。



制作壶盖,

黏合壶钉。

生胚阴干后,

在壶身画出想要的图案,

写上默念已久的字。



最后的入窑烧制,

是最令人心动,

也最心痛的时刻。

紫砂壶的成败在此一举。



但即使制作过程如此艰辛,

面对最后的残次品,

郁永良销毁起来依然绝不手软。


“决不能让残次品流入市场”,

这是一个手工艺者对手艺的最大尊敬。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搜微信:chahu6727 


百年风韵,蕴此一壶。

每一个紫砂壶都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每一方造型,每一笔简描,

落在壶上都是娓娓道来。

或精美细巧,耐人寻味,

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旷神怡。



历代紫砂匠人,

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

吸取中国传统绘画和古代陶器、

漆器、玉器、秦砖、汉瓦、唐镜、

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设计和发展了形形色色的紫砂茗壶造型,

并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而郁永良经过几十年学习研磨,

做一把韵味十足紫砂壶,

已经能够从心所欲。



郁永良16岁那年接触紫砂,

彼时迫于家庭生计,

作为长子的他进入蜀山“一厂美工班”,

开始做学徒。



从小耳濡目染,

加上勤奋聪明,

只用了一年时间,

他就可以模仿别人的作品。

五年后,已经能独立创作自己的作品。




一把紫砂壶的创作,

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四五十个步骤,

使用的工具很多,

每个步骤都很难,

紫砂壶成型一体,

一步错,整壶殁。



其实一把原创紫砂壶,

最难的不是制作,

而是构思。



虽然是一项中国传统工艺的延续,

但却更像是现代的工业设计,

因为设计紫砂壶时,

对点、线、圆、角度都有精准的考究。

在满足日常泡茶、品茗的同时,

也须具备独特的设计美学。



对郁永良来说,

每每构思半月,

然后用一到两天制作,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是常有的事。


从艺二十余载,

制作的紫砂壶不计其数。

其中不乏获得大奖的作品。

但他依然谦虚的认为,

自己只是个手工艺者,

还不算匠人。


郁永良的部分获奖证书


目前他已经收了三个徒弟,

也还在继续寻找优秀的继承人。

跟着他时间最长的徒弟,

已经学了五年,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作品,

但是路还很长。



做这个行业需要天赋,

更需要耐心:

耐得住枯燥,守得住寂寞,

一门心思钻研在紫砂壶上。

这恰恰是太多年轻人缺少的。



信佛的郁永良,

喜欢随缘二字,

面对徒弟或者想学紫砂壶的人,

他都会耐心的指导,

不求回报:

“我教会了你,我也算是一种修为。”



与郁永良的交谈中,

他很坦承,

16岁入行只是为了生计,

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并没什么特别感情。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身投入的过程中,

对紫砂壶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怀。

如壶留下茶香,

他的人生已经渗透紫砂的香气。



我与紫砂壶,

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郁永良说,紫砂壶已经成为,

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89gkijd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紫砂壶之所以能超越一般陶壶,

成为一门独特且享誉世界的艺术,

是因为在紫砂艺术发展的道路上,

无数紫砂艺人勤劳地完善着这门艺术,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门技艺,可以灿烂生光数百年之久,

离不开承上启下者的精研突破,

更加离不开的,是世世代代的匠心传承。

只有当关注和参与这门技艺的人,

变得越来越多时,它所发出的灿烂光华,

才能承载更多的文化符号,

才能流淌出更隽永的文化音韵。


所谓匠心,在于技艺,更在于心。

它与历史照面,它在此时绽放,

而蕴藏着的,是打开未来的无限生机。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搜微信:chahu6727 


- END -58 32580 58 19066 0 0 6258 0 0:00:05 0:00:03 0:00:02 6257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