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btenshi 功能介绍 介绍恩施,盘点恩施本土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以及地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爆料及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微信:xb15988 , QQ:2781168916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就到了正月十六,今天为止就算是过完年了,寒冷的冬天也将渐渐远去。而今,恩施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用在火坑里烤火,也不用一边烤火,一边用鼎罐煮饭了。 “一个老汉儿黑又黑,屁股烧了不晓得。”儿时父辈们时常说给我们猜的这个谜语,便是恩施农村以前家家户户煮饭,炖汤、烧水所用的鼎罐。 鼎罐,是过去恩施人在不发达的年代使用的一种生活工具。在恩施,20岁以下的小青年大多没有见过,30岁以下的年轻人见过的也不多,但是在40岁以上,尤其是老年人的记忆中,一定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 鼎罐饭是在过去生活落后的时代中老年人在冬天生活的必须品,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一边在火坑里取暖一边煮饭。而鼎罐,就是那个时代的电饭锅。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全家人吃一顿大米饭,都是一种奢望。而热情好客的恩施人,多以大米饭待客。家里来了客人,就在鼎罐里煮上打米,然后在快煮熟的时候加入包谷粉子等粗粮在大米的上面,这样形成一罐两样饭,上面多数糙米饭自家人吃,罐底的少许大米饭就用来招待客人。 和鼎罐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叫三脚(有的家庭也用梭筒吊起来,可以伸缩调节高低),把三脚放在火坑的中央,然后把鼎罐放在三脚上烧水和煮饭。很早的时候,土家人就这么生活了。鼎罐饭也就由此得来。用鼎罐煮成的米饭格外清香可口。 鼎灌不仅可以煮饭,而且还是炖肉的上好厨具,用鼎罐炖出来的菜原汁原味,味道和口感都很上乘,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想吃。 在没有电视、手机和电脑的年代,火坑边既是厨房也是餐厅,还是娱乐休闲的好地方。一家人围坐在火坑边做饭吃饭,一边聊天,听爷爷奶奶讲过去,周围邻里也会串门烤火一起聊天闲扯(本土哥的家乡叫摆火炉长),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却一点儿也不无聊。 本土哥小时候,饭熟了肉香了,或是水开了,记得是用柚子皮包住鼎罐的耳子端下来。有条件的或者是爱好的人家,用钢筋做一个专用工具,挂住鼎罐对称的耳子,握住把手两手一用力,鼎罐便会离开三脚。 鼎罐长年累月几乎天天蹲坐于三脚之上,并且屁股底下时刻有烈火炽烤,烟熏火燎,也便通体漆黑。不过鼎罐容量大,并且煮饭炖菜味道极好。 煮鼎罐饭很有技术含量,那便是把握好火候,适时端下鼎罐后,仍在火坑里煨着,隔一段时间把鼎罐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朝着一个方向转一下,等到鼎罐饭在火坑里按方向转完了一个圈之后,罐中饭也早就香喷喷了。鼎罐饭是靠闷熟的,所以煮出的饭特别香软可口。 恩施人待客,舀鼎罐饭也讲究。对于客人,则舀中间的米饭或是洋芋饭。罐壁锅巴虽然黄灿灿,颜色喜人,但只舀给家中小孩或是妇女。给客人舀饭时,铁瓢也不能碰响,否则认为对客人不敬,而客人听到主人开始刮鼎罐锅巴便也领会罐中之饭不多了,“吃饱了,不要了。” 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鼎罐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渐渐淡出了农村人生活。现在要想吃顿鼎罐饭,除了到专门的农家乐餐馆和记忆的深深处,别无它法。而农村曾经见证一家人从贫穷到富裕、尝尽五谷的鼎罐大多被当作废品卖掉,想要找一个作为纪念也难上难。 来源:网络,本土恩施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本土恩施已经开留言论功能,点击下方的写留言两字,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新火爆推文 恩施万余岗位明早相约桥西广场 再见了恩施,我走了 献给为自己打拼的恩施人 被扒光暴打的小三们 一分钟让你看明白闯红灯拍照原理 嘞两年轻娃儿过年相聚以武会友 传递鹤峰信息,宣传鹤峰,展现鹤峰正能量ID:zahefengren长按二维码点选(识别图中二维码)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