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维华: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 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新闻发布 Author 武维华


武维华近照 中新社记者 泱波/摄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充分发挥科技界人才比较集中的优势,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献计出力,是九三学社的重要职责。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九三人”秉持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怀揣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从“向科学进军”到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都以满腔热情投身其中,竭诚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港珠澳大桥 视觉中国/供图
一、立足“四个面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
长期以来,九三学社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本职岗位上担当尽责,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孜孜以求、贡献卓著。新中国成立之初,九三学社聚集了一批从国外归来、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他们怀揣科学报国初心,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领域顽强拼搏、孜孜以求。在“向科学进军”时期,广大九三学社社员激情迸发。66位社员参加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称《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的拟定,5人被任命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12位社员荣获新中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为我国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作出突出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汲清、谢家荣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为新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作出划时代贡献;师昌绪带领中国航天发动机科研团队,“从0到1”地攻克了当时只有美国掌握的“空心涡轮叶片”技术,实现了从实心到空心技术难题的突破。当前,面对“缺芯少魂”等“卡脖子”技术和国家重大需求,不少九三学社社员正在着力攻关,并不断取得研究成果。
二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刻苦钻研、硕果累累。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前沿技术,谁就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1986年3月,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陈芳允与另外两位科学家王大珩、杨嘉墀共同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推动了“863计划”出台,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这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舞台,许多九三学社社员在科技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如潘建伟、陆朝阳领衔的“量子团队”,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卢柯在纳米金属材料领域取得系统性原创成果,对纳米结构材料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刘忠范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方法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开拓性和引领性的工作;我国行星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万卫星,担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对中国行星科学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乔红从事机器人“手”“眼”“脑”融合智能研究与应用 , 为我国机器人高端应用的推广作出贡献;等等。
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开拓创新、不遗余力。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和支撑经济发展,是九三学社许多科技人员的不懈追求。以农业领域为例,早期如中国现代小麦科学研究主要奠基人金善宝,在小麦的育种和分类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并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突出贡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广大九三学社社员振奋精神,以高度热忱投入工作,为“四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如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不仅成功研制出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产品,还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引发了出版印刷产业的一场技术革命。桥梁工程专家秦顺全参与设计和建设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座大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桥梁”。九三学社先后组织大批专家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课题开展调研,引导社内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搞科研,把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不少九三学社社员创办了科技型企业,九三学社中央和一些地方组织适时成立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搭建起促进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平台。我们坚持组织社员专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了“九地合作”品牌。
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懈求索、攻坚克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秉持的价值取向。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重大任务进行部署,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九三学社一大批医卫科技工作者为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积极贡献力量。如王应睐、邹承鲁等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为人类生命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陈化兰依靠自主研制的多项国际领先成果筑起安全“防疫墙”,为我国成功阻击H5N1、H7N9等禽流感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爱龙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首个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和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赵振东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新冠疫苗研发专班技术组组长,夜以继日奔波在疫苗研发一线,直至献出宝贵生命;九三学社一大批医卫工作者尽锐出战,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等等。围绕医疗卫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九三医卫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九三学社中央还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知识需求,组织医疗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到基层开展医疗健康科普宣传,同时开展医疗帮扶和救助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999年7月,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院士在合肥江淮晨报社调研报纸激光照排技术。人民图片/供图
二、发挥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优势,为科技自立自强献计出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强调,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作为以科技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围绕科技领域建言资政是九三学社的重要政治使命。具体主要体现为“四个专注”。
一是专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九三学社长期关注包括科技体系建设在内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要适应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需要,就必须尽快改变我国科技体系中存在的“散、弱、小”状况,就此提出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整合国家层级科技体系的建议。我们聚焦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管理、科技人才项目评价、科技领域“揭榜挂帅”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改革痛点、难点提出建议,推动完善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保障。
二是专注强化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重大科技突破有赖于源头创新和多学科交叉,目前我国在精密仪器设备、高端半导体芯片、基础与工业软件等许多关键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其根源还在于相关基础研究薄弱。围绕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先后就加强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统筹布局、强化基础研究稳定性投入、加强需求导向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数据和资源平台统筹建设与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相关改革举措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是专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破解科技与市场“两张皮”、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对接的关键。为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我们围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国企创新能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强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导向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问题广泛深入调研,通过多种协商渠道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推动相关政策出台提供了参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九三学社长期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所提建议推动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开展创新性研发的积极性。
四是专注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九三学社在社内大力开展扶持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指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一大批作为业务骨干的中年社员,正在科技战线上发挥引领作用;不少青年科技人才已经在科研上挑大梁、担重责。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作了题为《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不竭动力》的大会发言。
2021年9月7日,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九三学社中央联合主办,以“科技促发展·创新谋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在四川成都启幕。中新社记者 安源/
三、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继续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添助力聚合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九三学社将进一步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四新”“三好”要求履行好参政党职能,为促进科技强国建设续写新的篇章。
一是更好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九三学社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是我们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选择和政治经验。我们切身体会到,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积极通过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制度化机制,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努力就推动科技创新献诤言、谋实策。
二是更好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要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任务艰巨,需要全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创新合力。其主攻方向为“四个面向”,关键在于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道路,解决各类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我们要准确把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高质量建言献策。
三是更好团结引领科技界知识分子勇攀科技高峰。我们要充分发挥九三学社与科技界联系密切的优势,把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团结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中,引导动员大家共同为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更好发现、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支持和鼓励他们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执着追求、攻坚克难,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潜心研究,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上狠下功夫,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是更好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我们要组织广大九三社员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客观了解情况,科学研判问题,释疑增信、凝聚人心;聚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利用九三学社科学座谈会、九三论坛等机制性平台,把科技界的有关意见建议和愿望诉求汇集起来,积极向国家和有关部门反映,广泛凝聚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的共识,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的合力,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作者:武维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实务版)第005期 中国关键词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