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弥格,一位让习近平高度赞扬的神父!
天主教福传团,忠于圣座,传播福音。
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对波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17日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
17世纪中叶,波兰传教士卜弥格来到中国,广泛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医学、地理等学科,发表大量著作,是首位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果的欧洲人,被誉为“波兰的马可·波罗”。
那么,卜弥格是谁,竟然让习近平如此高度赞扬👍?小团子就带您走进了解卜弥格:天主教传教士。
卜弥格画像
卜弥格(Michael Boym)是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是第一个将中国的科学和文化成果系统的介绍给西方的传教士,其中涉及动植物、医药、地理等。
卜弥格是他的汉语名字,取波兰姓Boym,音译为卜,同时名字 Michael (弥额尔)音译为弥格,这也成为香港,澳门地区的弥额尔的第二种译法。 卜弥格1612年出生于波兰勒阿波城。 1639年加入耶稣会被派往中国传教。 1642年,卜弥格由里斯本乘船前往澳门。
卜弥格绘制的地图
卜弥格来华的时间是164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北方,满清政府占领北京并准备占领全国,南方南明政府摇摇欲坠,进行顽强抵抗,四川张自忠余部进行有名的大屠杀,李自成的起义军节节溃败,中华大陆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于是卜弥格无法深入中国内陆,只能在海南活动。这一时期,卜弥格深入海南各地,在海南丰富的动植物环境下,了解风土人情,地理,植物,动物情况,为以后的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并绘制了海南地图。
卜弥格绘制的海南地图
卜弥格绘制的荔枝图
卜弥格绘制的植物图
1650年,清朝逐步自从得了南明政权数个小朝廷,如今仅仅有永历小朝廷偏安广西。 此时卜弥格接受了耶稣会副区长,葡萄牙籍传教士曾德昭(Alvare de Semedo)的委派,前往广西永历朝廷传教。
卜弥格画的南明皇太后
1651年,卜弥格受已经成为天主教徒的南明皇太后之托,携皇太后上罗马教皇书出使罗马,以求得到罗马教廷和欧洲天主教势力对永历朝廷的援助。
卜弥格的书信让教廷十分重视,为此罗马教廷召开了数次会议,商讨如何处理此事。
直到1655年,教宗亚历山大七世才回复了书信,但是,此时南明永历小朝廷势力已经被赶到了云南边境。
卜弥格绘制的中国地图
他回到中国得知中国大部分已被清军征服,寻找南明小朝廷希望渺茫,无从下手,困顿万分,加上水土不服,于1659年在广西与交趾(越南)边界附近安息主怀。享年48岁。
卜弥格展览图片
卜弥格是一名智慧,虔诚,刚毅,明达,勇敢的传教士。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上功不可没,他更是天主教会不可遗忘的传教士。
卜弥格绘制得山海经插图
卜弥格遍历中国河川大陆,是最早确认马可·波罗所指的地理位置的地理学家,说明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地理位置,山川河流的确切位置和名称,是肯定马可波罗位置和地位的第一人。
卜弥格绘制的中医脉象图
卜弥格还是中医,中药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不仅详细介绍《黄帝内经》及中国的望脉之术,还大规模介绍中国的中草药,每味中草药均配有中文和拉丁文,并注明其药效。其中就有《中国植物志》,和在动植物学领域,卜弥格的拉丁文着作《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医药概说》。
二本著作系统的介绍了中国中医脉络,中药的形状,名称,功效等并用中文和拉丁文标注。
卜弥格的大秦景教流行碑翻译整理
由于卜弥格的传教士身份,他对有天主教色彩的《大秦景教流行碑》研究深入,对《大秦景教流行碑》的全文进行复制,临摹及研究。逐字注音、释义碑文,将碑文的中文和拉丁文编号一一对应,对中国的基督教文化,教会历史影响深远,同时也作为第一部汉语,拉丁语双语翻译的先驱。
卜弥格的这些著作,传入欧洲,对欧洲汉学影响深远,系统性的,多层次的中国文化直接改变了欧洲研究中国文化的重心和历史。
也就是这些原因,一个神父,但是习近平却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也不足为奇。