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小问答|创建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长宁邀您共享这份创建成果
历史人文荟萃,文化机构云集,长宁区这片37.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着69.36万常住人口,曾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2018年4月,长宁区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并于2019年顺利完成中期调度任务。2020年是长宁区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更多的发展成果邀您共享!
文化长宁
舞动长宁
悦读长宁
书香长宁
乐享长宁
艺游长宁
文博长宁
传承长宁
日夜长宁•文化和生活共鸣!
长宁区正积极创建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需要您的积极参与和充分肯定!
让我们共享这份创建成果
1、您知道什么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吗?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建设,是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策部署开展的一项创评工作,旨在把示范区打造成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为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2、长宁区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的目标什么?
创建不是目的,长宁将创建示范区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进全球卓越城市和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实样本与创新典型,助推新时代长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两年多来,长宁区充分彰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总额达7.86亿元,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塑造“长宁文化”特色品牌为指引,以建成“文化国际城区、文化时尚街区、文化活力社区”为目标,逐渐形成国际级、国家级、市级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出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区。
3、您知道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吗?
长宁区处于沪宁、沪杭发展轴的核心区位,紧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服务长三角的重要功能区。2018年10月,长宁区提出倡议,牵头长三角39个示范区(项目)建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公共文化领域合作机制——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同步举办发展论坛、群文展演等。
文化馨香从上海中心城区弥漫到了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周边居民也因此感受到了一体化的文化便利。“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巡演、版画巡展、阅读马拉松、全球文旅住宿大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来到了长三角地区,“四个一”项目让长三角地区实现了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
4、在长宁,家门口的文化场所有哪些?
目前,由10个市级场馆、6个区级场馆、1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个社区影视厅、183个居民区综合文化活动室、11个民营美术馆博物馆、22个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构成的立体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已经在长宁区实现了全覆盖。83家注册在长宁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均深度参与本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联盟、总分馆、文化邻里汇三方形成了文化共同体,成为带动社会参与的长宁范式。“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使居民一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真正做到家门之外便是文化所在。
此外,以城市更新、旧区改造、精品小区建设为重要契机,长宁区聚焦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道路沿线的保护式更新,优化基层文化空间布局。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生新所、幸福集荟、中山公园、西郊百联、愚园公共集市、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等各类社会主体联合打造了22个“艺空间”“阅空间”“舞空间”,广泛开展共建共享,形成撬动效应,实现从社会载体向公共文化阵地的转变。200家文化企业和商业企业在办公楼、商圈、绿地、地铁等空间,举办了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上海世界音乐季、街头艺人联展、文化创意集市等开放性文化活动,赋予城市公共空间多样、多彩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大大缩短公共文化服务半径。
5、现在,哪些文化活动正在家门口开展?
在长宁区,文化活动就在你家门口。2018年7月,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30家成员单位,包括长宁区内各级各类文化场馆、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商业中心,同时发布了联盟成员单位的文化惠民项目30个,包括艺粟工坊、舞蹈大师公开课、小青蛙讲故事大赛等。
近年来,长宁区积极释放文化场馆资源,陆续引入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海派女作家联谊会、李军艺术工作室、田耘社相声茶馆、家鑫海派书画馆等一批文化名家工作室,与长宁区图书馆、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等区级文化场馆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市民开展优质公益性文化活动。另一方面,长宁区也与这些名家工作室联手,创作了现代京剧《社区仁医》、沪剧《小巷总理》《赵一曼》等优秀文艺作品。
目前,长宁区有近80项社会化合作项目在1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开展。比如,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与24家社会组织合作,开设昆曲艺术研习、中国书画、西式烘培、创客空间等多项文化特色课程。每月,相关部门、机构、各社区都会通过微信、公告等形式公布最新活动安排,精彩活动异彩纷呈。
近期,舞动长宁•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2020上海市旅游节长宁区活动暨虹桥文化之秋艺术节、长宁区原创音乐节、长宁区星期音乐会、2020上海•长宁国际草地钢琴音乐节等活动正在火热开展或是即将拉开帷幕,欢迎大家关注与参与!
6、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贴合百姓需求?
长宁区将重点放在优化公共文化配送体系上,不断升级公共文化产品内容供给线上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市建立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征集机制,设立每年200万的专项资金。四级公共文化配送自主点单全覆盖,多个居民区可以“拼单”,实现供需双方更加便捷精准的“菜单式”“订单式”“订制式”服务。
依托最前沿的AI技术,长宁区“一屏统全域”,在区级总馆、社会分馆、社区文化中心和居民区活动室等三级场馆,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监测和评估系统,快速精确地获取服务质量反馈数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与投入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7、应对疫情危机,长宁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什么新变化?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不但没有遏制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渴求,反而催生出了长宁区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的新常态。
长宁区积极打造“永不落幕的文采会”,开发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线上交易平台“汇文采”,采用“数字服务+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采购”的共建共享模式,探索建立精准对接、效能优先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新业态。
“长宁文化云”正式上线运营,除了信息发布、活动预约、云上直播、资源配送等常规功能外,将开设文化志愿者、缤纷长三角、文化企业服务等栏目,体现长宁特色。建立“长三角文旅云”,还通过各级文化云,实现“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疫情期间,举办各类线上活动301场,服务群众182万人次。
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微博、抖音视频等各类媒体协作,通过网络直播,探索线上文化推介常态化。“上海人游上海——局长带你游上海”、“浓情之味·乐游长宁”等直播,介绍长宁各大商圈购物、美食、文娱、消费等攻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开辟的新品牌“长桌派”每月直播,一经推出,反响热烈,前四期节目浏览量达150万。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在非遗日系列专场直播中以“丝竹韵弦外音”诉说传统江南丝竹音乐,携手长宁沪剧团探访沪剧《上海屋檐下》台前幕后,六场活动参与人次21万余人。长宁区图书馆的“2020年长宁区读书节开幕式”“虞莉娅音乐之春讲座”文化云线上直播收获72559人次观看。长宁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的“2020长宁少儿暑期读书月开幕式”线上直播吸引2.8万余人观看。
长宁区图书馆闭馆不闭网,服务不停摆,不仅每天实时在线答复解决读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还推出“无接触借还”和“云阅读+海量云资源”的线上资源,随着“大白”神器——24小时自助借阅书柜、“小蓝盒”、“歌德机”等数字化设备在社区文化中心、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逐步普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天候。
8、长宁的公共文化发展如何汇聚优秀文化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长宁区培育引进了一批文化领域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24位文化工作者被评选为区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16位全国文艺类金奖个人受到区文化基金资助。
优秀公共文化人才也在长宁区成立大师工作室,京剧、沪剧、民乐、舞蹈、版画、根雕等10个名师工作室落地生根。借助工作室举办的活动,文化艺术推向周边居民,甚至在全市、全国范围产生了影响力。
9、今后,您对长宁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何期待?
目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很快,长宁区也将迎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终期验收。为了更为好的规划长宁文旅的未来发展,更好的将创建成果转换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实举措,我们诚邀您对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提出您的真知灼见,任何建议或想法都可通过文末留言的方式告诉我们,期待您的反馈!
来源:上海长宁文旅
编辑:魏娜
责编:黄剑铮
终审:叶笑樱
【文旅长宁】国庆假期来长宁感受“国宾道”上的那份静雅情人心脾
【曼舞长宁】少儿拉丁舞在线课堂(二):蹬的发力体验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