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孩子说了谎,我们该跟他聊些什么?

周迅 启发童书馆 2021-05-25


您有一份来自“启发”的征稿函,等待查收!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后,我们也跟孩子说,不能说谎哦。

但是这个世界还是充满了谎言。

记得有一期奇葩说,还专门做过一期关于要不要消灭谎言的辩论。节目一开头,马东就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从来不说谎的人呢?蔡康永回答:没有。高晓松回答:没有。大张伟说:没有。

这个世界真的好像找不出从来不说谎的人。

科学家发现:

0岁的婴儿就会用假哭来吸引家人的注意,1岁就知道隐瞒,2岁开始骗人,5岁就熟练掌握通过说谎来操纵别人这门技能,等到上大学的时候,你跟父母的对话,5句中有1句是假的。及至踏入社会,我们就更是活在谎言的包围圈里。

我们开始慢慢思考谎话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提倡不说谎,我们还是消灭不了谎言呢?人们会在什么时候说谎?说谎的动机是什么?谎言是不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合理性?说谎就一定不好吗?到底能不能撒谎?这一思索,似乎掉入了一团混沌。


我设想着,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我,也许我会说得结结巴巴:“恶意的谎言是不对的,善意的谎言说一些也无妨”。

——“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什么又是恶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是为了别人好,恶意的谎言会伤害别人。”

——“那善意的谎言可以随便说吗?”“那也不行,得看具体的情景,而且谎话说多了,别人就不相信你了。”…………跟孩子说清楚这个具有两面性的问题太难了。


当看到日本绘本作家中川宏贵的《谎话》时,感觉有如神助。借助绘本,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更直观地和孩子讨论一些复杂的话题。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谎话》属于面向孩子的哲学绘本书系,让我们看看在这本书中,作者是怎么展开对这个话题的讨论的。


故事开门见山,以孩子的视角抛出一个问题:“大人们常说,说谎是学坏的第一步。可是呢,世界上真的有人不说谎吗?”

孩子们精着呢,他们一直冷眼观察着身边的大人:

 就拿我老妈来说吧,她总说自己才刚满25岁,其实呀,她都38啦。”

老妈一出门,总喜欢戴着那条珍珠项链,那串珠子呀,好像并不是真的。

这些谎言被小孩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你们大人在学坏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十万八千里啦。

当然,小孩子自己也是会撒谎的,这一点也跟大家坦白一下:

“我呢,坦白讲,也会说谎话。就说那把新买的雨伞吧,其实是丢在车上忘了拿,我撒谎说坏人把它偷走了。”

“夜里憋不住,尿了床,我撒谎说杯子里的水洒到裤子上了。”

这种种谎言,无非出于两种动机:

一,出于爱面子(虚荣心),期望得到别人认可。

二,逃避责任,不想做某事。

大人小孩都会因为这两点撒谎,这些谎言没有什么恶意,出发点是自我保护,不过客观上有时会造成不太好的后果,比如说失去信誉,或是让事情变得不明不白。

而且在虚荣心和推卸责任上,大人的撒谎频率似乎不比孩子低……这让大人教育小孩的立场不那么稳当了。


再有就是下面这种为了好玩、逗人开心而开的玩笑。

雌狮带上头套假扮雄狮,“嗷呜——!本王可是男子汉!”

脱下头套,“骗你啦,人家其实是女生。”

这是一种表演艺术。

沿着这种日常的表演艺术继续往下思考,我们会发现平时爱看的电影和电视剧是不是也是一种谎言呢?

故事不是真的,画面也是假的。拍摄者使用各种道具,营造下雨,下雪、飞檐走壁等各种剧情需要的效果。


“拍戏时的布景,也算是骗人的吗?那可是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呀。”

文学、电影等创作都是虚构的艺术,从大概念上说,也是一种谎言。这种谎言是为审美、人们的精神需求服务的,应该没有人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

还有商家的谎言:

餐厅门前,橱柜里诱人的意大利面。

广告中色泽诱人,成色上乘的商品往往比实物更加的诱人,当然,商家会用一行特别小的字注明:实际商品以实物为准。

作者将谎话的概念不断外延,列举了一些合理存在着的“谎话”


如何让孩子认识世界上那些会带来可怕后果,或者充满恶意的谎话呢?

作者引用了童话故事中的案例,这些故事为孩子所熟悉,便于孩子理解。

比如说经典的牧羊少年和狼的故事。


牧羊少年为了好玩,一再捉弄大人,将正在忙农活的大人骗到山上来。

终究招致恶果。少年的初衷并无恶意,只是为了好玩,可是小谎言的蝴蝶效应不可忽视,而且也揭示了谎言会让自己丧失信用。

还有歹毒的继母和白雪公主的故事。


继母为了杀死公主,给白雪公主送来了有毒的苹果。

上面这种谎言是以伤害别人为目的的,小孩子们也可明确作出判断:这种谎言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回到生活中,谎言是不是在某些时候也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呢?


妈妈做的蛋包饭,确实不怎么样,但我还是告诉她说,超好吃啊!”画者含蓄地表达了妈妈的笑意。

某些情况下,出于善意,说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谎,哄人开心,也是一种礼貌、尊重和修养。

社会学家说,说谎也是对社会、集体表示合作的态度。谎言只是一种手段,驱动世界变得更好或者更坏的,是存在我们心中的念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我们现在知道,说谎的动机有很多种,要辩证地看,谎话并不是都是绝对不对的。



人为什么要说谎呢?


作者在这一页给出了总结:“想被夸奖的时候,想不挨骂的时候,想不被嫌弃的时候,想不让一个人掉眼泪的时候,想让一个人相信的时候,想守护什么的时候。”

作者的用词中没有鞭挞,没有谴责,没有说因为爱慕虚荣,不想承担责任,而是承认了人与生俱来的动机的“合法性”——想被夸奖,想不挨骂……只有当我们能卸掉羞耻感,才能正视并承认自己真实的想法、感情、欲求,并能更理性地去处置吧。

好面子有什么不对呢,耍帅有什么不对呢?人生来就有被认可的需要,如果能正视这一点,就可以更坦诚地耍帅了。如果有人勇于说:“我想让你觉得我很厉害,所以我要做这件事。”你会不会觉得他很酷呢?将求认同的心理诉诸于正确的行动,便能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驱动力,于是谎话也无须说了。


谎话是什么呢?我们究竟又是什么呢?”一个让读者去继续深入思考的开放式收尾。

为什么在谎话之外,还要思考“我们究竟又是什么呢?”我想可能就像作者在前文揭示的,我们不能脱离人性、人的心理欲求来谈说谎这件事,只讨论谎言本身就流于表面了。

如果担心绕来绕去把孩子绕晕,一定要对谎话来个一句话总结,那当然还是尽量不要说谎,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诚实,才能活得明亮洒脱,但是事情总是会有一些例外,有一些特殊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到这一点。对于复杂的事态,我们无法给它下一个定论,如果有,那一定是谎话。

讨论事物的多面性,看似麻烦,却能帮我们拆掉思维的墙,增加思维的弹性,发现有趣的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养成怀疑→追根究底→从多个维度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

这是这本哲学绘本超越“谎话”这个话题之上的意义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谎话》。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启发童书馆

启发童书官方旗舰店全新上线,欢迎前往

图片来自启发新书:《嘘!图书馆里有怪物》

>>>找到我们<<<

电话 | 010-59307688

新浪微博 | @启发童书馆

QQ阅读分享群 | 110662380

图书订购 | 010-59307688-发行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